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6146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吨的认识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吨的认识评课稿李贺明: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

2、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李晓静:“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范连芬: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

3、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 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 “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

4、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孟庆水: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同学,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贾志国: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同学的体验中不仅获得

5、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王发俊: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

6、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正确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高老师采用了有效的突破方法:”拎大米”游戏。先让每个学生拎一拎一袋10千克的大米,获得基本感知经验,再请”大力士”上台拎一拎2袋大米,并提出”谁能拎起4袋大米”,挑战学生的生理极限,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100袋这样的大米才是1吨呢!”,并适时引导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操作感知转化为数学言语。”估一估”活动。先让学生推想”大约多少名学生的体重之和为1吨?”,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找”中

7、间数”来帮助估计的方法;再听一听1吨物体落地的声音,获得关于1吨的音频信息感受;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20位三年级小朋友一起进入电梯,会不会发出警报?”说一说”练习。通过2头奶牛、5桶油、10头猪、20袋水泥等都是1吨的具体了解,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显示牌、吊车起吊物体、比较重的一些动物等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进一步丰富有关吨的表象,建立吨的实际观念。 首先施老师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和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吨、千克、克, 让学生明白理解了质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范围。教师的教学手法新颖、有特色,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后面的练习设计更为精彩,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

8、深入的让学生去探究、去巩固。基本练习题是让学生体会单位的大小,通过让学生填单位名称,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清了单位之间的不用重量,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中间施老师时时的询问学生“你是怎么判断的?”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在巩固练习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施老师出示的是小狗、熊猫、大象、鲸这四种动物,让学生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用线连接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寻求多种解题的方法是难点,在这里施老师把这难点突破的很轻松,不仅鼓励学生说出了自己做题的方法,而且还适时的总结了出了排序法、分类法和排除法,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最后的练习题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采用了卡车运送材料:黄沙、石子、砖头、水泥、钢材。发散了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叙述,介绍自己的想法,真正拓展了学习内容,为这节练习课的教学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施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了施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认知规律学会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