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四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四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四法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四法 刘志清 如何有效地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特别是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点进行指导,多样化的观察是前提。 1、表格式观察 表格式观察指把所要观察的有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能表现出的活动特点通过表格的形式事前设计出来。观察时,教师根据表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这样的观察形式可以增强观察的目的性,使教师获得所需的观察信息,以便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从而得出幼儿的活动特点。如观察了解中班幼儿材料使用情况,设计观察内容为:有目的取放材料进行探索操作、无目的取放材料进行操作、能有序地收拾物品、不能有序地收拾物品,依此用符号记录并分析。 2、
2、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指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然后边游戏边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研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特点。由于教师深入到幼儿的游戏之中,与幼儿平等地游戏、对话,因而教师往往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客观地揭示幼儿的活动特点,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如:教师参与幼儿的“小木工”活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合作没有目的性,没按分工履行职责,以至于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便与幼儿重新协商分工,明确职责,使每人都有事做,活动既充实又有意义。 3、连续性观察 连续性观察是教师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幼儿区域活动发生的行为事件作持续不断的观察和记录
3、,以便充分地了解、认识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活动情况和持续状态,更加全面地揭示幼儿的活动特征。我们知道,幼儿的行为特征往往不能在一次活动中充分展示出来。换句话说,幼儿的活动特征常常是通过多次的活动,零碎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全面、科学地了解幼儿的活动特征,必须经过连续的观察,积累较为丰富感性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其中的特征。如为了了解幼儿在结构区的活动特点,我们就幼儿建构的协商情况、是否按计划建构、建构材料的使用、建构经验的迁移、建构的创造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对幼儿建构的“机器人基地”进行了连续的观察,从中获得幼儿在结构区的表现特点。 4、递进性观察 递进性观察是教师事前选择某一观
4、察内容或观察区域,遵循循序渐进的观察原则,对该内容或区域进行层层深入地观察,以便了解、分析幼儿对该内容的操作特征或在该区域的活动特点及规律。递进性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观察区别在于:递进性的观察要求后一次的观察应该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使观察逐步推进。如:在科学区的电池活动中,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观察幼儿在匹配电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了解幼儿对电池的大小、型号的熟悉程度;第二次则观察幼儿在装电池时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了解幼儿是否按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操作。如发现幼儿遇到新的困难,将继续观察了解,让观察层层递进,深入进行,以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