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5519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悯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悯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悯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悯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悯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悯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悯农》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悯农教案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今天,陆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陆老师给他讲

2、讲道理。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

3、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

4、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从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 5指名读,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2诗人李绅还写

5、了另外一首悯农,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 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二首 悯 农 李绅 辛苦 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 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认识“粒、夫、饿、死”4个生字,认识部首“食字旁”。 2通过老师范读或跟着录音,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4个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6、听录音,朗读古诗,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古诗,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悯农二首(其二)的这首古诗吗?能背一背吗?这首古诗让你懂得了什么? 生:农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们要爱惜粮食! 师:是啊!农民伯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要学悯农的第一首。 2出示课题。 二 读通古诗,学习生字。 1 学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出示:春种和秋收图。 师: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吟诵古诗。 师范读古诗。 师: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季节?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刚才说的内容,诗人李绅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学习生字

7、“粒”。 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诗中说“一粒粟”“粟”就是一种谷物,去壳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们吃的“米”差不多。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粒”? 师:是啊!凡是小而圆,颗粒状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上“粒”。 理解古诗意思。 师:你们看,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到了秋天,就会有许多收获,他们收获了什么啊? 生:粮食。 师:是啊!“万颗子”就是指许多粮食。 朗读这句,边读边想,为什么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啊? 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生互相诵读古诗,体会农民的辛苦。 师引: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 生读:春种一粒粟

8、师引:经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 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引:到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 生读:秋收万颗子。 2 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学习“夫”“饿”“死”。 夫:与“天”区别。 饿:学习新部首,食字旁,积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死:找反义词:活。 看秋收图,师讲解: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粮食都被当时不劳动但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夺走了,虽然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动,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 带着同情农夫的心情朗读句子。 三 巩固生字,背诵古诗。 1 对对子。 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

9、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教学效果反馈 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诗时,我通过让学生看春种和秋收的画面,加入锄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农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通过讲解,让学生朗读表现农夫的可怜以及对他们的同情。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教 学 程 序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0、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

11、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

12、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教 后 反 思 第 五课时 弟子规第二部分 入则孝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教学目标 教育小朋友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培养小朋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方法 教具

13、 弟子规入则孝原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家庭作业,询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每个家庭的家教。让小朋友举手回答。进一步了解家长是否给予了配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程度如何? 可是我们现代的人,却把孝道丢在了一边。别说父母对我们很疼爱,有时批评教育我们严厉一点,马上就表示出不满意。 故事3、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点小事,被母亲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家。她一边走、一边哭,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这时候她看见一个卖面的摊床,忽然她觉得自己也很饿了。可是刚才出门的时候忘记了带钱,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就站在面摊的前边看着别人吃。面摊的师傅发现了她,就问她:“你想吃面吗?”她说:“想,可是我忘记带

14、钱了!”师傅说:“没关系!哪天走过时再带来”。说着就给她盛了一大碗面。他感动的热泪盈眶。一边哭一边说:“谢谢师傅!”师傅接着说:“我才给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谢谢我,给你煮了十几年的饭了,你没有想到要谢谢妈!”小女孩听到师傅的话,非常惭愧。赶快吃完了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门的时候,远远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前,象往常等着自己放学回家一样。她赶快跑过去,拉起妈妈的手一起回家。通过这件事,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义。有的人却好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父母疼爱我们是应该的,我们孝敬父母就是有条件的、附加的。把孝道丢在了一边。 通过上面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小朋友你们学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自己来表

15、达。 三、作 业:对照学过的故事,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对父母耍脾气,不接受父母的批评等。回家向父母道歉! 第六课时 弟子规第二部分 入则孝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教学 目标 懂得尊敬父母,用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帮助父母改正过失要讲究方法。 重难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方法 教具 弟子规入则孝原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念诵前边所学过的课文。 二、学习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讲解内容:上堂课我们学了要孝顺父母,可是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啊!那么作为子女应不

16、应该劝谏父母呢?用什么方法才恰当呢? 父母也有过错的时候,我们做小辈的也不希望别人耻笑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怎么劝他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谈父母的过错。让父母没有面子。他就不会接受我们的劝谏。二要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小朋友说话也要柔和,面带笑容。不要理直气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话要说的尽量婉转,让父母感到我们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为他好。他才能够接受我们的劝谏。 举例:有一位中学生,和他的父母及客人一起去吃饭。客人和他谈到学习方面的问题,他的父亲就说:“你要好好听这位老师的话,不要贪玩!”这位孩子马上反驳道:“你还说我呢?你为什么还天天打麻将!”这位父亲马上起来要打他的儿子。这种方法就

17、很不好,双方都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父亲打麻将固然不对,但在这种有外人的场合,就不要去谈父亲的问题,可以在家里关起门来说,也要等父亲高兴的时候,你再劝父亲。“打麻将对身体不好,坐久了会得病,爸爸你少打点麻将吧!”。或者说:“我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和妈妈,不要去打麻将了!”这样说话爸爸都会接受,至少不会发脾气,知道你是为了他的身体,或是为了这个家才这样说。可是你当着外人的面,去批评自己的父亲,让他非常难堪,这就不对了。所 以我们说话要讲究方法。同样的话说出来效果却不同。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往往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说话,大人是不会在意的。可是我们真心希望父母能够改掉自己的毛病。那就得不怕

18、父母生气,也要劝谏父母。哪怕父母要打我们,我们也毫无怨言。只要父母能理解我的真心就值得了! 举例:在唐代,有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李世民。他从小跟随父亲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一次,他的父亲准备明天向敌方发起进攻。他知道后就力劝自己的父亲,放弃这场战斗。因为他们已经奋战数月,人困马乏了。而对方却养兵蓄锐很久,如果开战对李世民父子就十分不利。但他的父亲认为他没什么经验,执意不肯听从他的劝阻,坚持明天出击。李世民就在父亲所住的帐篷外哭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的父亲听到外边有人在哭,就问他的大臣谁在外边哭?有人告诉他是你的儿子。他就把李世民叫到面前,问其原由?李世民还是坚持劝谏父亲撤退。他的父亲见他

19、心诚意坚,就接受了他的劝谏。在他们撤退不久,对方就包围了整个城。如果李世民没有坚持劝谏,而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可能就会全军覆灭。正因为他孝心自己的父亲,希望父亲胜利,他才在所不辞,帮助自己的父亲出谋划策,以退为进,保存了实力。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被后人所称赞。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在家里父母和我们也是象朋友一样平等相处。所以我们更应尊重他们,体谅他们的心情。即使他们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也要尊重他们,只有做到了尊重自己的父母,才能做到尊重别人的父母,兄弟师长。 三、作 业:小朋友回去思考自己的家长有哪些发面做的还不够!自己在家是否劝谏过自己的父母?你用了哪些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