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909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恶苗病 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苗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壮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2、。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25%施保克乳油25mg,加0.15%天然芸薹素20mL,加100L水混配,可浸100kg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d,温度1620,浸种43d,

3、温度2025,浸种32d,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cm,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种子消毒还可用25%使百克10g或20%菌威10g或25%恶苗克星10g,5000倍液浸种40kg,浸种7d,防治效果也很好。 拔除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深埋,病稻草及早烧掉,防止传播蔓延。 防止种子和稻苗根部受害,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种子催芽不能过长,以免播种时伤根,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增加病菌浸染机会。 立枯病 症状识别: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

4、基部生有霉层。 茎腐 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有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叶枯 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床土配制与土壤消毒:选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选有机质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够,可采取调酸措施。防止播种过密,覆

5、土过深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应用如下药剂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灵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L喷雾;30%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mL加水3L喷雾;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1.3g,加水3L喷雾无论用那种药剂,配成药液后,用喷壶反复均匀浇洒床土23次,方可达到彻底消毒灭菌的目的。 育苗床要浇透水,做到见绿即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在2528 ,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或减轻立枯病及恶菌病的发生。 用3.2%克枯星200300倍液或3%育苗灵200倍液在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喷洒药液2.53kg,1.8%移栽灵每平方米12mL。 选择壮秧苗剂:杜丰壮秧剂,葵花壮秧剂每袋施

6、用1520苗床,0.1%恶甲壮秧剂425g/,40苗床用沃必达壮秧剂1袋。 稻瘟病 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苗瘟 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 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白点型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急性型病斑 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慢性型病斑 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

7、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节瘟 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穗颈瘟 发生于颈部、穗抽、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谷粒瘟 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防治方法: 稻瘟病系气流传染为主的多循环病害,

8、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止氮肥使用过多,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稻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 防止徒长,水稻栽培要合理密植,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能力。 田间调查与药剂防治: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应进行田间调查,观擦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

9、药剂防治,试药后10d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试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1次,为了控制稻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1次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25%施保克乳油,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或40%富士达一号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112512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d, 晚稻为18d。 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为了增加药剂渗透性极传导性,减少飘移,挥发损失,可在药液中加入0.5%植物油型

10、助剂信得保、药笑宝等,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药效,并可减少30%用药量,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21d。 纹枯病 症状识别: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较重。主要发生于叶鞘和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于穗部和茎秆上。 叶鞘 最初发生于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呈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草灰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常多斑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叶片 病斑与叶鞘上基本相似。 茎秆 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秆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病重时可折倒。 穗部 受害部呈湿润壮,青黑色,重者全

11、穗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集结成团,最后在其中形成褐色像萝卜籽样的小形菌核。 防治方法: 此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防治重点应以杜绝与减少菌源为主。 对于无病田应杜绝菌源。种子清选,防止菌核和病残体混杂在种子间,应通过风选或机选将病菌淘汰出去,如用清水清选亦可;严禁病残体进入新稻田或与苗床接触,坚决不用有病稻田土壤育苗;禁用用病稻田水灌溉无病稻田;田间作业时,亦应先在无病田进行,然后再进入用病田作业。 对于重病田应减少菌源,对于已发病稻田,采取减少菌源措施是防止此病的主要手段。减少菌源,在春季泡田时菌核随水潭移可采用打捞办法清降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潜

12、水灌溉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处理掉病稻草; 合理施肥增加抗病力,最好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N、P、K搭配使用,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强茎秆坚硬度,提高抗病性。 药剂防治:对于中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可挑治,喷药部位为中下部叶鞘,第二次喷药应全田喷药。对于重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应就应全田喷药,每公顷用1.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250g加水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mL加水喷雾,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07200g加水喷雾,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0d。 叶鞘腐败病 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

13、大为不定形、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病斑可扩展到全部剑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选用抗病品种。 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共生产之用。 消灭菌源。一定要将病稻草及残体烧掉。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前10d向水稻中、下部叶鞘喷雾,喷雾时放浅水层,每公顷用25%施保克乳油1125g,加水喷雾,或25%敌力脱600mL,加水喷雾。 稻曲病 症状识别:稻曲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发生在穗部单个谷粒上,一般一个穗上几个粒受害

14、,也有多达几十个粒受害。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病粒内部的组织被破坏。以后菌丝块逐渐长大,使谷粒颖壳稍稍裂开,露出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以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颜色有黄-黄绿-墨绿色,表面最初平滑,以后龟裂外表密生墨绿色粉状物。有的病粒在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基部两侧生出14个黑色菌核。 此病病菌在田间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来年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可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建立无病种子基地,调种时严格进行种子检疫检验,防止病菌引进新区。 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稻曲病的田块在收获前,干净彻底的拔净稻

15、曲病病穗,发病田的稻穗堆放时要选在远离稻田,村屯的地方单独设立场院,脱粒时单独用脱粒机,严防稻曲病传播蔓延。在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N、P、K要适当配合。水层管理要干干湿湿,防止长期深灌,要单排单灌禁止污水灌溉。 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用20%福美双200倍液个喷雾1次,或水稻破口期喷施50%DT可湿性粉剂125250g/667m。 胡麻斑病 症状识别: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分发病,但以叶片发病为主,其次为穗部。叶片最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椭圆形病斑,似芝麻粒状,病斑中部黄褐色或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环,两端钝原形,但无叶缘延伸的坏死线,此为小斑型病斑。在每片叶片上病斑很多时,常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当稻株缺钾时,病斑较大,略呈梭形,病斑上轮纹明显。此类病斑则称为大斑型病斑。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多循环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消灭菌源:种子应消毒,稻草应烧毁火深埋沤肥,以减少与消灭菌源,减轻发病。 稻田应及时灌水: 防止过分缺水而造成土壤干旱,但也要避免田中积水减轻病情。 2药剂防治,在水稻发病期用25%使百克或25%施保克3040g/667m叶面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