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916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用药知识讲座.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1、什么是细菌? 答:细菌是微生物中一大类能独立在外界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直径一般在1微米左右。细菌对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敏感。 2、 什么是病毒? 答:病毒是一种体积级微小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病毒小于150纳米,小的病毒可小于50纳米。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大多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到几千倍或几万倍才能看见。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对抗菌药物不敏感。 3、 什么是病原体? 答: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在体内与人体相互依存,

2、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称为条件性病原体。 4、什么是抗菌药物? 答: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5、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几类? 答:主要分为八大类,一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一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6、抗生素指的是什么? 答: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

3、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7、抗菌谱的概念是什么? 答: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称窄谱抗菌素,如异烟肼只对分支杆菌属有效。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氟喹诺酮类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抑制作用。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抗生素也属广谱抗菌药物。但它们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无作用。 8、何为抗病毒药物? 答: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一类药物。 9、什么是耐药性? 答: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

4、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休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10、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答: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全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抗菌药物就择优去劣的进

5、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辅加排出。这样就形成了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11、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12、应用抗菌药物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应用抗

6、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的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而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除了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健康外,还会产生抗菌药物的独特的耐药性,它的危害性就更大了。不但会影响用药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一旦产生了耐药菌株,对其感染的治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13、合理使用抗菌原则是什么? 答:合理使用抗菌原则通常为: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

7、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14、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答: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内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15、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的原则是:病原体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已应用或考虑应用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如心内膜炎

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慢性难愈的感染,病程较长,病灶不易清除,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可将各药剂量适当减少。 16、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多用于哪些疾病? 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难治疗感染、二重感染,以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17、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答:注射剂属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凡是口服可以有效的就不需注射,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应静脉注射。心须注射的应尽可能减少注射次数,应采用序贯疗法。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如果使用一周无效,应考虑停药或换药。应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出现。 18、哪些情况必须注射给药? 答:一般有以下情况者需注射给药,如吞咽困难,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或潜在的吸收障碍;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或者通过口服给药不易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或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等情况。 19、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细菌产生耐药性;给药途径不当;给药时机和剂量不当;病灶部位的药物分布差,达不到治疗的浓度;或因为药物储存不当或过期,致使药物失效;或误诊;或混合感染;或药物配伍不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