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545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1、会读写“蚕、桑”两字,通过字义和字形来理解“蚕、桑”两字。 2、通过联系注释、想象画面、抓关键字、联系插图、朗读等方法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从而感受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重点:会读写生字;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背诵古诗。 难点:用自己的话还原诗意,体会乡村四月的景美。 一、诗歌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自己读读这两首诗,说说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让我们用心地读一读这些诗句吧。 所见 村居 袁 枚 高 鼎 牧童骑黄牛,

2、草长莺飞二月天, 歌声振林樾。 拂堤杨柳醉春烟。 意欲捕鸣蝉,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忽然闭口立。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师:乡村的美景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越发显得迷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细细地感受乡村风情。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师:一起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的四月。 师:你读到了时间和地点。 师追问:四月说明是什么季节? 生2:晚春时节。 师:让我们赶紧去感受诗人笔下四月的乡村吧。看看与我们这的田园风光有何异同。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读准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你来

3、读读。 生1读: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古诗不忘作者,而且还把作者的名字读对了,作者是宋代诗人翁jun。以前的人喜欢给自己取两个名字,两个名字之间又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反,比如韩愈的另一个名字叫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反;再比如屈原的另一个名字叫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近。而我们的翁卷有一个小名,叫灵舒,有个成语是“云卷云舒”,因此作者叫翁卷。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2)生2读:“蚕桑”这两个字,前鼻音和后鼻音放在一起,十分难读,你读得很到位。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两个字。 A、我们先来看“蚕”字。有句话这样说,一起读读 出示:“蚕,乃天虫也。” a、师:谁来猜猜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

4、:蚕是天底下最好的虫子。 b、书写指导:让我们来写写这天底下最好的虫子吧,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蚕,第一笔是衡不是撇。上面是天,下面是虫,上下结构,分布均匀才好看。 B、我们再来关注“桑”,有些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画,谁能把“桑”字变成一幅画? 师:说得真好。看,这是树叶,注意每片树叶的最后一笔都是“点”。这是树干,整个便是一棵桑树。 C、生书写:蚕吃桑叶,蚕桑合在一起便是指养蚕和种桑树两项农事。请同学们在书本第111页的生字条下将“桑”和“蚕”字认认真真地写两个。写好的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相互评价。好,请放下笔。 生3读:你关注到了多音字,“闲人少”的“少”和“才了蚕桑”的“了”字。 A、谁知道“

5、了”的意思? 生1:结束的意思。 B、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看课后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利用资料,课本中的“注释”被你用起来了。 预设2:联系整句话的意思知道的。 师:放到整句诗句中理解字义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 生4读: 师:我听出了节奏。通过联系注释,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 3、交流初读问题:孩子们,一首经典的古诗往往诗中有画,这首诗也藏着一幅画,再去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读到了哪些画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预设一:我读到了乡村的景色很美。 师:听出来了,有两个关键字景美。 预设二:我读到了乡村四月里人很忙。 师:也用两个字来说是农忙。 三、品读“绿遍山原

6、” 1、师:景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读读前面两行诗,找一找有哪些美景。 2、我们先来看山原,诗中是怎么写山原的? A、生1:诗中写山原全绿了。 师:你抓住了“绿遍”这个关键词。 2、师提问:那放眼望去,什么绿了? A、交流: 指名3生回答。 师:是啊,山坡上、田野里满是绿意。这绿,是那么多,那么饱满,那么丰富。 C、师提问: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D、谁来读读这满眼的绿。 生1读。 师:你只读绿了一个角落。如果把“绿遍”拉长一点就更好了。 生2读。 师:山坡被你读绿了。 生3读。 师:原野被你读绿了。 师:让绿布满整个乡村吧,一起来。 四、学习“白满川” 1、师:绿色的山原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河渠缓

7、缓地流淌着,放满水的稻田里一片白茫茫。翁卷看到此情此景,提笔又写下了哪三个字? 2、师提问:如果老师改一个字,变成“白遍川”,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一: A、生:如果换成了“遍”就和“绿遍山原”重复了。 B、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 预设二: A、生:“满”是快要满出来了,写出了白色的灵动。 B、师追问:哪些白快要满出来了? 生:白茫茫的河渠,白茫茫的稻田,白茫茫的稻田里倒映着的蓝天白云。 师:那么多的白,都快要白得满出来了,怪不得作者这样写绿遍山原白满川。 C、朗读:你来读读这句。 生1读。 师:你在读“遍”和“满”两个字是加重了语气,仿佛真让我看到了绿遍的山

8、原,白满的平地。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师提问:读着读着,这一白一绿放在一起给你什么视觉感受? 生:就像翡翠一样纯净又美丽。 师: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这句吧。 五、品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1、过渡:读着读着,你看,谁来了? 2、师追问:你还知道子规其他的名字吗? 预设一: 生1:“杜鹃鸟”。 师:是啊,你懂的可真多。杜鹃鸟经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家乡的情感, 李白在旅途中这样写:“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元稹在异乡时这样写:“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陈陶在思念家乡时这样写:“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预设二: A、师:听,子规鸟是这样叫的“布谷布谷布谷”,所以它还有

9、个名字叫“布谷鸟”。你也来试着叫几声。 B、师:子规这样“布谷布谷”地叫着,像是对谁说什么? 生:对农民说快去快去田里耕种。 师:是呀!快去“布谷”,快去“布谷”,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C、师:请你读得出你的理解。 生读。 师评价:你读完“子规声里”时稍作停顿,放佛让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子规声。 D、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3、师:布谷声声,还唤来了诗中的雨呢!那是怎么样的雨呢? A、生:如烟的雨。 师:“烟雨蒙蒙”这个美丽的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请你读读这如烟的雨。 B、师提问:我们学过很多写雨的诗句,谁来诵一诵? 生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那是早春的雨。 生2 :黄梅时节家家雨,

10、青草池塘处处蛙。 师:那是黄梅时节的雨。 生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那是西湖的雨。 生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那是夏天的雨。 生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那是清明时节的雨。 生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那是山间的雨。 C、师:你们的积累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句写雨的诗句,它是 4、师总结:诗人翁卷生活在南宋,战争的蹄铁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身边。有一天,四处漂泊的诗人看到这绿遍的山原、白满的川、如烟的细雨,听到田里乡间布谷鸟的声声鸣叫,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舒畅/豁然开朗/幸福。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让人舒畅、让人豁然开朗、让

11、人幸福的美景吧。 六、品读农忙 1、师:前两行诗写的是“美景”,后两行写的又是什么?请你们自己读读,也用两个字概括。 生:人忙。 2、师提问:哪里看出“忙”? 预设一: A、生1:你抓住了关键词“闲人少”,闲人少说明什么? 预设二:还从哪里看出“忙”? 生2:你抓住了“才了又”这两个连接词, 师追问:你怎么理解“才了又”这两个连接词? 生:“才刚结束又开始”。 师: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这真是一群忙碌的农民,怪不得诗中说“乡村四月闲人少”,闲人少,说明什么多?】 3、请你读读这份忙碌。 生读。师评:你读“才了、又”时语气加重,我从中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 4、师提问:是呀,那他们都在忙什么呢?

12、。除了“蚕桑”“插田”,乡间的男女老少还可能在忙些什么?谁也能用“才了又”的句式说说。 A、生1:才了喂鸡又牧牛。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啊,“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那个牧童是否还在牛背上放牛。 生2:好一个“才了耕田又绩麻”。 生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又是一首乡村四月的新诗。 B、引读: 这是一群勤劳的农民,因为他们知道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收,所以说乡村四月 他们知道只有辛勤劳作,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所以说 他们知道辛勤劳作,才能造福子孙,所以说 4、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个疑问,人们忙了这么多农活,诗人翁卷为什么只写了“蚕桑”和“插田”两件呢? A、生:蚕丝织出来的布可以做成衣服,种田可以长

13、出粮食。 师:是呀!“衣食住行”是我们老百姓最基本的,而“衣食”更是头等大事,吃饱了,穿暖了,才有追求幸福的资本。作者就是这样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B、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吧。 七、看插图说诗 1、师:好美的景,好忙的人。学到了这里,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几句话,你们来猜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 2、交流 师:四月的山原像是被绿色的油漆泼变了全身,眼睛所到之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看,山脚下的蔬菜绿了,山腰上的树木绿了,山顶上的小草也绿了。平地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水渠缓缓流淌,一片片盈满水的稻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影子,好像云在田里游。 生:绿遍原野白满川。 师:傍晚,下雨了。如

14、烟的雨丝儿和村子里的炊烟交缠在一起,那么朦胧,那么迷人。只当几只调皮的子规鸟地飞来,才打破这份仙意。子规鸟“布谷布谷”得叫着,像是在催着人们快去辛勤劳动。 生:子归声里雨如烟。 师:四月里的乡村没有闲暇的农民,放眼望去,田地里、山坡上、小池边都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眼看着他们刚结束了养蚕、种桑树的活儿,心想着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吧,可一眨眼又一头扎进水田里开始插秧。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师:孩子们接的真好!现在我们交换一下吧!我来读诗句,请你们来说意思。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1: 师:加大难度了。绿遍原野白满川。 生2: 师:子归声里雨如烟。 生3: 4、师:来,我们再边看着插图边读读这首诗。 A、出示全诗。 B、如果只剩下几个字呢? C、如果是这样呢? 2、师:寥寥几字,翁卷就勾勒出一幅独特的乡村四月图。学到了这里,孩子们,这首诗留在你的脑海里了吗?全体起立,我们再一起背一背。 翁卷的乡村四月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他的野望和山雨更是别具一格,有兴趣的孩子课后细细品味。这节课我们先感受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乡村四月 山原 川 景美 雨 子规 少、才了、又 农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