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3942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地质调查复习绪 言 1、区域地质调查的概念 区域地质调查传统上被称为区域地质测量或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区调、区测或填图,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对各种地质体及地质现象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完成相应的成果图件和文字材料的过程。 2、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性质及任务 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同时又是一项由国家有计划部署和实施的面向全社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

2、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3、区域地质调查常用方法 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野外实地勘查和观测研究,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填绘在地理底图上按一定格式记录下来。 还常采用以下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重砂测量。 4、区域地质调查的精度要求 区调工作一般是按国际分幅的图幅进行的。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可分为小比例尺区调、中比例尺区调和大比例尺区调。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区调,然后再进行中、大比例尺区调。 第一章 立项论证 1、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

3、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上述程序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反馈,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2、立项论证的含义 立项论证由国家地质调查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下达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 3、设计编写阶段关键地质问题的提出的依据及其一般顺序并举例 1)立项建议书或任务书; 2)区域对比或划分中的滞后或重大存疑; 3)地层层序及格架、岩石成因、构造性质、地质演化等的薄弱环节; 4)成矿地质背景及远景; 5)新构造运动及灾害: 6)其他。 关键问题一般按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其他等的顺序列述,对每一个问题应指出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应进一步地说明。 4、资料收集阶段要收集哪些资料

4、1)地理气象类:地形图、遥感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气象气候资料等; 2)地质矿产类:多波段卫星影像、前人已完成的各种比例尺成果图件、地调和科研的文字资料; 3)水工环类: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资料等; 4)物化探类:前人已完成的各种物探、化探资料和不同比例尺的图件,最好有点或异常圈闭单元素的资料; 5)国土农林类:土地规划、农用地、林地、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区、重要景观等; 6)历史古迹类:重要历史保护地、古迹地、民俗地、地方性标志物、民俗与禁忌等; 7)地震与新构造活动:历史地震目录、活动构造、基本烈度、动参数等; 8)其他:重要禁行区域、重要设施、生活及卫生

5、条件、重大灾害及类型等。 4、地形图及其国际分幅 地形图是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地物,用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根据设定的比例,用特定的方法投影的平面图件。 作用:地质工作中,地形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图件,是野外工作的向导、原始地质资料和最终成果的重要载体。 地形图的国际分幅方法及标准图幅号计算 5、地质图:用规定的颜色、花纹、符号,按一定的比例尺将某地的地质体及地质现象投影到平面图或地形图上所构成的图件。 6、区域地质调查设计论证阶段资料整理的主要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各种图件的编制、文字资料分类与综合、前人工作程度评述、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等。 图件编制的主要图件有:地质草图、前人工作程度图、区域

6、物化探图、矿产图、交通位置图、区划位置图等 工作程度图:将收集到的前人资料,以工作区为范围,按不同类型、范围或位置汇编排序,以不同线划、符号、序号等为代表,编制成一定比例尺大小的平面示意图。 7、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及基本要求 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1设计应充分体现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性质,并按不同阶段和性质编写设计 2设计编写应按照各专业设计编写技术要求执行 3.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4设计必须符合任务书的

7、要求,如有较大变更,按规定报批,根据批准编写设计。 5设计编写前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 6地质调查项目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 第三章 填图单元的厘定 1、填图单元的概念及性质 填图单元是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按其精度要求填绘的、并在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上正式表达的地质体。 是以野外宏观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位置相当的地质体及其界线,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带等。 2、填图单元的一般特征 1.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填图单元划分越细。 2.填图单元既表明了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又体现了作者在精度要求下理性认识的深度、广度及合理性。 3. 填图

8、单元不能简单的等同地层、侵入体、变质杂岩、构造带等地质体。 4. 填图单元本身也不具有级序、大小之分 3、填图单元厘定的内涵 “一定的方式”,通常是从地质成因的关联性来考虑,如岩石地层单元主要考虑的是岩性、层序、接触关系等的关联性,岩浆岩单元主要考虑岩性、侵入体、岩浆演化。 “整合”,即有关联性的填图单元按其生成关系归并或组合,有利于区域对比、成因认识和演化分析。例如,按照岩性填图时,沉积地层的填图单元划分为岩性单元,此时没有地层单位的表达,当其按层序关系组合后,可构成某一岩石地层单位。 “暂时确定”,即表明填图单元在时间、空间、认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填图工作的进行和研究地深入,某些

9、填图单元可能需要修订或变更,应按相应的管理规定和程序进行申报并得到批准。这一类填图单元属“正式填图单元”。 4、填图单元的作用和意义 1)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采用的基本单位 2)合理划分填图单元,是确保地质填图质量的关键 3)填图单元厘定可反映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的程度 4)填图单元必须在设计阶段厘定,在设计审查时上报批准,并作为区调工作进行、成果和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 5、合理划分填图单元应考虑哪些问题 填图单元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原则 地质因果关系和联系 填图精度和研究深度 6、填图单元划分依据 1.填图标准和规范 2.前人资料和工作程度 3.项目任务书的要求 4.初步踏勘和实测剖面资料 7、填图单

10、元划分原则 填图单元划分的总体原则应该体现“四性”,即:可识别性、可填绘性、可对比性、可操作性 8、填图单元的类型及表达方式 9、正式填图单元: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中提交、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填图单元 10、非正式填图单元:在设计书中未正式表达而填绘的地质体。 11、填图单元的归并 填图单元的归并: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将时空及演化等方面有一定关联的填图单元组合在一起,建立或构成更高一级的地质体单位。 12、填图单元的归并原则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即地层区划、成因和成层有序。 13、填图单元的对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填图单元与填图方法的对应 2)填图单元与地层单位的对应 3)填图单元与实

11、测剖面的对应 第四章 实测剖面 1、地质剖面: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象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 2、地质剖面的主要类型: 按绘制方式:实测剖面、信手剖面、图切剖面.; 按地形线测量精度: 仪器法:; 半仪器法:测制; 按表达的地质体类型: 地层剖面剖面测制原始资料整理绘制剖面图剖面小结样品的鉴定和测试 批注提交剖面最终成果 5、掌握野外记录簿、剖面记录表的记录格式 6、实测剖面绘制步骤 其过程步骤是:设计剖面绘制导线平面图绘制剖面图编制地层柱状图图件整饰和完善 第五章 路线地质调查 1、路线地质调查的任务 路线地质调查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核心,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填图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和项目

12、任务书要求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布置观测路线和观测点,进行路线地质的实地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组成、性质、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标定各类地质体的界线和地质现象,填制地质图。 2、地质路线的布置原则 地质填图中地质调查路线的布置,要以测区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填图比例尺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在充分利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分别根据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精心布置,以最小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位置。 3、地质调查路线类型 按路线与控制地质体的几何关系,地质调查路线可划分为三种,即:穿越

13、路线、追索类型、综合路线。 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将地质调查路线可划分为三种: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检查路线 按照地质调查路线对地质体控制的作用,可划分为三种:主干观测路线、辅助观测路线、专题研究路线 4、观测路线的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地质调查路线的密度由调查任务及精度要求确定。布置观测路线应根据测区内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遥感图像资料、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的不同,将测区划分为不同路线间距的地质地理分区。地质构造复杂或地质关键问题地区,应适当加密;地质构造简单、遥感图像资料解译效果好,或通行困难,或露头不好的地区,可适当放稀。 5、穿越路线、追索路线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穿越路线:横穿地层走向或

14、区域构造线布置观测路线,可调查研究地层系统纵向上的特征和变化,标定路线穿过的各类地质体的界线。 优点是:易于查明地层层序及其接触关系,岩性、岩相的纵向变化和区域构造特征。 缺点是:岩性、岩相横向变化较大,构造复杂的地区,易产生勾绘或圈定的地质体界线与实际情况不大吻合,甚至遗漏地质现象或地质体。 追索路线:大致沿地质界线、断层线或地质体走向布置观测路线,可调查研究地质体的横向变化和构造形态,准确勾绘地质界线。常用于追索重要断裂、褶皱转折端、重要接触关系、含矿层、化石层或标志层等。 优点是:在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延伸不稳定的地段,易于查明其横向变化特征,提高研究程序; 缺点是:对地层层

15、序及其纵向变化,区域构造特征的了解较差,且工作量较大。 6、系统观测路线的布置要求 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主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 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具体布设要求如下: a. 穿越路线要尽量控制地质体及其间的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 b. 当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或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地质体边界的延伸情况等特征时,可布置追索路线; c. 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能有效控制各类地质体。 d. 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不必重复布置路线。 7、地质

16、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为原则。观测路线上布置观测点能准确地控制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的空间位置,使原始资料编录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原始资料的整理、查阅和检验等。 8、地质观测点的布置方法 观测点应布置在填图单元的分界线、岩性岩相变化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标志层、重要化石点、含矿层及矿化露头、节理及片理测量统计处,井泉、重要样品采集地,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地貌等现象处。 10、地质观测点的类型及其特征 依观测点的作用,可分为控制点和描述点。 控制点:是为控制填图单元的岩性、界线的出露点而布置的。记录较简单、主要记录点性、详细正确的岩石全名、特殊的

17、结构构造等。 描述点:布置在重要或典型地质现象,如不整合、侵入接触、重要示顶底构造、相标志、褶皱轴、断裂等的界面出露点,应详细观测、研究、描述记录、采样、素描和照像等。 11、路线地质观测的程序和方法 一般工作程序 标定观测点的位置观察、研究和记录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测量产状要素和构造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并系统编号绘制素描图和照像追索和勾绘地质界线沿路线进行连续观测、记录并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编写路线小结。 调查内容要求 每个观测点的观察研究、描述记录应包括该点及其周围30m的露头情况、第四纪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矿产、水文、地质灾害等特征;路线上点与点间要连续观察研究和记录。 12、路线地质的记录

18、内容 野外观测记录内容包括:工作日期、天气、工作地点、路线;观测点号、点位、点性、观测内容描述;点间沿途观测描述等。 13、单条地质调查路线整理的内容 A 核对野外地质记录、素描图、工作手图的记载和表示的地质内容是否吻合一致,并据实物等进行校正或补充。 B 样品整理:样品涂漆、登记、填写标签、包装、装箱等。 C 照片、素描图等的编辑、复制保存等。 D 编写路线地质小结:简述路线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新发现和新认识,存在的地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步骤 E 作好次日工作的安排和准备 第六章 野外资料整理与验收 1、野外资料最终整理与检查项目 1各种原始记录本、表格和卡片 2野外地质手图 3其它野外资料

19、2、实际材料图:反映地质填图中调查研究程度、工作量分布及各类地质体控制程度的图件。 3、实际材料图的内容 A.观测点及编号、观测路线及编号 B.各种性质地质界线 C.产状符号 D.实测剖面线位置及编号黑色; E. 各类样品、化石采集点及其符号黑色 F.地貌形态符号 G.井、泉符号及编号 H.岩石地层单位代号 I.图名、图框、比例尺、图例、图签 4、实际材料图的编图方法及步骤 A.转绘全部观测点及编号; B.转绘实测剖面及编号; C.转绘地貌形态符号; D.转绘井、泉、化石符号及样品采集地; E.转绘第四系界线; F.转绘断层及性质符号、产状数据; G.转绘代表性岩层产状,根据疏密程度选择转绘其

20、它产状; H. 转绘地层、岩体界线; 5、野外验收审查的主要内容 A.设计执行情况; B.原始资料质量及准确可靠程度; C.地质问题的解决程度; D.技术方法的合理性。 第七章 综合资料整理与成果验收 1、综合资料整理的目的与宗旨 目的:野外实际资料系统化、数据化、图件化和理论化。 宗旨:真实、系统反映野外客观事实,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1) 系统化:全面清理野外记录并编录、建档; 2) 数据化: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 3) 图件化:地质作者原图(编稿原图)编制; 4) 理论化:地质报告编写 2、地质图编图步骤 A 选择地理底图,设计全面布局 B 拟定地质体: C 编制平面地质图 D 编制地质剖面 E 编制地层柱状图 F 编制岩石地层单元及横向变化说明 J 线条绘制 K 绘制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图名、编框边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