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重点题目 古代文学史重点问答题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1、西厢记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作者明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王实甫对真挚的爱情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他认为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挞。 王
2、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步。因为关、白的良好祝愿,还是针对已婚的夫妇而言,而王实甫所祝的“有情人”,则包括那些未经家长认可自行恋爱私订婚姻的青年。他希望所有恋人能够如愿以偿,等于不把“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放在眼内,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 2、西厢记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剧中的具体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 n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子形象之一。作品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崔莺莺思想性格不同的侧面,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崔莺莺由青春觉醒到对情爱自主的衷心企盼、再由朦胧抗争到自觉地走上叛逆道路的曲折历程。 n张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专一的“志诚种”,他敢于冲破门第悬殊的世俗偏见
3、去追求相国小姐;他为了爱情甚至可以抛弃功名。白马寺解围,又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 n红娘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的婢女形象。她心地善良,机智泼辣,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极富正义感和乐于成人之美。在她身上,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美德。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首先,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完美统一。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纤毫毕现,这样就大大开掘了人物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最后,作者还善于通过动作描写来刻划人物,西厢记
4、的人物动作大都不甚复杂,却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态势,蕴涵有丰富的潜台词。 2、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
5、果。 3、作者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4、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作者善于把质朴活泼的民间口语和精炼隽永的诗词语言熔铸在一起,雅俗并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动活泼而又雅致清新;西厢记中的不少曲词善于渲染气氛,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西厢记的人物语言也都是高度个性化和充分戏剧化的,完全切合戏剧角色的身份、地位、教养和性格,如莺莺的语言妩媚蕴藉,张生的语言文雅热烈,红娘的语言鲜活泼辣,惠明的语言粗犷豪爽,都表现得恰如其分。王世贞称西厢记是北曲的“压卷”之作,王实甫也确实堪
6、称文采派的典型范式。 5、西厢记对杂剧的体制也有所创新。它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外加一楔子的通例,是由五本二十折组成的大型连台杂剧。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规,在必要时一折戏可轮番主唱。体制的革新,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力。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三国演义既表现了对军阀混战的乱世的愤慨,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也表现了对仁君贤臣和由他们缔造的清明世界的向往,对重建正常的封建秩序的渴慕。 n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是拥刘贬曹。根本原因在于蜀汉集团与曹魏集团的形象本身所包含的社会理想、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截然不同,从而表现了作者和人民大众对明君仁政的向往与肯定,对乱臣暴政的反感
7、与否定。 二、三国演义对刘关张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诸葛亮鞠躬尽瘁,足智多谋,关羽义薄云天,勇武绝伦等的描写,显现出作者对“忠义智勇”等理想英雄人格的肯定和赞颂。 三、三国演义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道德悲剧。 n作者满腔热情地歌颂代表公道正义一方,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蜀汉集团。 n蜀汉集团在与邪恶势力及残酷命运相抗争中却最终走向了毁灭。 n对理想幻灭与价值错位的困惑与思索。 n把这一场道德悲剧归于天命,在一定程度上又淡化了全书的悲剧精神。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三国演义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进行的创造、构思,有虚有实,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
8、真实的有机统一。 n尊重历史事实,全部故事的基本轮廓和重大事件的描写大体上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n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实际上是作者重塑的历史,对史料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与调整,全书不乏铺张渲染与大胆虚构之处。 二、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它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n主要特点有: 1、人物一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 2、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
9、人物的形象。 4、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 三、宏伟壮阔的叙事结构。 n三国演义人多事众,头绪纷繁,作者却能全局在胸,组织得当。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矛盾为主要内容,又着重抓住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其中重点突出蜀汉集团,特别是把诸葛亮的活动作为描写的中心,精心撰构无数故事,使全书成为一个波澜壮阔而又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四、绘声绘色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展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许多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是古典小说中的经典片段。 n突出特点是: 1、善于写不同战役的不同特点,充分展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0、,即使写同类战争,也能灵活用笔,在相似中见出变化,写出新意。 2、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前的力量对比、形式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以揭示决定胜负的因素。 3、善于在战争描写中突出人的智慧韬略,通过战争展示各种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4、善于在写战争时兼写其他活动,或作为战争的前奏和余波,或作为战争的调剂和穿插,使战争既紧张激烈、剑拔弩张,又张驰有度、摇曳生姿。 五、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n三国演义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典雅而不深涩,通俗而不鄙俚,大大提高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规范了长篇小说语言通俗化的方向。 n叙述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开始注意到人物语言的个性
11、化。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n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所摄取的材料相当复杂,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也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后来作者在编定成书时,又用传统的忠义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成书后还经过不同思想倾向的文人的润色和删改,因此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非常的丰富复杂,其主题思想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形成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艺术整体。 一、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n首先,水浒传早期的本子都题为忠义水浒传,宋江做了梁山寨主以后, “聚义厅”更名为“忠义堂”,梁山义军的起义纲领也被确定为“替天行道”。而且水浒传通过大量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n其次
12、,最能体现忠义思想创作宗旨的是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他参加农民起义队伍只是“权居水泊,暂时避难”,最终目的是谋求招安,改邪归正,为国尽忠竭力。招安后,率领义军攘外安内,临死还念念不忘“忠心不负朝廷”,可谓是大忠大义之士。 n再次,全仗忠义的英雄却被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贯穿全书的忠奸斗争却以忠义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作者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二、水浒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掺加进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它又是一部英雄的颂歌、是一部勇力和智慧的颂歌。 n在水浒英雄身上,集
13、中体现了以侠义为核心的市民道德观。他们各有一身本领和满腔义气,勇于扶困济危,敢于除暴安良。他们皆具有光明磊落、敢作敢为的人格精神,见义勇为、恩怨分明的道德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侠肝义肠,充分表现出市民阶层对社会公道、对社会正义的朴素向往。 n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等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也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三、水浒传是一部正面反映和热情歌颂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小说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艺术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招安、走向失败的整个过程。 n首先,水浒传形象地展现了北宋末年奸佞当道、民怨沸腾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示出农民起义
14、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肯定了好汉们“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正义性。 n其次,旗帜鲜明地歌颂了梁山英雄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业绩,生动地描写了农民义军从小到大、由分散而聚合的发展规律,展现出一副声势壮阔的农民战争画卷,描绘出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理想世界。 再次,真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失败命运,梁山义军最终接受了招安,但招安带来的不是皆大欢喜的吉庆终场,而是东征西杀、死伤殆尽的悲剧结局,如实地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性,从客观上说明了农民义军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水浒传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一、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
15、的英雄群像。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特征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 1、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作者往往设置类似的故事情节,以犯中求避、对比映衬等手法,突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做到了“同而不同处有辨”。 3、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 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
16、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 二、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完整而富有变化。 n全书可以七十一回为界,分为两部分。七十一回之前,基本上是由互相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一系列英雄传奇故事组成,仿佛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列传或合传,主要人物依次出场,一环紧扣一环,宛如百川汇海,先分后合,可称为是连环式结构。 n在各路英雄聚义梁山之后,主要是以群体性的战争板块为主,小说依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破大辽、捉田虎、平王庆、讨方腊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宛如江流主干奔腾而下,直泻入海,可称为是单体式结构。 n这样的结构方式是同作品主题的表达高度适应的,前半部分主要突现官逼民反,后半部分主要表现忠奸斗争,同时所有的情节单
17、元又都由从逼上梁山到效力朝廷这条总的线索贯穿成整体。 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 n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 汤显祖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一、牡丹亭的故事情节 n牡丹亭故事取材于燕居笔记收辑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
18、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全家大团圆。 二、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 n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她的慕色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
19、高价值。 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n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很显然作者是把杜、柳之间的爱情当作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把爱情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反对封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
20、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杜丽娘终于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也显然是理想的胜利而不是现实的胜利。另一方面,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 2、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n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柳梦梅、杜宝、陈最良等人物也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原因在于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
21、物幽微细密的情感。 3、此剧是一部诗剧,也是一部剧诗。 n汤显祖善于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极具艺术感染力。如惊梦、寻梦、闹殇、冥誓等出。 4、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n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 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与西游记的主旨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n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幻想、情节离奇的小说,容易作出附会的解释,清人所论,“或云劝学,或去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近时研究者,又有从“反映农
22、民起义”或“反映市民阶层的斗争”立论的。 1、从西游记的基本间架与整体结构来看,作品宣扬了与释道相融合的心学,蕴含有修心炼性、明心见性、以心说法的寓意。 n孙悟空大闹天宫实质上是表现人心的极度放纵;“心猿” 终归被压到五行山下,则表明放纵之心的理想归宿应是静止安定之境;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征途,实际上是象征着“心猿”修心归正的历程。 2、从孙悟空形象的内蕴来看,作品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n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宫,主要写悟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在他身上具有冲决一切束缚与羁绊、藐视一切礼法和权威的叛逆精神。 n从皈依佛门到取回真经,
23、主要突出悟空降妖除魔的大智大勇,他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与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由此得到充分表现。 3、西游记既是一部诙谐幽默的“游戏之作”,又与现实人生息息相关。 n作家超凡脱俗的奇思妙想,编织出取经的奇幻故事,以供读者消闲娱乐,表现出浓郁的诙谐性和趣味性。 n作品“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在一些细节场景乃至插科打诨中,信笔点染,旁敲侧击,无不切中事弊。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2、在形
24、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现实自然属性;神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寓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是内在核心,据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妙合无垠,塑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3、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此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起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全书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
25、致,而又因果分明,表现出作者在结构组织上的匠心。 4、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嘲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出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 5、小说语言散韵结合,吸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流利明快,风趣别致。 金瓶梅词话的思想内容 n金瓶梅词话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著,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丑恶面相,有着深厚的时代内涵。 n泄愤说、非淫书论、寓意说、苦孝说等。 1、全书描写了富商、官僚、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
26、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暴露出人间世界的肮脏与丑恶。 n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来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来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2、金瓶梅词话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动,写出了西门之家荒淫无耻、骄奢糜烂、勾心斗角的林林总总,反映了正常人性惨遭扭曲和异化的过程。 n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诸多女性,都无视所
27、谓的道德名节,被超常的情欲、物欲和肉欲所支配。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 n它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的人的自身价值。 3、金瓶梅词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思想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n一是有着浓厚的天道循环的宿命论思想,使得后半部充满了虚无色彩。 n二是有不少庸俗的性描写,冲淡了小说的暴露批判力量。 n三是作者在审“丑”和嗜“丑”之间游移不定,使得作品的理想精神失落。 金瓶梅词话的艺术成就 1、在创作题材上,从
28、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 n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2、金瓶梅词话摆脱了过去的长篇通俗小说主要是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在民间的“说话”艺术中经过长期的酝酿、改造而形成的创作范式。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的一个飞跃,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从此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成为风尚。 3、金瓶梅词话与以前的小
29、说相比,把创作重心从故事情节转移到人物形象上,明显地出现了故事情节的淡化。它所描绘的大量的生活琐事,对于情节的发展并无意义,却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4、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n金瓶梅词话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能细致如微地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现了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流动性。金瓶梅词话中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但同样也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反面人物”。 5、金瓶梅词话与此前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的单线发展、板块接承那种结构方式不同,它从
30、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发展为网状结构。 n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的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这是后来的红楼梦和近现代小说的经典结构方式。金瓶梅词话是第一部使用这种结构方式并获得相当成功的中国长篇小说。 6、金瓶梅词话的语言多用家常口语:“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n作者十分善于摹写人物的鲜活的口吻、语气,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从中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与个性。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三言”的内容 (1) 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31、。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2) 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
32、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3)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友谊”的内容,虽然还不能算是新的东西;但体现这种“友谊”的主人公并不局限于封建文人,出现了手工业者,这是一种新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施润泽滩阙遇友、桂员外穷途忏悔、吴保安弃家赎友。 “三言”的艺术特点 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在表现上常用巧合误会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 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语言通俗、流畅。 “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二拍” 对传统的陈腐观念的冲击与反抗、所表现的市民社会意识,要比“三言”
33、更为强烈。但总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点与“三言”大致相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1、作品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歌颂了他们精诚不散,终结连理的钗盒情缘。长生殿中所描写所宣扬的“情”,冲破时空的束缚,超越生死仙凡的界限,不受世俗利害关系的纠缠,为传统的李、杨故事注入了新的质素。 n较之于牡丹亭,洪昇的至情观涵盖着深沉的道德理性精神。他所讴歌的至情,不是浸透感性欲望的少男少女之情,而是“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夫妻伦理之情。 2、把杨、李的爱情故事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除了通过对唐明皇失政的批评,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教训意义外,还通过描写
34、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 3、长生殿中所讴歌的真情、至情,除了作为生死情缘的爱情之外,还包含有“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的忠孝之情,这样就把“情”的内涵拓宽到了政治和道德的领域。在作者看来,夫妻之间的真诚专一和忠臣孝子的坚贞不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生发的,它们共同构成至情思想的文化内涵。由此剧本一方面着意歌颂了郭子仪、雷海青、李龟年等忠臣义士的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又强烈谴责了杨国忠、安禄山等权奸叛将给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褒忠诛奸的鲜明立场。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方面继承了梧桐雨、浣沙记
35、的传统,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在揭露和批判方面较多地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另一方面又继承了牡丹亭的传统,通过幻想的情节歌颂精诚动天地的理想爱情,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2、长生殿的结构宏伟,场面壮丽,而又排场紧凑,组织严密。剧本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互相穿插,彼此关联,自然而又紧密地扭结在一起,体现着“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创作意图。而李、杨爱情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佃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 3、曲词优美,具有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的特点。如闻铃。 4、全剧音律精工和谐,曲牌运用得体,宫调的调配、曲调的选择都紧密配合剧情的变化,真正做到了曲辞和音律
36、俱佳,文情与声情并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1、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小王朝一代覆亡的悲剧历史,并从中揭示出明代三百年基业一旦瓦解的历史原因。 侯、李的结合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埋葬侯、李爱情的恶势力就是倾覆南明王朝的恶势力。身处如此江山,他们无法找到一块干净安逸的土地生活下去,更不可能以宁静的心境享受幸福的爱情,因此只有出家入道,远离凡尘,求取心之所安。 从作品描写来看,明亡的原因之一是权奸祸国。原因之二是文争武哄。原因之三是昏君荒佚。通过南明王朝这一系列覆亡
37、事实,作者暴露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昏庸腐朽的本质,深刻地揭示出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桃花扇不但展现历史兴亡的事实,而且表现出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剧烈搏斗。正义力量的代表者有侯方域、李香君和复社人士,有柳敬亭、苏昆生、李贞丽等下层平民,还有抗清英雄史可法等;邪恶势力的代表者主要是阮大铖、马士英、弘光帝等所谓的“弘光群丑”。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把最大的热情投注到歌伎艺人等市井细民身上,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低微,但却关心国家安危,明辨政治是非,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3、桃花扇全剧表现出深沉的感伤之情,弥漫着浓重的幻灭之感。桃花扇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清初历史的深刻反思,笔调凄清悲楚,深沉的感伤情
38、怀几乎笼罩全剧。其中既有对南明小朝廷崩溃的悲愤,也有对大明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哀悼,还有对众多的正义之士的悲剧命运的痛惜。侯、李的双双入道,苏、柳的归隐渔樵,特别是余韵一出中的“渔樵对话”,又使传统的兴亡感慨得到了高度的升华,表达出沧桑倏忽的破灭感和世事无常的失落感。这样,全剧不仅仅是抒发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而且还涵蕴着对封建社会江河日下的忧虑哀伤,预示了历史的必然性破败,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桃花扇运用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组织巧妙。剧本以一生一旦的爱情悲欢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在侯、李爱情这条
39、主线中,作者又以一把宫扇作为贯穿之物,成为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凝聚点,体现了“南明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的艺术匠心。 2、作为一部历史剧,桃花扇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者一方面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剧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事件,基本上都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弘光一朝的历史。另一方面,作者并不拘泥于历史,有时也以虚幻之笔略加点染。如史可法的沉江殉节,侯、李的修真入道等,均与史实完全不符,这些改动,显然是为了服从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达到了更高程度的艺术真实。 3、桃花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了表现一代兴亡的大主题
40、,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作者根据人物在剧中的作用、地位和不同的政治态度,将他们分为左、右、奇、偶、总五部,其中左部、右部各设四“色”,用来写离合之情;奇部、偶部各设四“气”,用来反映南明兴亡;总部以张瑶星、老赞礼为一经一纬,总结全局的离合之情和兴亡之感。如此自觉地建构完整的人物体系,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还是第一次。桃花扇在刻划人物时,较多地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将各色人物的精神、面目都表现得勃勃欲生,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都个性鲜明,毫不雷同。同时,人物描写绝不脸谱化、简单化,注意到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尤其是杨龙友这个边缘性、中间人的形象塑造得极有特色。 4、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
41、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读者及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 5、桃花扇的曲词说白颇有特色。曲词风格,以淋漓酣畅,悲凉沉郁见长。但是作者以作词之法作曲,少用衬字,少用俗语,力主“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典雅有余,当行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举例说明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1、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 n强调了两情相契的知己之爱,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 n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n
42、女主角大多是由花妖狐魅幻化而成,被赋予热烈大胆、坚贞专一等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 2、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 n批判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如司文郎、贾奉雉。 n深入揭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3、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如促织、席方平、考弊司。而且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如席方平、向杲。 4、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包罗广泛、思想复杂。 n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善美的人性,如乔女、娇娜。 n更多的作品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
43、恶,如局诈、劳山道士; n有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如张诚、曾友于。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真幻融合的创作方法。聊斋志异将六朝志怪重在奇幻和唐传奇重在写实的创作方法融汇整合,又予以提高创新,形成真幻融合、用传奇法以志怪的独特创作方法,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2、创作的抒情表意性。聊斋志异借香草美人,搜神谈鬼,以抒发胸中块垒。花妖狐魅故事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3、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特别塑造了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 n塑造花妖狐魅的基本方式是以他们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为核心,巧妙地融合进他们作为“物”的
44、自然属性或幻想属性,使之成为一种人性和物性复合统一的艺术形象。 n花妖狐魅多是美的、善的,是作者寄托意愿,补偿现实缺憾的产物。 4、在结构上常常是以一个中心人物为主,故事随着这个人物的活动逐步展开,并通过他串连一些次要人物;而在情节描写上,则分别轻重,用多种多样的笔法,加以组织和交代,从而收到了主次分明、脉络贯通、叙事周密、结构谨严的效果。 5、善于景物描写。画面鲜明,且常常造成一种气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如婴宁。 6、采用的是优美、典雅、精炼、传神的文言,又做到了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高度统一,因此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n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
45、为中心,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历史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正出路。因此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1、对科举制度的批判。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观念。 第一类是儒生形象。 n有热衷功名、利禄熏心的腐儒,如周进、范进;有虔诚相信八股举业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中毒毒人的迂儒,如马二先生、王玉辉;有原本纯朴善良却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蜕化变质的陋儒,如匡超人、牛浦郎。 第一类是带有某种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和沈琼枝。 (2)第二类是真儒名贤形象,如迟衡山、虞
46、育德、庄绍光等。 (3) 第三类是市井奇人形象,有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有意淡化故事情节,弱化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2、在结构形式上没有贯穿首尾的中心人物与主要事件,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n实际上全书以对儒林的厄运进行反思为中心题旨,将各自独立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统摄起来,因此结构仍不失谨严完整,布局也不失和谐统一。 3、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特别是能写出人物性格
47、的丰富性,突显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4、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善于运用含蓄、婉曲的讽刺手法,冷静超然,不动声色。 5、儒林外史的语言是一种高度纯熟的白话,单纯明净,清新洗炼。其语言描摹世态,曲尽人情,常常寥寥数笔,就使人物穷形尽相。写景则充盈着自然情趣,洋溢着诗韵画意。 红楼梦的思想主旨 1、家族悲剧和社会悲剧。 n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作为一条重要的线索,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n荣宁二府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