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6450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 以“面对突发事件”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突发:是指意外地突然发生;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突发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面对突发事件”是一个介宾短语。本题的重点是,对“突发事件”该怎么办,而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叙述应简略。写作记叙文,应表现突发事件后人们的应激反应,以此折射人心、人性、人情。写作议论文,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面对突发事件该怎么办?面对突发事件,中西方表现出截然相反的

2、应激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差异?面对突发事件,不应听天由命,而需要积极反思,突发也许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面对突发事件 微凉的天空突然落起了雨滴,穿透过交错的梧桐叶,汩汩渗入泥土里,路人猝不及防,纷纷缩着脖颈,逃也似地躲进急诊室,埋怨声像跳动在玻璃窗上的雨滴,此起彼伏。 我与母亲急切地站在急诊室门口,凝视路上疾驰的车辆,无数泥浆跃在车身绽开凄迷的花。“你外公不知怎的昏迷不醒了。现在车还没开来!”母亲急得直嚷。话音刚落,一阵汽笛声撕开雨幕。母亲随医护人员簇拥上去,却又被眼前的景象吓退回来。担架上躺着一个面目全非的男子,焦黑的皮肤无一处完好,扯着嗓子喊着:“钱!我的钱呀!”一旁的护士按住他挥舞的臂膀,冷

3、冷回应:“保命要紧!”母亲待车子冲入密集的雨幕,才一脸严肃地疾步走来。 “妈,急也不是个事儿,打个电话呢?”我指着不远处的电话亭。母亲匆匆走去,瘦削的身躯融在了雨幕里。 稍待平息,远处又响起急促的鸣笛,簇拥起慌张的人群。一开门,听见哭声:“我不要活了!”一位中年妇女头发零散地扭动在担架上,躲雨的看客议论:“那人要自杀!听说股票崩盘”“是你外公吗?”还没听清,就被母亲一把抓住,她两手冰凉,像一根刺直入神经,我顿时打了个寒战,头随着战栗的身体微微摇动。母亲黯然的目光里漾开隐忍已久的泪光,一个利索的揩拭,头扭向别处,背对着我的双肩微微颤动,默默让声势浩大的雨声掩盖微弱的抽泣。 就这样,我们母女俩就此

4、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鸣笛声再次响起,却像呜咽的老者姗姗来迟。母亲冲了上去,我怯怯地没入人群,凝望担架上的老人,面目慈祥犹如熟睡的婴儿,不知四周的慌乱与嘈杂。待人群散去,我走进急诊室,潮湿的地面交错杂乱地被踏上无数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地记录着人们在种种突发事件中的慌乱与迷失。哭声,埋怨声,呻吟声,充斥着整个病房,被刺眼的灯光照得恍惚。 “五号床!”从观察室里走出一位医生。“这儿!”母亲不知从哪儿回应道。“来签病危通知单。”外公无力地躺着,我认真注视他,眼皮塌了,微露着一线无神的瞳仁,皮肤松弛,略有浅褐色斑。他见我来了,勉强睁开眼睛,棕色的双眸像口干涸的枯井,拼命想摆出那个讨我欢喜的笑脸,他

5、轻声唤我“囡囡”,用他沙哑得像被深秋黄沙摩挲的声音,语气没有丝毫恐慌。医生向我询问病情,他在不断嚷着:“我稻子稻子!”从前,家乡一亩碧绿的稻田,外公爱守望在天边,惬意地看我追着风筝满世界跑。“想起来了没?”医生催促着,“病,病”医生略微顿了片刻,开始检查病人的身体,很快空空的表格被填上了密集的文字: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肾囊肿。 岁月的凝练,赋予了身体的裂变,当自己身体里的秘密被突如其来地暴露出来时,外公脸上依然慈祥可亲,他用已不再刚强的身体与一颗乐观的心淡定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 望着他淡定从容的表情,我顿时觉得在这突发事件面前,完全可以抛开一切胆怯与慌张,镇静地面对。我俯下身在外公耳畔

6、轻语道:“阿公,等你病好了我们还去放风筝。”那一刻,堵在我心中的刺慢慢柔软,我看见外公的脸上绽开希望的微笑,伫立在一旁手拈病危单的母亲流下一行热泪。 生命里的突发事件不胜枚举,每当它们如波涛席卷而至,淡定,更应像个动词,闪烁着如水的光辉,让我们淡定地面对一切突发事件,自然地接受生命的洗礼,让生命熠熠生辉! 点评: 文章运用大量铺垫突出主题。写急诊室门前各色人群面对突发事件前的不同表现,有面对火灾时一心挂念金钱,有面对股市崩盘时的伤心欲绝,世人慌张浮躁的表现,为后文写外公的淡定蓄势,形成对比。由紧张仓促转变为平缓悠长,凸显“淡定”面对突发事件的这一主题。同时,以环境描写作为侧面烘托,为突发事件营

7、造出一个紧张的氛围,使事件扣人心弦。另外,以“母亲”与“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两者情绪变化作为转折点,既构成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又层层推进,深化主题。 面对突发事件 一提起突发事件,总让人不禁想起近年来中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矿难事件。当人们听闻众多生命得到挽救而欣喜不已时,有谁会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去防止这些灾难的发生?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发生的危急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人们管理不当、技术失误或准备不足造成的。这些事件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如何面对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放眼大洋彼岸的对面加拿大,看看外国人是如何面对突发事件的。 也许很多

8、人都对今年的冬奥会依然记忆犹新。但是多年以后,也许你不会记得谁在冬奥会上获得了金牌,也许你不会记得开、闭幕式的表演特色,但你一定会记得开幕式上出现的技术失误 一次突发事件。当时正处在全场屏息期待开幕式最高潮的时候,原本设想中,四位火炬手分别站在四根逐渐升起的冰柱点上点燃主火炬塔,但是因为技术失误,一根冰柱并未升起。奥组委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他们没有慌乱手脚,而是沉着冷静,下令让点火仪式正常进行。站在故障火炬台上的火炬手们处变不惊,他高举火炬向观众致意。其他三个火炬手顺利点燃火炬。突发失误并未影响点火进程和现场气氛。 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如何弥补是一个重大问题。奥组委与第一时间承认技术错误,并维

9、修火炬。闭幕式上,一个装扮成电工的小丑站在冰柱前,“维修”好了未升起的冰柱。当主火炬重新点燃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向奥组委敢于承认错误、解决错误的精神表示敬意。就这样,温哥华人圆满地处理了这个突发事件。他们的勇气、沉着、冷静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然而更打动我的,使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做法:冷静面对、快速解决、第一时间改正错误。 反观中国,每当类似矿难的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媒体的盘问,各个部门都把责任互相推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承认错误,只有当上级领导出面问责时,罪魁祸首才会浮出水面。矿难发生后的短期,各个部门会暂时加大整治安全问题的力度,但是时间一长,工人生命的重视,导致施工安全隐患问题依旧严重

10、问题没有从源头处理,错误没有从源头改正。这样一来,矿难事故就会不断的重复发生。 面对突发事件,不仅仅是要“收拾烂摊子”,第一时间把暴露出的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问题,通过突发事件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根源,杜绝风险。对于一个工人的生命来说,再成功的营救,也比不上杜绝人为的把生命推险境,比不上保证矿工安全和让他们的家人安心重要。 面对突发事件 那日午后,我一如既往的搂着儿子午睡。忽然床板一阵震颤,我尚未清醒却循着本能将儿子护在身下。翻身刹那,我恍惚看见坠落地天花板 黑暗死寂而漫长。“爸爸爸爸”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清澈的童声将我从意识的边缘拉回现实。“儿子?”我喃喃。腿已不能

11、动弹,伸手一摸,便摸到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最轿车开一抹笑容,那是儿子昨天才理的头。 “爸爸,你醒了?!”声音中惧怕与惊喜交织。 这是地震了!忽然间回忆起失去意识前所发生的事。怎么办?怎么办?心慌与恐惧充斥着我。眼前这么黑,听不见外界传来的任何声响,我的腿似乎也被压住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儿子似乎没有受伤,可这并不能否定我们出不去的事实。越想越害怕,害怕也渐渐变为了绝望,有如蚂蚁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我的心、我的理智:怎么办? “爸爸”带着恐惧地颤抖,微小的童声在耳畔响起。有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个激灵:是啊,若是我一个人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我可以害怕、绝望甚至失去理智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可是现在不行我

12、的身边还有儿子,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不仅是我,更是一个年幼孩子的父亲,黑暗中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儿子,你怕么?”想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想到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儿子活下去,心中的恐惧也少了些。“怕可我不是故意的!”害怕中急切的辩解。 “怎么了?爸爸为什么要怪你?”动了动手,抚摸着他毛茸茸的头,有些扎手,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摸到了。 “爸爸不是说遇到危险,无论再突然也要保持冷静么?可我还是害怕.”儿子再过几天才七岁。 我不禁苦笑。没错,我确实曾经教育他:遇到突发状况,无论多危险,多突然都要保持冷静,从容应对,但那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安逸之时谁都能回答的漂亮,想起自己一开始意识到身处于地震废墟之

13、中的恐惧与惶恐,我不禁叹气。 “其实.爸爸有时候也害怕的。”头发似乎被我揉的顺了一些。 “不会呀,你看爸爸现在就不害怕,我也不怕了!”儿子的声音变得快活起来。 那是因为有你啊!这句话险些脱口而出,因为你在我身边,因为你需要依靠我,所以我才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冷静,伪装出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如果连我在你的面前表现出无措,幼小的你会因此崩溃吧! “嗯,不怕的,爸爸不会怕的。”搂着他,我静静的等待着救援 面对突发事件 临危不惧,这个词用来赞扬一个人对突发事件镇定自若的应急处理。而“惧”则似乎成了正确面对突发事件的敌人。只有“不惧”方可处之泰然,化险为夷。所以,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中,我们常常

14、看见:一员勇猛大将率精兵突入敌群,直杀的敌军闻风丧胆。于是战局迅速扭转,一时间敌方军心大乱,仓皇而逃。 然而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在现实中临危而惧真的如此致命吗? 二战后,军事心理学家,曾分析研究二战的史料。在飞机坠毁事故的调查中,他们发现了有意思的东西:飞机在起飞,战斗和降落的三个时段中,有一个时段飞机坠毁率最高。一般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空战时。地上的高射炮火力,天上的敌机围追堵截,飞行员神经高度紧张,此时若遭遇机械故障,那无疑是雪上加霜,飞行员有可能在机械故障所带来的恐惧和惊慌中失去对当前形势的精确判断,操作不慎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然而事实是,缺乏雷达等敌我飞机识别系统和空战的混乱性,火力一般

15、集中向正在战斗的敌机。那些停止开火而不辩身份的故障机,在飞行员小心的驾驶下轻而易举的逃脱了。或许起飞时,由于对战斗的恐惧和紧张,飞机员更易故障坠毁?错!真正最易发生坠毁的时段是飞机降落时。没有了对空战的恐惧,也没了跳伞后成为战俘的害怕,这时候的飞行员对突发故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糊里糊涂地将一点小故障变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看来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还是需要一点适度的恐惧。“惧”就像事故时突然爆出的安全气囊,虽然力度有些大,但着实避免了我们在突发事故中一头撞上不可挽回的惨剧。 其实,恐惧才是人类的高级情绪。恐惧伴随思维产生,因而有着一种强大的预见性,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会在恐惧中平静下来,正确处理突

16、发事件,从而化险为夷。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对前秦军事实力的畏惧就没有东晋军背水一战时的勇猛;没有对自己手中一个充满朝气的生命却要埋藏在尘土之下的恐惧,就没有汶川地震时老师们冷静地疏散学生;没有对海啸危机的恐惧,就没有十岁小女孩在印尼海啸拯救一海滩游客的奇迹。 其实面对突发事件时,心怀适度的恐惧,并不仅仅为了临危不乱地处置,更多的是为了将自己从对突发事件的震惊中苏醒过来,史上最大的空难 一架荷兰客机与美国客机在夏威夷机场的跑到上相撞,造成近300人死亡。据幸存者介绍,当时的相撞并未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情况的危急。大家都愣住了。只有美国客机上一名曾经经历火灾逃生的乘客清醒过来,对

17、烈火的恐惧使他惊叫了起来,随后美航客机的乘客开始逃生。而荷兰客机直到相撞后5秒才有人逃离飞机,此时美航客机上已有一半人成功逃生。就在这时,一场大火吞没了客舱。 综上所述,临危不惧只会带来更大的伤亡。惧而不乱,惧而不慌,面对突发事件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件,做到绝处逢生。 面对突发事件 当面对突发事件时,你是会慌慌张张,不知所措;还是会沉着冷静,理智应对? 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是前者,毕竟在事件发生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更谈不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了。但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彻底把我多年来的认知给推翻了:XX年x月x日,新西兰发生7.2级地震,无一人死亡。 “无一人死亡”! 一时间,我甚至以为是

18、报纸上印错了,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不得不信。在我的脑海中,地震是杀伤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我任然印象颇深,倒塌的墙板,裂开的地面,断掉的桥梁,无数的被埋在废墟中的罹难者,以及位置备好的侥幸生还者,遇难失踪的总人数达到8万!7.2级大地震,无一人死亡,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诡异的事。 面对突发事件,新西兰人真的就如此冷静,以至于连逃难都可以如此有序吗?那为什么新西兰人可以做到,我们中国人做不到呢? 诚然,在客观上我们的先决条件不如新西兰:我们的人口密度大,汶川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但这并不是造成0:80000的局面的理由,这只是借口! 我们应该看到,面对地震的来临,我们的房屋就像

19、是纸片一样,瞬间便被撕裂,不堪一击。人们甚至还未来得及呼喊,就被天花板上砸下的水泥板砸昏过去。而从电视中看到的新西兰呢?他几乎不像是遭受过如此重创,房屋依然好好的站在他原本的位置上,仅仅出现了几道裂纹,要不是外面翻倒的车子,凹凸的路面,完全看不出这里发生了7.2级地震。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地震来临之时,我们是多么的慌乱。我们失去了理智,唯一记得的只有“冲出去,冲出去!”我们蜂拥冲出房间,教室,拼了命的想让自己离开不停摇摆的楼房,什么谦让,什么临危不惧,被我们一股脑儿的抛在了脑后,只想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让自己活命。反观新西兰,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从容的排队,下楼,在操场集合,就像是排练过无

20、数遍一样的有序,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排练过无数次。 我们应该看到的还有太多太多。 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我们在不断地赶超别的国家。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各种捷报:“中国人均GDP再创新高”、“中国XX产业再创佳”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面对突发事件,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瞬间拉大。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房地产开发商偷工减料,建筑质量在官商勾结的饭桌上,被遗忘的一干二净;为了学校的主课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帖子:“新西兰7.2级大地震,无一人死亡,开不成表彰大会了,没那么多感人事迹了,拍不成电影了,捐不了款了,不能降半旗了,不用全国默哀了,更不能诈捐了,也没法创造生命奇迹了,关键是新

21、西兰不能多难兴邦了,总结一句:这是一次失败的地震。”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哪!什么时候灾难在我们国家,也能“失败”一回呢? 面对突发事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也能沉着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 淘气地上蹿下跳的时候,逃避与躲闪; 激情四射炫耀骨骼与肌肉的年代,是承担; “及其所只既倦,情随事迁”的某日,是掩护。 这就是我们一生所面对突发事件的三个阶段。 这是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的“怪圈”。 小学时代的死党是一个特别小巧机灵的男生,因为家离得近,再加上他“学艺不精”,帮他讲题外加闹翻天的事可时常发生。印象最深的那次恶作剧,让我担心了两天呢。那次下大雪,本来是想打雪仗的,可是那位死党装起绅士来,就只得

22、另外找着消遣。于是乎突发事件来了,他直接就把雪球向院内一楼住户的门上砸去,他溜,我却还傻站着,只听有脚步声来,它提示我:跑呀!其实我什么也没做,但像个老鼠似的逃往“驻地”,一老头开门咆哮道:“哪个小炮子子?!没事干了啊!” 好吧,我们就是小炮子子。 紧接着我开始落井下石,又同样地制造两起恶作剧,看见那老头儿真火了,我们躲开。 看着现在的初二初三,真是既亲切又好笑,亲切是经历过,而好笑,是面对突发事件所谓的“承担”。 十三四岁的年龄,是最容易自我承担的阶段,然而与其说承担,不如说是想迫切地与幼时逃避决裂,展示刚刚开启的智慧吧。在上网游戏超时了忘写作业或是被老妈抓个正着的时候,我们不再像以往小孩子

23、时迅速逃离现场,因为我们深知逃离总是无济于事,不如淡定地面对,即使最终结果都是一痛斥。 而往往自己已经泥菩萨过江的时候,还总想着逞强保卫“他人”,同样是气盛年代所应对突发事件的模式。 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 至于到了可以真正意义上掩护别人的时候,那大概算作成人之后了吧。从今天看未来变化发展,看中年人的思维于处事,确实会佩服。因为我们只是站在硕大的社会门槛边缘看热闹的,大千世界的缤纷又如何一览无余,真正使人平定地面对突发事件?像“80岁的老人推开外孙却命丧车轮”之类的新闻也不少听闻,除了感动之余,”掩护”别人的背后,是如老姜一样辣的应变能力。 经历过逃避,承担与掩护三种面对突发事件的阶段,就是不断地向成熟与智慧迈进。 就是要像老者一样淡定。 像年轻人的活力。 和幼儿的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