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562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章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 文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

2、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注 释 “桃之夭夭”:引自诗经周南桃夭。夭夭:鲜嫩,美丽。蓁蓁:茂盛的样子。之子:这个女子于归,指女子出嫁。 “宜兄宜弟”:引自诗经小雅蓼萧。 “其仪不忒”:引自诗经曹风。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 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

3、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注 释 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

4、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倍:通“背”,背弃。 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一章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

5、,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译 文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注 释 乐只君子,

6、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快乐,喜悦。只,语助词。 “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 僇:通“戮”,杀戮。 “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此:乃,才。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 大学第十一章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7、仁亲以为宝。” 译 文 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注 释 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 悖:逆。 “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