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7453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古朴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灵气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一朵奇葩,她与众不同的气质使得她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给久旱的人们以沁凉的甘霖。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形成“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崇拜自然思想、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如果中国古典园林缺失了这些哲学思想,那么中国古典园林是空洞的;如果没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淋漓体现,那么哲学思想便无法被后人理解、传承。 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周易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儒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故有“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老子从大地呈现

2、在人们面前的鲜明形象主要是山岳河川这个现实中,用他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去预测宇宙的种种奥秘,去反观社会人生的纷繁现象,感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万物本源之理。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哲学观念,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张一切回归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观念,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这些思想的形成,引导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中是无处不在的。看看苏州沧浪亭的楹联吧,“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大自然的赏赐在

3、园主的心中是物价的。那“清风明月”本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被诗人看作是“无价”之物,“近水远山”在一般人的眼中,也只是熟视无睹的景观而已,却被升华到“有情”的高度,足见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已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了。儒家的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孔子提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山水观。人们 我知道君子比德的思想还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我国的先贤们一直追求的是一种高尚脱俗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足使得他们建造园林的时候处处体现他们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情操。儒家的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孔子提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山水观。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

4、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孔子强调注重道德修养,不论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恪守仁爱的美德。把孔子的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山。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是随处可见, 神仙思想由来已久。先民从万物有灵观念中生发出山水崇拜。并引发出原始宗教意识和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古人的想象中,那些不受现实约束的“超人”,或飘忽于太空,或栖息于高山,或卧游于深潭,自由自在,神通广大。他们把自然界种种人力不能及的现象, 归属于神仙的主宰,并创造出众多的山水之神,还虚构出种种神仙境界。在个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对现实的不满,生活的艰辛,理想的

5、破灭等等,而企求神仙、得道升仙米摆脱个人的困境和解脱。于是,自然界的名山大川都成了方士、信徒们养心修炼、求神拜佛的地方。具体体现在造园活动中,时常出现以蓬莱、方丈、瀛洲东海三仙岛为蓝本的山水景现,或表现园主的避世心态,或表现园主的求仙思想,或表现园主的飘飘欲仙的人生理想。 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商周,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园林文化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刻、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在传统文化日益衰弱的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园林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想要建一座平地建筑一时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是供人游览欣赏放松的园林了。好在我们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跨越时空的灵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