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答案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易变性存款 对市场利率的波动及外部经济因素变动敏感的存款。该类存款稳定性差,不能作为银行稳定资金的来源。 2. 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协议中用于评定信用风险的方法。指银行内部自身制订的信用评级方法,但需要得到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分为初级和高级,其中初级银行只用自己确定违 约概率,而高级中所有数据均有银行制订。适合于管理水平高的银行。 3. 国际保理 指银行买断出口商或债权人的债务并提供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的国际银行业务,该买断银行无追索权。这一系列综合服务包括信用调查管理、债款追收和坏账买断 等。 4. 利率双限 指银行为管理利率风险而设立的利率
2、上下限,使得利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而避免了利率过度波动带来的银行风险暴露。 5. 补偿余额 指存款人同意将自己存款的一部分存入贷款银行,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价格。银行通过要求补偿余额,可以提高贷款的税前收益率,并将存入存款用于扩大信贷规 模。 二、判断题 1.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银行在一定时期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是一个动态会计报表。 2. 抵押率低说明银行对贷款比较谨慎,相反则比较宽松。 3.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来自于存款客户的体现需求。 4. 商业银行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 5. 电子化趋势下,无纸化操作降低了银行监管的难度。 6. Z评
3、分模型无法计量客户财务报表外的信用风险。 7. 同步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帐户存款准备金的计算。 1 8. 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是以若干大银行同意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而后制订贷款利率。 9. 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最低核心资本充足限额为风险资产的8%。 10. 特殊呆账准备金是依据贷款分类结果按照不同的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简答题 1. 商业银行并购的动机有哪些?我国银行业并购有哪些特点? 答: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力来自于追求利润的要求和竞争压力,而推动银行并购的主体则是股东和银行管理者。银行持
4、股人希望提高他们的财富或减少风险以提高其福 利;银行的管理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股东和管理者都希望从兼并中获得利益。 对股东,若并购增值,大于并购的成本,他 们便会促成并购。同时并购往往还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也是股东进行并购的动机。 对管理者,很多时候并非理性地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追逐自身的利益。如:追求银行规 模的扩大;分散风险,使得成本与损失尽可能的低;避免被收购等。 我国银行并购的特点表现为: 历史发展短,类型比较单一,并购经验比较缺乏; 并购中必要的中介者投资银行,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真正意义的投资银行寥寥 无几。 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并购并非出于优势互补、提高经
5、营效益的目的,而是在经营混乱、资 不抵债后发生的带有接受管理性质的行为。 并购的性质往往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强制的。 并购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率,对收购方影响不好。 2. 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主要方式有哪些?银行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些信用支持? 答:借款企业的信用支持是贷款偿还的第二层保障,主要方式有: 2 抵押。抵押时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借款人不履行借款合同时,银行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 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充当抵押物的财产应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质押。质押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借
6、款人不履行债务时,银行有权将该动产或权利折价出 售来收回借款,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或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 保证。保证是指银行、借款人和第三方签订一个保证协议,当借款人违约或无力规划贷款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发行债券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银行 必须充分了解保证人的财务实力和信誉。 附属合同。附属合同是由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签署的,同意对银行贷款负第二责任的协议,作用是为银行提供对其他债权人的债权清偿优先权。 银行依法获得信用支持,还要对信用支持进行妥善的管理,这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二重保证。银 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对信用支持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抵押和质押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
7、个问题。一是银行对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情况。二是对抵 押物的流动性要做估计。三是定时对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四是要衡量抵押物的变现价值。五是控对制合适水平的抵押率。 保证。银行需要考察保证人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保证人的资格。二是保证人的财力,考察 其是否有能力偿还借款人债务。三是保证人的保证意愿。四是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防止存在相互担保等问题。五是保证的法律责任。 3.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 答: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衡量。 商业银行在进行流动性管理决策是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进取性原则。即银行管理者不是依靠收缩资产
8、规模、出售资产,而是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二,保守性原则。即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采取主动负债的方式,而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 三,最低成本原则。即流动性缺口的满足应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 银行要在各种资产、负债以及创新的资金来源中进行选择,对流动性需求和来源进行协调管理。 3 一方面,银行要保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这部分资金过大会带来机会成本,影响银行 收益,而过低又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不利于银行的安全经营。因此,要尽可能得估计流动性需求,如季节性因素等对流动性需求量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使流 动性来源多样化,如在资产负债表内储存流
9、动性、从外部市场购入流动性。总而言之,即流动性来源与需求要协调匹配,在确保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 降低流动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统一。 对流动性需求管理效果进行衡量与评价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者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也有利 于金融监管者、投资人和储户对银行的安全性、稳健性以及投资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一般而言,以下信号有利于揭示一家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一,公众的对银行的信心。二,银行股票 价格是否稳定。三,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以及其他发债是否存在风险溢价。四,出售银行资产有无损失。五,能否满足客户的合理贷款要求。六,是否频繁地从 中央银行借款。 四 问答题 商业
10、银行为什么要发展消费信贷?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在制度性因素有哪些? 答:从商业银行角度看,消费信贷是实现资产多元化、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消费信贷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之前多依赖于企业贷款,但企业贷款偿还往往受市场风险影响很大,而消费信贷与企业贷款的增减 无关,对利率不敏感。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威胁与竞争压力,往往需要追求其他业务以维持利润。以满足家庭消费信贷需求为主的消 费信贷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消费信贷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金融全球化、银行电子化的推进,消费信贷与个人理财
11、产品相互组合,成为商业银行扩大市场规模、赢得优 质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消费信贷在西方的发展尤其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凯恩斯提出了从需求入手改善供求平衡,而 为了解决滞涨,西方*也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以扩大需求。从客观上,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财富的积累、中产阶级的出现、社会信用体制和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 善以及法律对债务人的保护都为银行发展消费信贷提供了条件与推动作用。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 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4 的消费信贷业务体系。但是,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12、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 展的制度性因素可以分为银行外部因素和银行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 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对于消费信贷的违约无制约机制,使得银行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借款人往往担心偿还消费信贷后,自己的生活、养老以及就医等 无法得到保障,从而限制了借款人的借款意愿。 我国相关法律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消费信贷违约的惩罚力度不够;第 二,没有明确在消费信贷违约发生后哪些财产用于偿还贷款哪些财产用于保障借款人的基本生活,借款人生存权未得到保障, 银行内部因素包括: 消费信贷的审查、风险控制机制不足,无法有效筛选降低违约风险,在消费信贷发展过程 中,往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而忽略其质量,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 消费信贷记录和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间未能实现不良记录共享,对于借款者消费信贷 信息掌握太少,也未能充分分析利用遇有数据,缺乏有效的计量考察模型。 国有银行缺乏发展消费信贷的动力,而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制约了消费信贷资源的有效开 发利用。 综上所述,要向推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就必须从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两方面着手,共同完善机制, 改进和突破这些制度因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