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39).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072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39).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半数有效剂量: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 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用药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由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致敏而发生的反应。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 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都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由于相互竞争面维持平衡的共生状

2、态。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催眠药: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类似正常睡眠或可以改善睡眠状态的药物。 肠内阿米巴病:指阿米巴包囊在肠内变成小滋养体,条件合适时,侵入结肠壁,形成大滋养体,破坏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即肠内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当肠壁内的大滋养体侵入血管时,随血液进入肝、肺等器官形成脓肿,称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 毒性反应:一般是指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的危害。此外,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也属于药物毒性反应的范畴。 单胺氧化酶:催化单胺类物质氧化灭活的酶为单胺氧化酶

3、,如胞质液中线粒体膜上的单胺氧化酶可破坏部分未进入囊泡的去甲肾上腺素。 毒蕈碱受体 :位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的胆碱受体,对以毒蕈碱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敏感,这部分受体称为毒蕈碱受体。 胆碱能危象: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若不慎过量,可使骨骼肌运动终板处乙酰胆碱堆积,导致持久去极化,加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称为“胆碱能危象”。此时应停用新斯的明,改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如碘解磷定等。 副作用(side reaction):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多半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房室概念:按药物分布速率,用数学方

4、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负荷剂量:为了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首次给予大剂量。 非竞争性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并非竞争性地阻断受体,能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反跳现象:长期用药时,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所引起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 个体差异:是指基本情况相同时,大多数病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是相近的,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与多数人在性质和数量上有显著差异的反应,如高敏性反应、低敏性反应、特异质反应。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泄进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循环。 共同传递 一般认为一种神经元只释放一种递质,实际上许多神经元都贮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供释放,如许多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5、可同时释放ATP、多巴胺和神经多肽Y,此种现象被称之为共同传递。 GCsF: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促进中性粒细胞成熟、刺激成熟的粒细胞从骨髓释出、增强中性粒细胞趋化及吞噬功能,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及肿瘤化疗患者。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化学治疗学:是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寄生虫及癌细胞所致疾病药物治疗的统称。 化疗指数:是指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药物的毒性越小,疗效越好,临床使用的价值越大。 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

6、药物在体内蓄积,出现呼吸抑制、心血管性虚脱、发绀(灰婴由此得名)和休克。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定期的连续用药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 竞争性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阻断受体,对抗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配体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 金鸡纳反应:应用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时,引起胃肠和中枢神

7、经系统反应,前者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食欲不振;后者包括耳鸣、听力丧失、视觉障碍、晕厥、谵妄等,总称金鸡纳反应。 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能与AChE牢固结合的药物,水解较慢,可使AChE的活性受抑,从而导致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ACh大量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 快速耐受性:短期内反复给药引起机体对药物的反应逐渐减弱,常需加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停药一定时间可以恢复。 抗焦虑药 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或焦虑状态的药物 奎尼丁晕厥:应用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力衰竭、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复极明显延迟,严重者可

8、发生奎尼丁晕厥(心电图证实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并可发展为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等)。 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是一类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如脑卒中、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发生的药物。 量效关系:药物效应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所呈现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成比例。 零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药物按恒定的量进行消除,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M效应:因直接或间接地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兴奋相似的一系列效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的抑制、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瞳孔缩小。 M胆碱受体阻断药:对M胆碱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从而竞争性地阻

9、止ACh剜其他拟胆碱药与M胆碱受体结合的药物。 N效应:因直接或间接地激动植物神经节上的Nl胆碱受体和运动神经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全部植物神经节和运动神经相似的效应。主要表现为缩瞳、调节痉挛、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小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等。 耐受性(Tolerance): 指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是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受体阻断药具有一定的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常能引起受体的部分激动,产生一定的拟交感活性。 亲和力:表示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可用引起一定效应(50最

10、大效应)。时所需药物的浓度来表示。 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是指反复使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化或生理变化,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出现戒断综合征的症状。轻者全身不适,重者出现抽搐,可威胁生命。 全效量:全效量亦称洋地黄化量,即在短期内给予能充分发挥疗效而又不致中毒的剂量。 祛痰药:能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的药物。 溶栓药:即纤维蛋白溶解药,可激活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使血栓溶解,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受体向上调节(up-regulation): 受体长期反复与拮抗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增加或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的反跳现

11、象 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or first-pass elimination)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时,经过灭活代谢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非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分量及速度。 时-量曲线: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所绘制的浓度一时间曲线。 肾上腺素受体:能识别并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包括肾上腺素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有关的效应,但不影响其舒血管有关的效应,因此,在a

12、受体阻断剂应用后,使用肾上腺素其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效应,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水杨酸发应:水杨酸应用剂量过大时(5 gd),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等,总称为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类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紊乱。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引起的原有疾病的加重。 特异质反应:由于先天遗传变异引起的个别机体对药物所表现出的特殊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的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治疗可能有效。 调节痉挛:兴奋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

13、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这种现象称调节痉挛。 调节麻痹:当睫状肌上的M受体被阻断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体变得扁平,屈光度降低,视近物不清,这种现象被称为调节麻痹。 停药症状长期用药时,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引起的肌痛、肌强直、关节痛、疲乏无力、情绪消沉等,称为停药症状。 新药:是指特定国内未曾生产或未曾用于某些(种)疾病的药物。 效应: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状态的改善称为药物效应。 效能:浓度或剂量增大到一定限度而效应不再继续上升,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 效价强度:量-效关系研究中等效剂量的比值,可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比较,等效时药物用量较小

14、者效价强度大,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向下调节:受体长期反复与激动药接触产生的受体数目减少或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产生的耐受性。 稳态血药浓度:一级动力学代谢药物,在恒速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消除速率常数(k)药物自机体(或血液)消除的速度,是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之一。 血容量扩充剂: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排泄较慢,无毒、无抗原性。除全血和血浆外,常用的人工合成的血容量扩充剂是右旋糖酐。 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理生化功能或改善病理状态,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或计划生育的特殊的物质产品。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指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作用

15、及其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指研究机体对药物反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及其规律。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某些药物可影响多种组织器官功能活动,而另一些药物则只影响机体部分器官的功能或某种功能。 药物受体(receptor):存在于靶细胞能识别配体,并与配体结合,从而将其信息传递给细胞的信息传递系统的特定结构分子。它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通过中介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药物处置(drug disposition)指药物的体内过程可分为转运(吸收分布排泄)及转化(代谢)。 药物转运:指药物的跨膜转运。

16、药物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 药物分布: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转运。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 药物排泄:药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向体外的转运。 药物消除: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因分布、代谢、排泄,而使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 一级消除动力学:血浆中药物按恒定的比例消除,其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药量多,随着血药浓度的下降,药物消除速率减少。 药物转运体跨膜转运蛋白,是药物载体的一种。可分为摄取型转运体和外排型转运体。 乙酰胆碱受体 能识别并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乙酰胆碱受体,包括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和烟碱型胆碱受

17、体。 烟碱受体:位于神经节细胞膜和骨骼肌细胞膜的胆碱受体对烟碱比较敏感,故这些部位的受体称为烟碱受体。 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 作用机制:指药物作用的初始反应及其产生效应的中间环节 镇静药: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使兴奋不安或烦躁的情绪趋于安定的药物。 正性肌力药物(positive g):正性肌力药物是指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镇咳药:作用于中枢,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作用于外周,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用于无痰或少痰的干咳。 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各增殖期细胞均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多数烷化剂和抗癌抗生素,称为周期非特异性药。 周期特异性药:仅能杀灭某一期增殖细胞的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等,称为周期特异性药。 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