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249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比例教学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比例教学反思反比例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材第24页反比例的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际,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 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得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正比例,请同学们回忆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指名答) 师:简单概括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2、的关键是什么?生答,强调:他们的比值(商)一定。 二、 谈话引题 师:看来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学完正比例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生答)是啊,有正就有反,的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反比例) 三、 猜想激趣 师:既然正与反意义是相反的,请同学们猜想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猜想)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事实来验证。 四、 验证归纳 师:1.研究情境(一)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 观察上表,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表中那个量没有变? (4)写出三者的关系式

3、2.研究情境(二)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哪一个没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3.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板书) 4.情境(三)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五、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

4、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4)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五、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的吗? 六、作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成反比例。 教学反思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课时内容。

5、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利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与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实际引入,采用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创造了探索知识的条件,将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

6、;在与旧知识的对比中掌握了新知识;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四步:第一,先从复习正比例开始,复习成正比例的条件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必须要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两种量之间的比值一定。第二,通过三个情境,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特点,A、分别是加法表中找和是12,乘法表中找积是12;B、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果汁总量一定,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的关系。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第三,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