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6998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二班欢天喜地闹元宵主题班会欢天喜地闹元宵 四年级二班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民俗文化之根。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乐于表现的意识和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态度。 活动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2月18号

2、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三

3、、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交流: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

4、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度过这次元宵节的呢? 2、学生畅谈。 3、积累元宵节古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