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名词.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330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育名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发育名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发育名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发育名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发育名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育名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育名词.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育名词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一名词解释 1. 个体发育的机制:即生命个体的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发展过程的机制 2. 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 3.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 4. 发育命运图:对每一个卵裂球进行标记,追踪不同卵裂球的发育过程,可在囊胚表面划定不同的区域,显示每一区域细胞的发育趋向,这样的分区图称为发育命运图。命运图反映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个各区域细胞的运动趋势,并不是细胞的分化情况 5. 特化图:是将囊胚切成小块,每小块分别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观察它们形成哪一种组

2、织。特化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胞的分化情况 6.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 7. 定向分化: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某种特殊类型的细胞。 8. 多潜能性:胚胎干细胞能分化产生内、中、外三个胚层,每个胚层分别分化形成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发育形成完整个体,这种特性即为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 9. 定型(commitment):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定型分为特化(specification)和决定(determination)两个时相 10. 特化(spe

3、cification):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neutral environment)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已经特化(specialized)了 11. 有条件特化(conditional specification):胚胎发育初始阶段,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了它们的发育命运,使它们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或渐进特化(progressive specification)或依赖型特化(dependent specification) 。 12. 决定(determination):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可以自

4、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determined)了 13. 次级性别决定:为性腺以外的、与性别有关的表型的决定 14. 神经诱导:中胚层诱导被发现之后,Spemann 所称的初级诱导不再被认为是两栖类发育中最早出现的诱导。它应该被称为神经诱导 15. 初级诱导:Spemann将神经诱导神经管形成的过程称为初级诱导 16. 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分化方向或发育命运。 17. 角膜诱导:在胚胎发育期间,覆盖于视杯和晶状体表面的外胚层受二者的诱导作用形成透明的角膜的过程被称为角膜诱导 18. 剂量补偿:尽管雌性动物中具两倍的X染

5、色体数,但雌性及雄性中却具几乎等量的X染色体编码的酶,这种平衡称为剂量补偿 19. 支持细胞:生精管中的细胞主要是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除了生殖细胞以外,还有一类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即支持细胞,支持细胞具有营养生殖细胞和调节生精细胞周期的作用。 20. 皮层反应: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质膜融合的卵子皮层颗粒与卵子质膜发生融合。胞吐作用发生,皮层颗粒中的物质释放入卵黄膜和卵子膜之间的狭窄卵周隙中。 7.盘状卵裂:端黄卵的卵裂只在胚盘中进行,卵黄不参与卵裂。在胚盘进行的卵裂称为盘状卵裂。胚胎本体在胚盘中形成,不参与卵裂的卵黄将形成卵囊,卵黄在发育过程中被分解并被胚胎吸收。

6、21. 卵裂:从受精卵到囊胚阶段的细胞分裂,是一系列的有丝分裂。 22. 克隆: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通过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培养新个体 23. 发育:指一个有机体从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24. 变态:在很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中具有一幼体时期,其特征与成体明显不同。变态为动物由幼体向成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的一个时期 25. 极体;雌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大型的单倍体卵细胞和23个小型的细胞,这些小型的细胞称为极体 26. 极叶:某些呈螺旋卵裂的胚胎在第一次卵裂时卵子植物极部分形成一个胞质凸起,称为极叶 27. 顶体反应:是精卵接触时,精子受卵周的胶膜

7、或透明带诱导发生顶体胞吐,释放蛋白水解酶的过程 28. 精子获能:是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透明带能力的生理过程,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29. 卵子激活: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细胞膜融合后,卵子迅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2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化统称为卵子激活 30. 原条:由胚胎后部边缘的上胚层细胞加厚形成,它的出现决定了胚胎的A-P轴。 31. 原条:鸟类和哺乳类原肠胚形成中的结构,由上胚层中预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原条进入胚胎内部,胚胎形成了三胚层,原条最终消失 32. 卵质决定子:卵子中的母体基因产物,在卵裂中被分配到胚胎细胞中去,这些物质称为

8、卵质决定子 33. 灯刷染色体:在两栖类等动物的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染色体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4. 胚盘:鸟类卵子中细胞质聚集的地方,位于卵子的动物极,细胞核也位于其中,胚胎由此发生 35. 副体节:果蝇发育过程中,在体节沟真正形成前,由一个未来体节的后半部与后面相邻体节的前半部组成,把胚胎划成14个区域 36. 胞质隔离(cytoplasmic segregation):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37. 细胞质决定子: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并有助于决定细胞命运的分子。 38. 自主特化(aut

9、onomous specification):以胞质隔离进行细胞定型的方式称为自主特化。 39. 镶嵌型发育(mosaic development):。如果发育完全由胞质决定子控制,每个细胞的命运仅依赖于其谱系,而与其在胚胎中的位置无关,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为镶嵌型发育 40. 调控型发育:如果发育过程完全由诱导反应控制,每个细胞的命运都由它们在胚胎中的相对位置决定,而与谱系无关,这种发育方式为调控型发育 41. 生殖质(germ plasm):植物极胞质中所含的能决定生殖细胞形成的物质叫生殖质 42. 图位克隆: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包括蛋白质标记和DNA标记。

10、3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44. 分子探针:能与其他分子或细胞结构结合、用于这些分子或细胞结构的定位、性质等分析的分子。通常经过标记(如放射性、荧光、抗原、酶标记等),以便追踪检测 45. 核酸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为原位杂交。 46. 印迹法: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47. 基因组印迹:又称遗传印迹、亲代印迹或配子印迹,是指在配子或合子发生期间,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产生专一性的加工修饰,导致后代体细胞中两个亲本来源的等位基因有不

11、同的表达活性的现象。具有这种差异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 48. Southern印迹法:Southern建立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利用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称为Southern印迹法 49. Northern印迹法:对RNA和蛋白质进行印迹分析,对RNA的印迹分析称为Northern印迹法 50. Western印迹法:对单向电泳后的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Western印迹法 51. Eastern印迹法:对双向电泳后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Eastern印迹法 52. RNA沉默:是由dsRNA介导的,通过目标mRNA的降解而使特定基因沉默的现象,又称RNA

12、沉默 53.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al PCR):是指对组织或细胞的总RNA进行抽提,把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设计目的基因引物进行PCR,琼脂糖电泳并数码拍照,分析电泳条带灰度值,判断目的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相对量的变化。 54. DNA芯片技术:是指通过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将高密度DNA片段阵列通过高速机器人或原位合成方式以一定的顺序或排列方式使其附着在如玻璃片等固相表面,以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借助碱基互补杂交原理,进行大量的基因表达及监测等方面研究的最新革命性技术 55. 基因敲除:通过某种方法将一个特定的目标基因破坏,使其失去原

13、有的功能。改变基因组DNA序列 56. 基因修饰:将目的基因导入缺陷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修饰和改变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 4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57. 基因修正: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得以纠正,而正常序列部分予以保留,使突变的致病基因恢复正常功能 58. 基因打靶: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目的的一种技术 59. 原肠作用: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使细胞重排,将要发育成中胚层和内胚层器官的细胞迁入胚胎内部,将发育成外胚层器官的细胞铺展在胚胎表面,通过此作用建立起三个胚

14、层 60. 锌指核酸酶:一种人工改造的核酸内切酶 61. 锌指核酸酶技术:由一个 DNA 识别域和一个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构成,其中DNA识别域赋予特异性,在DNA特定位点结合,而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赋剪切功能,两者结合就可在DNA特定位点进行定点断裂。 62. CRISPR-Cas系统基因修饰技术:一种来源是细菌获得性免疫的由RNA指导Cas蛋白对靶向基因进行修饰的技术。 63. CRISPR:CRISPR 是一个特殊的DNA重复序列家族, 广泛分布于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中。CRISPR 位点通常由短的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repeats) 组成, 重复序列的长度通常 2148 bp, 重复序列之间

15、被 2672 bp间隔序列(spacer)隔开。CRISPR就是通过这些间隔序列与靶基因进行识别 64. Cas家族CRISPR associated):存在于CRISPR位点附近,是一种双链DNA核酸酶,能在guide RNA引导下对靶位点进行切割。它与folk酶功能类似,但是它并不需要形成二聚体才能发挥作用。 65. SRY基因: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指Y染色体上具体决定生物雄性性别的基因片段。人的SRY基因位于Yp11.3,只含有一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转录单位长约1.1kb,编码一个204氨基酸的蛋白质。 66. 同源抗原:每个B细胞仅能制造出具有一种抗原结合区的抗体分子,也就是说,这类

16、抗体只特异针对特定的抗原,该抗原被称为这类抗体的同源抗原。 67. 杀伤性T细胞:通过与特异性的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启动自杀程序。这种“辅助自杀”的方式是针对那些已经感染了细胞的病毒的最有效杀伤方式。 68. 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起到核心的作用,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具有显著的作用。 69. 调节性T细胞:协助调控其他类型T细胞的功能 5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70. 抗原提呈细胞:只有某些特定的细胞才能制造MHC类分子,这些细胞被称为抗原提呈细胞 71. MHC: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蛋白,在抗原提呈过程中执行“提呈”的作用。 72. 非组蛋白:非组蛋白主要

17、与DNA双螺旋的大沟相结合,其功能主要是协助DNA折叠,构成染色质的骨架,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等。 73.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与DNA 共同组成染色体。 74. 常染色质:着色浅而均匀,螺旋化程度低,转录活跃,复制较早,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75. 异染色质:着色深而不均匀,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复制较晚,多位于细胞核边缘,含高度重复DNA序列。 76. 异染色质化:基因组某些区域被组装成高度压缩的异染色质的过程。 77. 染色质重塑:染色质重塑指通过对染色质成分的修饰,使其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以允许参与转录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之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78. 表观遗传学:指个体表型的

18、改变不涉及基因组DNA序列的突变和/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或称为非孟德尔遗传。 79. 非编码RNA:不编码蛋白质,以RNA形式发挥作用的RNA称非编码RNA 80. microRNA:由基因组DNA非编码区转录,长度约22nt,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个体发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81. 小干扰RNA:是一种与microRNA大小相似的外源性双链RNA分子,在RNA干扰途径中介导靶mRNA的降解 82. 催化RNA:又称核酶,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83. 指导RNA:指导mRNA编辑的小分子,多用来指导在mRNA转录产物中加入U的过程 84. 端粒酶RNA:真核染色体端粒复制的模板

19、 85. 信号识别颗粒RNA:SRP的组成部分,与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有关 86. 细胞核小分子RNA:mRNA前提剪接体的重要组陈部分 87. 核仁小分子RNA:参与rRNA的加工,并指导rRNA特意位点的甲基化或假尿嘧啶化 6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88. TmRNA:功能上既是tRNA又是mRNA,翻译时既可以转运氨基酸,有可以做模板 89. 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内特异性、时相性表达的蛋白质称为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蛋白) 90.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依赖cyclin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称为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91. 细胞

20、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基因指导的自我消亡方式 92. 显性负突变:某些信号转导蛋白突变后不仅自身无功能,还能抑制或阻断同一细胞内的野生型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显性负突变作用 93. 神经嵴细胞:由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和与神经管相连的外表皮细胞间质细胞化所形成,具有多能性和迁移性 94. 集中延伸:细胞间相互插入,使所在组织变窄,变薄,并催动组织冲一定方向移动。如内卷时囊胚表面的细胞向胚空或原条的汇集。 95. 顶外胚层嵴AER:中胚层间质细胞诱导其外侧的外胚层细胞形成突起结构,位于肢芽的远端边缘背腹交界处,是肢体生长的主要信号中心。其作用:1. 维持其内侧的间质细胞的增生能力

21、,使肢体沿Proximal-Distal轴线生长。2. 维持AP轴线控制因子的表达。3. 与控制AP和DV轴线的因子互作,以指导细胞的分化 96. 母体效应因子:指卵母细胞贮藏的mRNA在受精前它们大多数并不起始翻译,在受精后,这些隐蔽的mRNA被质化,蛋白合成急剧增加,以满足快速卵裂的需要 97. 转决定:是指已经决定的细胞不按照已经确定的发育命运发育,而是发育为其他组织器官的现象 二简答 1卵裂起什么作用?与正常细胞分裂相比有何特点? 答:使卵裂球的大小正常体细胞的水平,使卵裂球产生差异从而分化为不同的细胞。体细胞在分裂时经历正常的细胞周期,即G1、S、G2及M期,而且在M期伴随一迅速的细

22、胞增长期,使子细胞增长到母细胞的水平,然后再分裂。然而,在卵裂的胚胎中,并不通过这一生长期,从而使卵裂球越分越小,达到体细胞的水平。海胆中,从最初胞质为核体积的550倍,减少到最后的6倍。 2hnRNA与DNA、mRNA及蛋白质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mRNA并不是真核细胞中最初的转录产物,而是核RNA,后者比mRNA更大,比mRNA半衰期更短。由于它们大小不同,这些核RNA分子叫做异源性核RNA(hnRNA)。 7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3分化与决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即在形态学上出现可辨认的表型之前,这些细胞的分化潜能已被限制,只能发育成本胚层的器官、组织,其分化方向已经

23、决定,这种细胞作出的发育选择称为细胞决定(cell determination) 4. 支持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在生殖道中的位置及其功能。 答:间质中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可产生睾酮。睾丸性索细胞分化为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起营养精子及分泌抗Mullerian管激素。支持细胞起营养和保护发育中的精细胞,也起吞噬和分泌等功能,整个精子发生过程,即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都发生在支持细胞的深处。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or interstitial cells),主要产生雄激素类的睾酮等,与产生第二性征有关。 5. 简述受精过程

24、中的一级和二级结合及其作用。 答:在精子与透明带识别中起关键作用的为ZP3糖蛋白中的多糖成分,如去除ZP3上与苏氨酸或丝氨酸相连的多糖基团,ZP3便失去接受精子的能力一旦发生顶体反应后,ZP3结合蛋白所在的精子质膜便脱去,但精子必须仍结合在透明带上才能穿过透明带去进行受精。这一过程是由位于顶体内膜上的ZP2受体来完成的。顶体完整的精子并不能与ZP2糖蛋白结合,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行。另外,抗ZP2的抗体也不能阻止顶体完整的精子与透明带结合。 6. 翅区的外胚层与腿部的中胚层作用后形成哪些结构? 答:将形成腿部的结构 7. 参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有哪些? 请简要介绍每一种! 答:Sry: 为哺乳

25、动物睾丸决定因子,启动睾丸的分化,是睾丸发育负调节的抑制子 AMH: 使雄性体内的副中肾管退化,阻止其发育成雌性生殖器官 DAX1: 决定雌性发育,SRY仅能抑制其一份剂量 SF-1:可能是AMH基因的直接调控者,是AMH基因激活所必需的,在Sry表达之前启动性腺和肾上腺的发育 SOX-9:与人睾丸决定有关,突变后可导致产生46XY性反转 8细胞分化后核基因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其中基因发生了甲基化。 9以斑马鱼为例,说明原肠作用过程? 答:原肠作用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斑马鱼第十次卵裂期间,细胞分裂不再同步,

26、新的基因开始表达,且细胞获得运动性,细胞进入中期囊胚转换。初始阶段,卵黄合胞体层扩张拉动包被层下包,空隙由胚盘深层细胞填补,当胚盘细胞包绕一半卵黄时,形成由外层,上胚层和内层下胚层构成的胚环,之后深层细胞会向将来发育成胚胎背部一侧插入形成胚盾。当下包90%时形成脊索中胚层,下包过程中细胞会内卷或内移,形成头部及背腹部等。原肠作用完成。 10简述角膜诱导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8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答:在胚胎发育期间,覆盖于视杯和晶状体表面的外胚层受二者诱导作用形成透明的角膜过程称为角膜诱导。与角膜诱导相关的因素: 1)视网膜和晶状体:两者均可诱导角膜。 2)细胞外基质:晶状体囊

27、中含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角膜上皮-初级基质 3)类坏死和感受性:类坏死指细胞处于活的和死亡之间,有着一整套原生质的临界状态,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经过类坏死处理后的表皮,角膜诱导速度加快。类坏死处理加快角膜诱导的原因是提高了表皮移植的感受性。 4)眼内压:眼内液体的压力对角膜正确的曲度形成十分重要。 11试述透明层在海胆原肠胚形成过程中作用机制? 海胆原肠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间质细胞的内移、早期原肠内陷和晚期原肠内陷,透明层主要在前两个阶段起作用。 1)初级间质细胞的内移:起初,囊胚所有细胞的外表面都与透明层相连,内表面都与细胞分泌的基质片层相连,所有细胞两侧面都彼此相邻。在原肠作用时,囊胚

28、小裂球和相邻细胞以及透明层之间的亲和力降低,而其他细胞彼此之间及其与透明层之间保持紧密联系,这使小裂球脱离透明层和其相邻的细胞并在基质层的牵拉下进入囊胚腔。 2)早期原肠内陷:原肠作用过程中,植物极板细胞向透明层内层分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它吸水后使透明层内层膨胀,而透明层外层并不膨胀,从而导致植物极区透明层弯曲,稍后,与植物极板毗邻的表层细胞运动又产生一种动力,拉拽向内弯曲的植物极板内陷。 12、试述蛙胚的三胚层的形成过程及其最终在原肠胚中分布的位置? 答:蛙胚的三胚层的形成过程即蛙的原肠作用。蛙类原肠作用首先是从灰色新月区开始的。灰色新月区的预定内胚层细胞内陷,形成狭缝状胚孔。 内陷从边缘

29、区开始的。伴随着细胞内陷,赤道缘区细胞向胚孔的背唇迁移。当迁移的缘区细胞到达背唇是它们开始内卷,转移到胚胎内部沿着外胚层细胞的内表面运动。于此同时,动物半球细胞下包,向胚孔处集中。随着新的细胞内卷进入胚胎,囊胚腔背逐渐挤压到与背唇相对的一侧 13、海胆精子在穿过卵胶膜发生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海胆的精子接触到卵子外方胶膜物质时,发生的变化称为顶体反应。顶体发应包括两个主要的事件:顶体膜与精子质膜发生融合以及顶体突起的形成。 作用机制:离子调控、脂质调控、磷酸肌醇调控。 14、受精时卵子如何通过调节质膜电位和皮层反应达到阻止多精受精? 答:海胆阻碍多精入卵的作用方式: 海

30、胆卵子细胞膜去极化引起的快速的阻碍作用; 卵子皮层颗粒的胞吐作用产生的一种较慢的阻碍作用,不足以永久实现阻碍多精入卵。结合到卵黄膜的精子是通过皮层的小泡破裂,发生皮层反应被移除的;否则将导致多精入卵。皮层由皮层颗粒组成,当精子进入卵子时,皮层颗粒与卵膜发生融合,颗粒内容物被释放到卵膜和卵黄膜之间的区域卵黄周隙,这些释放物中有几种蛋白质如蛋白水解酶、粘多糖、过氧化物酶、透明质素等在皮层颗粒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9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卵子细胞质降解额外精子的核酸或排出包含有额外精子核酸的细胞质。 15同源异型基因的表达有何特点? 答:在体节界限确定之后每个体节的结构背进一

31、步特化,此过程由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调控完成。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的突变或异位表达课引起同源转化现象。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表达图示的建立受成对控制基因和缺口基因的调控。 果蝇大部分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相邻的两个区域,其一为触角足复合体Antp-C,另一个为双胸复合体BX-C,二者统称同源异型复合体HOM-C。 HOM-C基因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基因有多个启动子和多个转录起始位点。其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都含有一段保守序列,称为同源异型框。还有同源异型框的基因统称为同源异型框基因。由同源异型框编码的同源异型结构域可形成与DNA特异性结合的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16、请以母体基因 dorsa

32、l 为例,说明母体基因如何参与昆虫胚胎背腹轴的发育。 答:与果蝇胚轴形成有关的4组母体效应基因中,背腹系统最为复杂,涉及约20个基因。其中dorsal等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胚胎背部化,即产生具有背部结构而没有腹部结构的胚胎。dl mRNA和DL蛋白在卵子中是均匀分布。当胚胎发育到第9次细胞核分裂之后,细胞核迁移到达合胞体胚盘的外周皮质层,在腹侧的DL蛋白开始往核内聚集,但背侧的DL蛋白仍位于胞质中。从而,使DL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沿背腹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DL蛋白的浓度梯度通过对下游靶基因的调控,控制沿背-腹轴产生区域特异性的位置信息。这种浓度梯度在腹侧组织中可活化合子基因twist 和snail

33、 的表达,同时抑制dpp和zen基因的表达,进而指导腹部结构的发育。dpp和zen基因在胚胎背侧表达,指导背部结构的发育。 17、细胞分化是基因差异性表达的结果,试述差异性基因表达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答:细胞内环境差异影响控基因的表达,在早期胚胎发育的卵裂阶段,由于卵质的不均匀分布,卵裂的结果所产生的分裂球存在不同的细胞内环境引起胚胎细胞控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细胞外环境的影响,在胚胎发育早期不同的胚胎细胞位于布同的区域,受到不同的外界环境影响,接受不同的信息。特别是邻近细胞的相互联系,如胚胎诱导对于胚胎细胞分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细胞外信号分子包括远离细胞的产物,通过细胞间的通讯特

34、别是信号转导间接影响细胞控基因的表达。 18、在机体的发育过程中,许多基因的表达存在时空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性是受到发育的遗传程序所控制。试从基因表达调控的各个主要阶段来阐述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 答: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是指有些特异性基因,只有在发育的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些时期才具有活性,而在其他时期则是无功能基因。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主要指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是通过以下几个水平完成的: 1)差别基因转录:调节哪些基因转录成RNA,这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其转录控制主要由开关基因决定。这些基因是否表达,可以决定细胞向两种不同的命运分化。 2)核RNA的选择加工:调

35、节哪调节哪些核RNA进入细胞质并加工成mRNA.差别RNA的加工使同一基因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也可使相同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细胞中合成10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不同的蛋白质。 3)mRNA的选择性翻译:调节哪些mRNA翻译成蛋白质。细胞中已转录的mRNA是根据细胞状况来决定能否被翻译,当细胞需要蛋白质合成量骤然增加时,就利用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使大量蛋白质迅速合成,翻译调控被用作一个微调机制以保证从已有的mRNA形成非常精确地和一定量的蛋白质。 4)差别蛋白质加工:选择哪些蛋白质加工成功能性蛋白。胚胎发育中,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也有少量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D

36、NA水平。 19哺乳动物和昆虫都用性别决定的XX/XY系统,试比较它们的机制有何差异? 答: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两个阶段。初级性别决定涉及性腺的决定,由染色体决定,通常不受环境的影响。雌性是XX,而雄性是XY,每个个体至少必须具有一个X染色体。Y染色体携带一个基因,它编码精巢决定因子,这个因子组织性腺发育为精巢,而非卵巢。 次级性别决定涉及性腺之外的身体表现型,通常是由性腺分泌的激素决定的。然而在缺少性腺的情况下,产生雌性的表现型。昆虫的性别是由X、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基因之间的平衡决定的。正常情况下,XX为雌性,XY为雄性。其性别表现性还取决于X染

37、色体与常染色体之比:X:A1为超雌;X:A=1为雌性;0.5X:A1为中性;X:A=0.5为雄性;X:A0.5为超雄 20SRY基因存在与Y染色体中,它编码TDF,组织性腺发育成精巢,而非卵巢。请阐述SRY基因2种作用模型? 答:在胚胎中位于皮质的原始生殖细胞在睾丸因子的影响下萎缩,而TDF的合成则依赖与SRY基因。SRY基因存在与Y染色体中,它编码TDF,组织性腺发育成精巢,而非卵巢。 Sry的直接作用模型:Sry直接诱导雄性生殖嵴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Sry的间接作用模型:Sry诱导生殖嵴细胞合成某种因子中肾细胞进入生殖嵴诱导生殖嵴表皮细胞转变为睾丸支柱细胞、并表达雄性特异性基因。 21、两

38、栖类变态中,尾的退化明显与甲状腺素的增加有关。试述尾的退化分为哪几个发生阶段? 答:尾的退化分成四个阶段: 1)尾的肌肉中Pr合成减少。 2)溶酶体增加;细胞自溶素D、RNA酶、DNA酶、胶原酶、磷酸酶和一些糖苷酶的浓度在表皮、脊索和神经索细胞中增加。 3)这些酶释放到细胞中,引起细胞死亡。 4)细胞死亡后,巨嗜细胞将聚集尾区,用自身的Pr水解酶消化,被破坏的碎片结果成了Pr水解酶的大囊。 22、简述调控果蝇胚胎前后轴形成的两种系统? 答:前端系统至少包括4个主要基因,其中bicoid基因对于前端结构的决定起关键的作用。在卵子发生中bcd mRNA由滋养细胞合成,后转移至卵细胞中并定位于卵细胞

39、的前极。受精后bcd mRNA迅速翻译,BCD蛋白在前端累积并向后端弥散,形成从前向后稳定的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激活靶基因hb表达,使HB蛋白从前向后也形成一种浓度梯度,控11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制胚胎胸部及头部部分结构的发育。 后端系统包括约10个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胚胎腹部的缺失。在这一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是nanos基因。在果蝇卵子发生过程中,nos mRNA定位于卵子后极。其编码产物NANOS蛋白活性从后向前弥散形成一种浓度梯度,在胚胎后端区域抑制母性hb mRNA的翻译,进而控制胚胎腹部的发育。 23、中胚层可分为那几种成分,它们将分别形成哪些器官组织? 答

40、: 体节中胚层,形成脊椎骨、肋骨、真皮、躯干和四肢的肌肉 间介中胚层,形成泌尿生殖系统。 侧板中胚层,形成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两者之间是体腔,之间会形成心脏、围心腔、肺、腹腔。 24、卵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答:有丝分裂细胞间期长,有生长期,子细胞和亲代细胞一样大。而卵裂期细胞间期相当短,生长期几乎没有。细胞质体积和细胞核体积比逐渐减少 25、.什么是诱导?诱导信号传递的途径有几种? 答:在胚胎细胞的命运决定过程中,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类细胞会指导另一类细胞朝着一定的方向分化,这个过程称为诱导。诱导信号的传递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信号扩散,第二种是相邻细胞表面分子的

41、直接反应,第三种途径是信号分子通过缝隙连接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并引起该细胞的分化 26、什么是细胞分化,及细胞分化的特点。 答: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基因按照时空顺序差异表达,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特点是稳定性、分化的时空性、普遍性。 27、果蝇卵裂的方式及特征。 答:.表面卵裂 .特征:核分裂多次,但细胞不形成,所有的核都位于同一胞质中,形成合胞体胚层,转移到受精卵后极的核迅速由新形成的膜包围,形成极细胞,将来发育为成年个体的生殖细胞。极细胞形成后,卵膜内陷于核之间,最终把每个核分割为单一的细胞,形成细胞胚层,所有的细胞都沿卵黄核心单层排列。 6.

42、神经系统组成来源与发育。 答:(1)组成来源:神经胚的三个部分 神经管发育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嵴产生成神经细胞,迁移分化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外胚层板发育为神经。 28、果蝇胚轴形成的分子机制。 答:4个重要的形态发生素:BCD、HB调节胚胎前端结构 NOS、CDL调节胚胎后端结构 . 前端组织中心:BCD蛋白浓度梯度主要基因:bcdhb后端组织中心:NOS、CDL蛋白浓度梯度末端系统:TORSO信号途径 9 个母体效应基因:tor TOR蛋白在整个合胞体胚胎的表面表达。当胚胎前、后末端细胞外存在某种信号分子时,可使其特异性活化,导致胚胎前后末端细胞命运的特化。背腹轴最

43、复杂,20 个基因dorsal ( dl )胚胎背部化 cactus胚胎腹部化 12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29、简述两栖类原肠作用过程。 答:首先,从将来胚胎的背部,即刚好在赤道下方的灰色新月区开始,局部的预定内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狭缝状胚孔,缘区内陷开始。缘区细胞的内卷以及动物半球细胞的外包和向胚孔处集中。迁移中的缘区到达胚孔的背唇时,转向内部沿着外层细胞的内表面运动,因此,构成背唇的细胞在不断更换。预定外胚层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数层细胞合并为单层细胞向植物极外包。随着新细胞进入胚胎,囊胚腔被挤压到背唇相对的一侧。 同时,随胚孔处瓶状细胞形成和内卷的继续,胚唇形成新月状结构。新

44、月状胚孔进一步延伸,形成侧唇、腹唇。通过侧唇、腹唇,外胚层细胞进继续内卷,胚孔成环状。卵黄栓也被包入内部。三胚层形成 30、卵子发生与精子发生对比,有何差别? 答:相同点:、都要经过减速分裂,使配子的染色体减半;都要经过增殖期、分裂期和成熟期。 不同点对比如下:、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生长期不很明显,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生长期则特别长。因此精子发生的结果是产生体积微小的精子,而卵子发生的结果是产生体型很大的卵子。、精子发生速度比卵子快,而且精原细胞则可以在成熟期内不断增殖。所以成熟精子的数目大大超过成熟卵子的数目。、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最后变成4个大小相等的精子;而每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大的成熟卵和

45、3个体积很小不能受精的极体。、精子发生过程要经过变态期,才能从精细胞转变为精子;而卵子发生没有这一时期。、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两次成熟分裂全部在精巢内进行,卵子发生过程中的两次成熟分裂可在卵巢内也可在卵巢外进行。 31叙述两栖类原肠形成过程中胚孔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三胚层形成后最终在胚胎的分布位置。 原肠胚形成的运动最早发生于未来胚胎的背部,灰色新月的下方,也就是内卷边缘带和胚孔下内胚层交界处。该处的细胞改变其形状成为瓶状细胞。瓶状细胞向胚胎内部陷入,在胚胎表面出现一个弧形的浅沟。此浅沟即为胚孔. 胚孔在胚胎背侧形成后,沿着内卷边缘带和胚孔下内胚层的交界处向两侧扩展。先是形成马蹄形,然后闭合成为环形

46、。在此过程中,由于动物极帽区和非内卷边缘带的外包,变化着的胚孔亦逐渐向植物极方向移动;因此,当环形胚孔形成后,其直径变得很小. 肠胚形成后,外胚层分布于胚胎的表面。内胚层作为原肠腔的四壁。其中原肠腔背部的内胚层很薄,而底部则很厚。中胚层成为介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套层。其中脊索中层位于背部,呈一狭窄的带状结构,贴于原肠腔顶壁的上方。脊索中胚层的两侧是体节中胚层。腹部是侧板中胚层。脊索中胚层的上方是神经外胚层 32、请简述海胆卵子的皮层反应。 当第一个精子与卵子发生质膜融合时,质膜融合处的卵子皮层颗粒与卵子质膜发生融合,胞吐作用发生。皮层颗粒中的物质释放入卵黄膜和卵子质膜之间的狭窄卵周隙中。皮层

47、颗粒的这种变化在一分钟之内波及全卵。从皮层颗粒中释放出来进入卵周隙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糖。其中有一类蛋白水解酶能分解卵黄膜和质膜之间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卵黄膜和质膜不再紧紧相连。其次,该酶还破坏卵黄膜上精子受体蛋白,使精子不可能与卵黄膜结合。皮层颗粒中的多糖能将水引入卵周隙,使卵黄膜从质膜表面隆起,卵周隙变大。此外,皮层颗粒中的过氧化物酶将卵黄膜上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交联起来,使卵黄膜硬化。卵黄膜改称为13 10级3班 发育学基础知识整理 大正 受精膜。卵周隙中的多糖吸水后形成透明层。透明层包被于受精卵的质膜表面。 33、为什么受精后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在卵母细胞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时,卵母细胞中出现了一种称为细胞静止因子的物质。该物质由两种蛋白质而成。一种称为PP39mos,另一种称为cdk2。CSF能维持细胞周期蛋白,不让其降解。由于细胞周期蛋白的持续存在,MPF就一直有活性。MPF的活性高,细胞就不能完成分裂而进入下一个阶段,次级卵母细胞就停留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受精后卵子内部钙离子的增多有关。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将导致两种蛋白质发挥作用。一个是钙调蛋白,另一个是需钙蛋白酶。钙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钙调蛋白由一条约1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折叠而成。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