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105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 传话游戏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游戏者的神态动作表现,并用通顺的比较形象的话语表达出来。 2把游戏的情况比较具体的写成习作。 3通过传话的游戏明白“眼见为真,耳听为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 课前积累 教学课件、范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示弱 然大悟 迫不及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场都发出了巨大的笑声: 高潮一个接一个: 二、导入 故事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2、,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师接:原来传话如果没有传准确,就会闹出笑话来。 三、解释游戏:传话游戏 师:今天我要玩的游戏叫做“传话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将学生分组

3、,每组的第一位同学到讲台上领取传话内容。游戏开始时,学生将传话的内容依次小声地在下一位同学耳边轻声传下去。要求不能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听见传话的内容。最后看哪一组所用时间最短、传话内容最正确。 四、学生玩游戏 计划游戏共四轮。 第一次老师示范:仔细观察认真表述游戏过程 18位同学走上讲台排成一行。 板书:台上 台下 范文出示:试着仿写! 喂,朋友!你来看看我们班的教室吧!你看了绝对脑子里有一个大问号:你看了这节语文课的黑板上写着“传话”二字,还可能以为是一篇课文的题目,但是你看到我们班同学一会儿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把脖子伸得老长,似乎想偷听什么,一定疑惑不解。别急,现在我就讲给你听! 上课后,老

4、师笑盈盈的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两个大字:传话。同学们兴奋不已,有的说:“yeah!”有的说:“太棒了!”还有的说 2老师贴着第一位同学的耳朵说悄悄话,提示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什么? 五、自主游戏开始: 1继续传话和观察,一直传至最后一位同学,老师及时捕捉传递过程中最典型的几个同学的情况,以引导大家后面的习作的内容 2请座位上的同学讲一讲自己观察到最有意思的某个同学传话的情景。试着仿说: 4最后一位同学宣布答案,并与老师的答案对照。 5. 在进行一两次游戏,增加写作素材 六、揭示游戏的意义: 师:笑过之后,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老师发话了:“你们知道这个游戏的意义吗?”同学们

5、异口同声地说:“要认真倾听!” “哈哈,你们只说对了20%,游戏意义的主角是懂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不要随便相信他人的传言,因为传话者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感受,传出的内容会跟实际有差距,甚至天囊之别啊。” 哦,这就是老师葫芦里装的药,当然,葫芦里还装着让我们写作文的材料。 七、学生构思如何组织材料: 1板书: 教室里的情况:游戏开始前 游戏过程中 游戏结束后 玩游戏的同学:动作 表情 语言 自己的心理活动:游戏开始前 游戏过程中 游戏结束后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完整地回顾这一轮游戏的过程。 游戏玩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开始作文了。那么在作文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想给自己的文章取个什么样的

6、好题目? 记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有趣的游戏传话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3题目取好了,那么我们可以现在开始作文了。记得把我们游戏的过程写生动写具体,要让读者读后也特别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 好的!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写,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4学生作文,老师巡视。 板书设计 传话游戏 教室里的情况:游戏开始前 游戏过程中 游戏结束后 玩游戏的同学:动作 表情 语言 自己的心理活动:游戏开始前 游戏过程中 游戏结束后 佳作展台 最后一句“变了味儿” 喂,朋友!你来看看我们班的教室吧!你看了绝对脑子里有一个大问号:你看了这节语文课的黑板上写着“传话”二字,还可能以为是一篇课文的题目,但是你看到我们班同学

7、一会儿笑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把脖子伸得老长,似乎想偷听什么,一定疑惑不解。别急,现在我就讲给你听! 上课后,吉老师笑盈盈的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两个大字:传话。同学们兴奋不已,有的说:“yeah!”有的说:“太棒了!”还有的说。 老师笑着说出规则:“首先,请一些同学到讲台前,我把要传的话小声传给第一名同学,第一名同学传给第二名同学,依此类推,一直传到最后一名同学,最后一名同学再把所听到的话大声告诉大家。但是在传话过程中,不能把传话内容告诉台下同学,传话声音也要小,不能让第三者听到呦!” 老师选中了我来参加游戏,游戏开始了!台下同学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紧紧地盯着老师和韩致颢。吉老师把韩致颢拉

8、到一旁,搂着他,贴着他的耳朵说了些什么,同学们一个个竖起耳朵,睁大了眼睛,后面的同学都站了起来,可惜他们都没听到!韩致颢笑着点了点头,转向我,贴着我的耳朵说了要传的话,我的顺风耳不起作用了,跟着风跑了。好些内容根本就没有听清,只好自认倒霉。我心慌了,于是干脆就把没听到的两句删去,再把所听到的大概意思胡乱的组织了一下语言传给郑卓涵。郑卓涵好像听的很认真,一脸严肃,不知有没有传错。传到张庆这儿时,他好象把听到了话吞进去了一大半,只传了大约一秒钟就没有内容了,终于到最后一个同学了,只见他愁眉苦脸,又开始对前一个同学赵薇格格小声地议论着、争执着。最后他满脸委屈地讲传到他那里的话大声地宣布:“奶奶给我们

9、故事,小羊喜欢咪-啦-咪,小狼喜欢啦-咪-啦。”。话音刚落,同学们笑得声音大得快把天花板震破了!我也笑得快趴在前面的课桌上了! 你们知道吉老师告诉第一位同学的原话是什么吗?你听了一定会笑破肚皮。“外婆给我讲了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她一会儿学狼嗷嗷嗷,一会儿学羊咩咩咩,夸张的表情都得我哈哈大笑。” 啊,同学的传话最后一句完全“变了味儿” 老师发话了:“你们知道这个游戏的意义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认真倾听!” “哈哈,你们只说对了20%,游戏意义的主角是懂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不要随便相信他人的传言,因为传话者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感受,传出的内容会跟实际有差距,甚至天囊之别啊。” 哦,这就是

10、吉老师葫芦里装的药,当然,葫芦里还装着让我们写作文的材料。 精彩分享 描写人物动作的:抓耳挠腮 挤眉弄眼 暗送秋波 拳打脚踢 辗转反侧 东倒西歪 瞠目结舌 眉飞色舞 一瘸一拐 拔腿就跑 连蹦带跳 一步登天 步伐轻盈 飞檐走壁 健步如飞 大步流星 七手八脚 蹑手蹑脚 描写人物心理的: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笑逐言开、神采飞扬、神采焕发。 愤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怒气冲天、愤愤不平、燃眉之急、暴跳如雷、横眉怒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描写人物神态的:恳切潇洒 妩媚羞涩腼腆 容光焕发 英姿勃勃 精神矍铄 精神抖擞 生龙活虎 威风凛凛 英姿飒爽

11、 风度翩翩 热情洋溢 热情奔放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描写场面的:毛骨悚然 胆战心惊 瑟瑟发抖 呆若木鸡 泰然自若 脸不红心不跳 镇定自如 稳如泰山 作文知识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

12、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13、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四年级下期课外习作指导课教案 哑剧表演 教学目标 1组织课堂活动:哑剧表演,指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人物。 2学习“抓人物”写具体和“分步写”写动作的方法,将活动过程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将活动过程写具体。 课前准备 教师在近十张纸条上写上“洗衣机”、“猪八戒脚踩西瓜皮”、“电视节目真好看”、“我碰到了难题”、“口渴喝到了烫水”、等学生容易表演的内容。 教学过

14、程 一、趣味引入 师:说起表演,大家一定兴高采烈,今天的表演与以往不同,而是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来表示。表演者要根据抽到的纸条上的内容进行夸张性的表演,让我们下面的同学来猜,猜中了,表演者有奖。 学生复述老师的话语。 二、观察说话 1请一号表演者抽签_思考几秒钟马上表演_同学们观察思考的神态,动作,猜想他的心理活动,然后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 如:江鑫同学从老师手中小心谨慎地抽出一张纸条,看了看,眉头拧在了一起,嘴里嘀咕着:怎么表演啊!说着,向老师投去了求救的目光。老师笑盈盈地鼓励他:“一定行,赶紧表演吧!”江鑫灵机一动,用手比划着一个一个大大的长方体,接着好象用手拧开一个水龙头,伸出

15、手指,揿下一个开关,自己不停地转动着身子。转了好一会儿,看同学们没有感觉,他赶紧脱下自己的外衣,抱在怀里有转了起来,这下,我们都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洗衣机!” 2请二号同学表演。 如:江佳豪高高地举起手,大喊:“让我表演,让我表演”老师满足了她的愿望。江佳豪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看他的架势好象表演冠军非他莫属。等他笑眯眯地抽出老师手中的纸条后,傻眼了,时而搔搔头皮,时而挤眉弄眼,时而扭动着身子。晶琦一看,赶紧往台上走,拿过江佳豪手中的纸条后,迅速,把手捏成拳头,放在嘴边,摇头晃闹,嘴里还念念有词,跟电视里的歌星差不多。这还不算,两条腿一个劲地前后左右跳动,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忘记了说表演的内容“

16、载歌载舞”了。 3游戏拔河比赛。 大鼻子开始“导演”第二段“哑剧”:“拔”没有绳子的“河”。 为了突出夸张的戏剧效果,“拔河”的一方大鼻子请了张呈。她长得瘦瘦的、矮矮的。而另一方呢,却请了十个又高又大的男同学。照常人看来,这可绝对不能算是敌手力量太悬殊了!可是,他偏偏在黑板上注明了五个大字:“必须女同学得胜!” 这样一来,全班的男同学都发出了“嗯!嗯!”的不情愿的声音。但是大鼻子全然不管,在黑板上写道:“哑剧,就是做戏。夸张才有意思!”另外写了四个大字:“要做得像!” 接着,他又在黑板上写了“裁判?”二字,表示要请一位“裁判”上场。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到了蒋子威的头上。他挺了挺胸,像黑猩猩似的捶了

17、捶胸脯这是他兴奋时的激情表露走到黑板前拈起一支粉笔头,放到嘴边,鼓起腮帮子,用劲一吹,比赛开始了! 张呈真是好样的,她的前脚伸得直直的,后腿曲得弯弯的,似乎手里真的有一根“绳子”。一边拔,还一边喘着粗气。 那十位男同学更是乘机着实表现了一番,他们被“拔”得东倒西歪,“溃不成军”,上气不接下气,终于“支持不住”,干脆“唰”地都倒在地板上,起不来了! 第一轮比赛。老师伸出五个手指,分别请五位男女同学上来,教师板书“裁判”两字,表示还需要一位裁判。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各自队员要“使出”所有的劲。其他同学都是拉拉队。 第二轮比赛。老师伸出一个手指请一位女同学上来,另一方呢,是好几个又高又大的男同学。

18、三、习作构思 1师:我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进行了“哑剧表演对对碰”的游戏,大家是不是觉得游戏特别有趣。愿意让其他班里的同学也来和我们分享游戏的快乐吗?那我们就把整个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怎样写才合适呢?我们先自己考虑一下,再和同学交流。 2交流写作思路 游戏前 规则 详写 洗衣机、猪八戒踩香蕉皮、载歌载舞。拔河 游戏中 略写 喝烫水 游戏后 欢声笑语 开头:写欢快的场面,接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最后再次出现欢快的场面。 3、怎样把略写部分写好 能给文章增彩 如:其他的表演也精彩纷呈。“电视节目真好看”栩栩如生;“我遇到了难题”也感觉不错;“开水烫着了嘴”惟妙惟肖 板书设计 哑剧表演 游戏前 规则 详写

19、 洗衣机、猪八戒踩香蕉皮、载歌载舞、拔河 游戏中 略写 喝烫水 游戏后 欢声笑语 佳作展台 哑剧表演对对碰 说起表演,谁都会,可是这个哑剧表演可够难的了。游戏规则是:抽签分组,分别为红队和蓝队。某个同学从老师手上抽一张签,根据签上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动作神态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意思。观察者如果猜对了,就给予表演者和猜对者掌声鼓励。 要说谁表演得最精彩,我认为非我莫属。她一路小跑,站在吉老师面前,很快地抽了一张签,打开一看,傻眼了,却有一个字不认识。只得皱着眉头向老师求教。吉老师贴着她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了她。于是她迅速地表演起来。只见她将右手放在嘴前,嘴不听地张动着,好象是在唱

20、着什么,她的两手变成兰花指,一高一低,一会儿在空中转动着,一会儿在腰下旋转着。表演结束还学着歌星的样子向观众深深地鞠躬。我们异口同声地猜:“唱歌跳舞”,“边歌边舞”。老师清了清嗓子,宣布答案:“载歌载舞”!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真有趣,我也想上去表演。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好运很快地降临到我的头上。我兴奋不已,但又担心自己抽到了不容易表演的一支签。我战战兢兢地抽出了老师手中的一张纸条。一看题目,哎呀,“电视节目真好看”怎么表演才好呢?突然,我灵机一动,于是我很夸张地将右手伸到前面,做出拿东西放在手里的动作,接着用大拇指按动几下,眼睛盯着前方看,边看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忽然,

21、我又按动了一下按钮,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我是干什么吗?我是幸运的,好几位同学都猜对了,那就是“电视节目真好看”这个内容。掌声响起,我感到无比地欣慰。 其他的节目有的很精彩,如:“猪八戒脚踩西瓜皮”、“洗衣机正在工作”也有的不能准确表达原来的意思。如:“考试考砸了,挨批评”、“恍然大误”等等。 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却一直平静不下来:如果人不能说话,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在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嘲笑,我特别同情他们。让我们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吧,多给别人一点关爱,多为残疾人提供一点方便。 (老师点评:本次习作的重点就是人物动作的描写,这位小作者十分准确的捕捉到了

22、人物活动中的动作,并进行描写,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同时在全文的布局上详略得当,分配合理,值得学习。) 精彩分享 好题:有趣的游戏 快乐的作文课 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 师生同乐 收获真不小 一举两得 作文知识 写人动作的妙招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

23、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这就是李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

24、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走到门前停下举起手弯曲手指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

25、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今天,李老师只是告诉了大家两种方法,相信老师的这两种方法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轻松写动作,把动作写得更具体!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

26、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