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3980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防护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

2、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1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伤口向下,尽可能自然流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 医务人员工作时的一般防护 工作时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 接触患者前后均认真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使用和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

4、品时应戴手套,摘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2分钟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洒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工作时不得随意接触自己的皮肤粘膜,必要时认真洗手后或借助无菌棉棒触摸 工作结束后洗手,脱工作衣后再洗手 3 医务人员利器伤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院职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被感染的机率很高,以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很高,因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被损伤性废物刺伤、擦伤,必须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1、一旦被刺伤要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针头小心放回到利器盒。 2、伤口向下,尽可能

5、自然流出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 3、同时用流动水冲洗,碘伏、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必要时去急诊室清创处理。 4、立即上报防保科、院感科。 5、去实验室采血检查肝三及HIV。 6、调查被刺针头污染源情况,如是特殊病原体感染的人使用后的针头刺伤要做相关化验检查和做定期跟踪检查。 7、如被乙肝病人污染的针头刺伤,最好在8-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和乙肝疫苗。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后无反应者,应重新进行乙肝疫苗程序接种。 8、如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要按HIV预防方案用药,给药时间最好在刺伤后1-2小时内,并用完一个疗程。 避免损伤性废物刺伤的方法: 1、尽量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不必要操作。 2、用过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的硬壳防水容器内,该容器4 放于方便使用的地方。 3、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 4、收集处理医疗垃圾时,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5、锐器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6、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7、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8、禁止针等锐器物脱帽。 5 院感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