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3895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9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1).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找教案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2难点:(1)本影和半影的概念 (2)日食、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荧光棒、小激光笔、果冻、半个大可乐瓶、一小段香、火柴、蜡烛、牙膏盒、一块10厘米见方的半透明塑料膜、棉线、三根大头针、一块纸板 教学器材:小烧杯、手电、日食和月食演示仪(三球仪)、瓦数较大的灯泡、多媒体课件、简易“针孔照相机”(制做方法:把一个大废纸箱的底面封好,在上面扎一小孔,去掉顶面,封上一张半透明塑料膜即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课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

2、计 播放视频资料:一些在自然界中以及与 学生观看 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光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光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靠阳光到了晚象的问题 上,灯光照亮了整个世界美丽的礼花把节日的夜晚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相信你在学习完本章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由此引入“第五章-光现象”,教师板书章标题 “有关光的知识,你最想了解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踊跃提出你的问题” 教师写副板书,列出学生说的感兴趣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一解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来研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板书本节课标题: “第一节

3、 光的传播” 光源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停电,特别是到学生想出各种方法,用来照亮周围 了晚上,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有的学生打出手电光,有的挥动荧光棒,有便假设现在停电了,我们怎么办?” 找教案 教师关掉暗室里的灯,模拟“停电”场的点燃蜡烛 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用来照亮周围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那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老师板书光源概念 投影片: 请你在以下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太阳 地球 月亮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桌椅 霓虹灯 “在这些光源里面,有些是自然存在的,例如:太阳、萤火虫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比如生活在深海中的水母还有些光源是通过人工

4、制造的,例如:蜡烛、电灯、霓虹灯等等” 光的传播 规律: 提出问题 2猜想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学生猜想:直线?曲线?折线?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学生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看法” 在各种方法中,挑一种简单可行的让学生演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激光笔时,不能让激光学生回答:“这些物体都可以发光” 学生回答:太阳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霓虹灯 学生观看萤火虫、水母的照片 “到底谁说的对呢?显然,科学仅靠猜示: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可以清楚地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检3设计实验 验” 4进行实验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束直射眼睛,会对眼睛造

5、成很大伤害 分析论证 6评估 亮点,但看不到光从笔到亮点之间的传播路径 “当我们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时,可以学生探究实验: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小组展示: 提出新问题 采用什么方法,让它能够很清晰地显示(1)在半个大可乐瓶中,点上香,观察激光出来?请小组讨论一下,帮老师解决这在充满烟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气个问题” 体) “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显示光传(2)让激光通过盛有水的小烧杯(光通过液播路径的好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大家体) 可以参考” (3)让激光通过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的传“请同学们看桌上已经准备好的器材:播路径(光通过固体) 激光笔、果冻、装有水的小烧杯、半个大可乐瓶子,一小段香、

6、火柴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找教案 察光在各种物质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下面请几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并把你们看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演示实验: 激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发现: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发生了偏折 学生回答: “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必须满足在同种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讨论积极,思维活跃,通过实验证实了播 一些你们的猜想,得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请他们演示一下” “

7、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而有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看来,光沿直线传播是有前提条件的请同学们尝试总结这个条件” 总结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光传播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冬天,街上会有卖烤白薯或卖早点的摊子在炉子的上方,你会看见周围的景物发生晃动,甚至扭曲变形这是因为炉子上方的空气受热,造成它的密度发生了改变,不太均匀了,于是就会出现这种景象” “通过实验以及一些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完整地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老师板书: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 “在研究有关光的问题时,我们常常用学生练习画光线 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强调:画

8、光线时,不要丢掉箭头 示范: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画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总结:“同种均匀介质” 找教案 光直线传播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日常学生观看“激光掘进”图片 规律的应用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激光准直 学生手影表演,其他学生解释原因 学生观看“日晷”图片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大山隧道时,让学生利用日食、月食演示仪(三球仪),讲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来引导掘进机,使解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于何种特殊位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置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偏差 影子的形成 学生观看“日全食全过程照片” “月全食糖葫芦照片” “请一个同学

9、在大屏幕上,做手影表演,月食的成因图,会找本影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知学生练习画日食、识来解释这个现象” 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日食、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当太阳、地球、月亮三区和半影区,知道在哪个区域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者处于特殊位置时发生的天文现象 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介绍“本影区”、“半影区”概念 用瓦数较大的灯泡作光源(相当于太阳),在灯泡与黑板之间举一个小球(相了很明显的本影区、半影区 画图介绍位于不同区域,出现的各种日日环食,月全食、月偏食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古代,人们认为日、月食现象是一种凶兆,而今天,当我们了解

10、了日、月食成因以后,就不会再相信有灾难降临这种迷信说法” 小孔成像 简易“针孔照相机” 将封有塑料膜一面朝着学生,用一根点燃的蜡烛放在小孔前,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若调节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所成像的大小应如何变化? “制作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小;反之,小孔到塑料膜间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学生现场制作“针孔照相机” 撕当于地球或月亮),于是在黑板上就出现用笔在牙膏盒一端的盒盖上扎一个小孔,去另一端的盒盖,用棉线把半透明塑料膜蒙在此端即可 学生观察在塑料膜上点燃蜡烛的成像特点 食、月食现象例如:日全食、日偏食、学生回答: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因而在塑料膜上看到蜡烛的

11、倒像 增加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膜上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减小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所成的像越大 找教案 像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用光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小孔成像做出了正确的解释” “请同学们利用牙膏盒、半透明塑料膜、棉线,现场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 “请同学们用做好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点燃蜡烛的像,并解释成因” “改变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膜上蜡烛像的变化情况” 知识 迁移 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学生实验: 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栽树时要使其在纸板上垂直插上一枚大头针A,在某一位成一直行,排队要看齐,摆桌椅要整齐,置观察大头针A,并沿视线插上两根大

12、头针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等等 B、C,使B刚好挡住A,C刚好挡住B拔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实验: 给学生几根大头针,把它们比作“树木”,在纸板上进行“植树造林”,不栽齐了? 去大头针,用直尺把三只大头针在纸上扎的小孔连起来,可以看到这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用直尺和笔,如何知道这些“树”已经探究结果: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只要每一棵新栽的树把前面栽的树都挡住,一行树便可栽齐 光速 问题思考: 雷雨天时,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为什启发学生得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观看:“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介绍: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 = 310

13、m/s光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310m/s,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三分之二,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在真空中速度的四分之三 88投影片 光在真空中最快:c = 310m/s 88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310m/s (光在空气中1秒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秒) 光在水中的速度:2.2510m/s 88请学生设计一种方法,“估测发生雷电光在玻璃中的速度:210m/s 的位置离你有多远?” 问题思考: 学生讨论活动,探究具体方法: 用秒表记录在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听到雷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两位裁声,利用s=vt

14、,代入v=340m/s,即可求出判在终点分别为其计时,甲的裁判员看闪电处离观测者的距离 找教案 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员听学生讨论,由代表发言讲解: 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两同学的百米时间相同,实际上两人谁跑的快? 通过思考讨论,使大家明白在比赛时,裁判员依据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为准计乙运动员已经先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为准的原因 即乙的裁判员开始计时时,跑了0.29s,这样计时使乙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0.29s;甲的裁判员看到枪冒烟计时,光速为3.0108m/s,由起跑点传播时间是: 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枪声在起跑点发出传到终点裁判员处需的时间是: 这么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15、因此甲的裁判计时较为准确因为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少了0.29s,所以甲运动员的速度较快 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光速 伴你学物理P33:15题 课后作业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练一练512题 第二课时:物体的颜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色散现象 (2)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提出 教学活动设

16、计 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学生活动设计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找教案 问题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考 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 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七色光 复合成 白光 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七色学生观察 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

17、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 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黄色紫色、绿色、橙色、蓝色、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光的 三基色 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举例: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光的荧光粉粒代表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激视网膜上的

18、三种锥状细胞时,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 学生观看图片 找教案 色光的 混合 演示实验:旋转红、绿、蓝三色盘 (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例,可看到灰白色 (2)红、绿色光的混合 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再逐渐增大绿色面积每改变一次红、绿比例,旋转时,在盘上会依次出现红、橙、黄和绿黄等几种颜色 (3)绿、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绿色和蓝色,开始让绿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混合色就会由绿变成蓝(出现靛、孔雀蓝、蓝等) (4)红、蓝色光的混合 盘上只露出红色和蓝色,开始让红色占大部分,逐渐增加蓝色,会看到紫红、深紫等颜色 总结扩

19、展: 色光的混合遵从加色法原则:两种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因此旋转的七色光盘是色光的加色法混合,所以显白色 颜料的 三原色 介绍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颜料的 混合 颜料的混合是反射光的混合,遵从减色法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色,体会光原则:两种颜料的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各自混合后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不同 了因此七种颜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混合,所以显黑色 物体的 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 实验探究: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七色光带让七色光带打到绿色玻璃片上,绿玻璃片只

20、 学生观察 学生先猜想结果,再动手做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看“光的三基色与颜料的三原色”图片 学生观察 找教案 让绿光透过,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几乎全部吸收了 同样,彩色光带分别通过红、蓝玻璃片后,在白屏上也只分别呈现出红色光带和蓝色光带 实验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看上去就是无色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用不同色光分别照射白纸和黑纸,得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故呈白色;黑色的物体,它几乎把所有的色光全都吸收了,故呈黑色 根据这个道理,红光照在蓝布上,蓝布呈什么颜色?先请学生思考,再用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21、光决定的 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 伴你学物理P33:6 课后作业 初二物理练习册P4142:练一练1319题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设计: 找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复习提问 提问:光的传播规律 实

22、验引入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 介绍名称 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

23、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无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 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学生猜想: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激光笔、平验方案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到底哪种猜想对呢? 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 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学生做实验,找反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回答:反射光线沿1方向射出,沿2、3方向射出的猜

24、想是错误的 找教案 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学生回答:光可以沿着表面平整的纸板面哪个方向射出? 传播,并且清晰地看到了一束光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学生回答:纸板要与平面镜垂直,并且保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证纸板可对折的两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平面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内,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进一步探究请同学们探究反射角与

25、入射角的大小关光的反射定系,并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记录你们的结律 果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1 2 3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学生填表,记录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概括光学生总结概括光的反射定律 的反射定律不完整的部分,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老师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用图形表示出光的反射定律 提示:法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辅助线,本身并不存在,所以法线用虚线表示,一定要与光线的画法区分开 学生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找

26、教案 探究光路可根据“逆向思维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逆性 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那么此时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呢?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现象:新的反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实验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老师拿一块平面镜,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一逆的 位学生的眼睛,问:这位学生能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老师的眼睛呢? 让同座位的两个学生验证一下能不能看到? 探究镜面反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时都能发生反射射和漫反射 现象 实验: (1)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一位学生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 刺眼说明光很强,反射光方向集中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这种刺眼的

27、感觉? 没有则说明光没有大量地直接反射到他们的眼睛里 (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板,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次提问那个学生,问此时有何感觉? 再次问其他学生能不能看清? 能看清说明有光射入他们的眼里 提问:同样的太阳光,为什么经不同的物学生回答:可以看到 学生动手试一试:从平面镜里能互相看到对方的眼睛 此位学生说:很刺眼 其他学生回答:没有刺眼的感觉 此位学生回答:不刺眼,能看清 其他学生回答:能看清 学生讨论交流, 体表面反射,反射光的情况有所不同呢? 根据反射面的不同性质,光的反射分为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镜面反射”: 其特点:反射面平整光滑;当光平行入射时

28、,会被平行反射 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漫反射”: 初步结论:反射光的情况与反射面的性质有关 学生观察 学生举例回答 可发生镜面反射: 平面镜(2)玻璃(3)平静的水面 其特点:反射面粗糙,凸凹不平;当光平可发生漫反射: 行入射时,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总结: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集中,迎着(1)黑板(2)银幕(3)一般物体 找教案 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了各个方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能看清我们能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镜面反射?哪些是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29、完成反射光路图 提示:如何确定反射面的法线位置 用纸板代表反射面,用针表示法线位置,针与纸板垂直: 若把纸板弯折,表示凸凹不平 则针此时的位置显示法线的画法,法线始终与反射面垂直 由于此时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个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镜面反射 学生练习画图: 和漫反射光路图 请学生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之处 镜面反射 找教案 漫反射 学生总结: 镜面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相同点: 反射 面不 平整光滑 同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粗糙不平 不 反射特定方向有反同 点 人的

30、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光方向射光束,其他方不 同 位则没有 很刺眼,常说反各个方向都光;其他方位看能看清 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黑板反光 板上的字 实例 平面镜成像、电影屏幕玻璃板成像 平静的水面 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伴你学物理P3334:15 课后作业 初二物理练习册P43:练一练311 找教案 第三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

31、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魔术箱: 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观看魔术 帮老师出主意 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 为学生设计“替代”方魔术 法进行探究做铺垫 探究活动 假 设 探 究 归 纳 探 究 实验 交流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吃惊、关注 “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32、” 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 变魔术 猜想 两个盒子;有平面镜 猜想 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想平面镜中的像的特点 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左右相反 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像与物体一样 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 宛若上下一致 物体靠近镜子像也靠近镜子 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图片. 找教案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近大远小 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

33、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 学生:像变小 学生-思考 设计方法 把蜡烛紧贴平面镜,像也紧贴平面镜,可在镜面上测 把刻度尺立在物体旁边一同在镜示) 不行要是像会变形,尺子也会变形,不就不准了吗? 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中成像,就知道像的高度了 不行像不在镜子上 观看魔术 分析原因 镜后的蜡烛已经灭了,之所以好像在燃烧,是前面火苗的像,正好在玻璃后面的蜡烛上方 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玻璃后面的蜡烛与玻璃里面的“像”要重合 设计方法 改用镜子 镜子清晰,玻璃模糊 玻璃可看见后面,镜子不能 把尺子放在像的位置进行测 的下部模糊,影响效果2.烧杯中的蜡不好还是不好读数 烛要偷偷拿

34、走,否则像与蜡烛重合不好,象刚才的魔术那样,用同样的物会影响效果) “请大家分析原因” 肯定学生的分析 “做好这个魔术的关键?” 体在像的位置与像重合,物体的大小就是像的大小,就可以测量了 用刻度尺量物到镜子的距离,用刻度尺量能与像重合的物到镜子找教案 的距离,做比较 提出问题: 个)、 实验探究 像比较暗,不太清晰,如何让像更清晰? 1棋子 出示平面镜,“平面镜和玻璃都能成像, 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课题 位5 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概括归纳,置1 分析释疑 提示:“看到像在镜后位置,是突破的位10 置2 关键” “很好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进行探

35、位15 究可以看见像的位置了,怎么测?” 置3 “怎样才能摸到像呢?能不能用什么去替代像?” “很好用物体替代像进行测量” “怎样探究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 “明确了探究内容和方法,我们需要什么仪器?” 物点与玻璃的 相应像点与玻璃“我们用棋子和纸三角做物体,给你们两只等大的纸三角,如像变小可用剪刀剪小” A “给每组一张白纸,记录每次物和像的位置标明1和1,2和2” 发仪器 结论交流,评价: 平面镜成像特点 “为什么没有任何一组剪小纸三角”? 像与物大小形状相同 B C A B C 距离 的距离(cm) 棋子与像与玻璃的玻璃距离的距(cm) 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字母“b”像与物

36、的 像点与成 大小关相应物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约为 像的形状 系? 找教案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请在格纸上用铅笔画出像点与相应的物点的连线 连线与镜面的关系为 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 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 发现规律,b成像可是d,也可是三平面镜成像原因 此处用课件展示讲述 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p 就象几何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平面镜 结论表述 像与物大小形状始终相同 像到玻璃不完全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玻璃有厚度 在实验中标的物与像之间连线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提示: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生:不能 线进入人眼内,这点

37、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师控制电脑逐步演示蜡烛的平面镜成像过程,同时进行讲解: 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得到他们的反射光线 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师:在实验中把放在平面镜后面的棋子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到,不是实像 小孔成像

38、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可用光屏接到 生:知道,它们成的是虚像,就是指虚无的,不存在的东西 生:找不到 找教案 B移开,在平面镜的背后能否看到A的像? 师: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处,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不能出现象? 师: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顺便说一下: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你们能明白其意思吗? 师:平面镜成的像和小孔成像的像有什么区别吗? 平面镜成虚像 课后作业: 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说出图片中标这是潜望镜,能观察敌情 注红圈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或设

39、计出这种装置的简易模型 教 学 反 馈 学生课堂表现: 从帮老师解决“粉笔问题”开始,始终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当堂反馈情况: 课后作业情况: 复习提问情况: 备 注 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恰当的铺设台阶,适时的引到,要巧妙不露痕迹,让学生觉得是他们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主动的解决物体,主动的探究,而不是被动的实验 关于“近大远小”,如果学生提出,可用课件加以解释自制flash课件“眼睛” 第四节 光的折射 课题 光 的 折 射 会有危险,容易受伤 仪器材小纸碗、筷子、玻璃砖、激光笔、可乐瓶、水、实验纸 料 找教案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 法 知识与 技 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

40、象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或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 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通过学生观看录像,观察玻璃砖后的手指、碗底小鱼等折射现象,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折射现象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通过观察筷子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品质 通过对“筷子弯折“等自然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

41、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生学 习中可 能遇到 的问题 及解决 的方法 问题一: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光的全反射,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全反射的问题 解决方法:加以鼓励,并告知学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是本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来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鼓励 问题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的得到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指出主要是实验误差的原因 问题三: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解决方法: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以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

42、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问题四: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的问题 解决方法: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五:出现教师也未曾预料的实验方法、现象 解决方法:赞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教学环教师导学活动 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找教案 节 引入新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它们都属于光学生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并思考回答问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课 的什么现象? 题 学生体会大自然景色的美妙复习前面的知识 什 么 是 光 的

43、 折 射 现 象 播放“水杯后面的米老它属于光的什猜想、回答 鼠”的录像 么现象? 观察光的折射 学生画光路图,和老师一起指出入射光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光的折射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演示实验并用电脑模什么是光的折拟实验过程,讲解完射呢? 成光路图,和学生一起指出名称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的描述方法 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学生观察实验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原因,从而引出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正因为这小小的偏折,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我们从哪几个在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方面来研究类比并和老师一块寻找要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寻找研究问其妙的现象 呢? 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观察两种光在反射时都现象“碗底的小鱼”、有哪些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