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493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上册。考试资料练习题,一, 单选2*10 二, 判断0.5*20 六书,判断字的结构 1. 会意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莫,暮、即,受、既,韦、逐,益,解,章,突,北,灾,信, 2. 形声字 权,尝,香 ,徒,旗,荆,婆,膏,诗,星,问,盆,恭,斧,衷 3. 指事字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未、朱、亦、刃、甘、寸 血, 4,象形字 燕,象,鱼,川,其,权 三, 解释加点字2*10 四, 名词解释3*5 1,反切注音:

2、利用汉语双声、叠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唐代以前称为“某某反”。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宇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如:红,胡笼切。胡 2,本义与引申义:本义:从 字形方面 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 作参证的、最早的意义,引申义的源头。 当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义時,其中应該有一個是本義,另外一個或一些是引申義 引申义:包括 直接引申义,即直接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与本義关系很近,产生的時間较早,易辨认。如,城,城墙城市;和间接引申义,即由本义辗转再引申而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 3,文言与古白话 文言:

3、以 先秦口语 为基础形成的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以及 后来历代作家 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古白话:唐宋以来以 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如唐代的变文、传奇,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4,古今字与异体字 古今字: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时代的文献在记录同一个词时先后使用了不同的字形,属历时的一词多字现象,前为古字,后为今字,古今相对。“古”與“今”是历史概念。先秦為古,兩漢則為今;兩漢為古,則六朝是今。 异体字:两个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5,连绵词,偏义副词 连绵词:双声叠韵连绵词,两个字仅代表 复音词的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如,參

4、差荇菜;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学也;悠哉悠哉 ,辗转反側 偏义副词:两个 单音 近义词或反义词 作为 词素 构成复音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承载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起陪衬作用。詞义偏落于前,詞义偏落于后 五简答5*3 1. 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举例 譬况法,采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比如公羊传中 “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古人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也就是说“伐”的两个意思,是靠读音的长短来区分的,这种方法只是说明 某字发音 应该怎样怎样,实际上还不能算是 真正的标音方法。 读若法,用一个和

5、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如 “皇,读如归往之往。”读若法仍是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用同音字注音。如蛊,音古。但有的字没有同音字,如“糗”或同音字比较生僻,如 “然”的同音字“髯”,注之无意义。 反切注音,利用汉语双声、叠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 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宇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如:红,胡笼切。 注音字母 中国第一套 法定的汉字形式 的标注 汉字的 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 2. 许慎的六书理论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

6、就发现意义所在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 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举例 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孰,何,安,奚”等作动词或介词宾语时,需要前置。如,沛公安在? 子归,何以报我? 否定句代词 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 宾语前置的规则 不如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规则严格。如,我无尔詐,尔无我虞。 复指代词 宾语前置。前置宾语 往往是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

7、宾语。宾語后面常用“是、之”等字复指,复指宾語也需前置。如,姜氏何厌之有? 强调 宾语前置。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即使没有 以上的前置条件 、即 既不是疑问代詞,也沒有用代詞“之”复指時也可以直接將宾語前置。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將子无怒,秋以为期。” 4. 古今词义 异同的情况 古今词义 基本相同。此类古今词意义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汉语词汇中占极少数,却是词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現之一。如身体部位名称、亲属称謂及自然現象名称等。如 雨,說文:水从云下也。現汉: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还有 “鸡、牛、大、小、笑”等 古今词义 差异很大。 此类情况在汉語中更占少数,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的盼而现在的盼,多是盼望之意. “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古今词义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皇帝退,捐天下”说文中解释,捐,弃也。现在也说“细大不捐”这个“捐”也是舍弃的意思。 六, 翻译5*3 七, 加标点,断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