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复习(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复习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国际经济学特点: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4、为
2、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假定PX和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名义价格,那么PX/PY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以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价格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Y的数量.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假定使用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要素生产X和Y两种产品,如果Kx/LxKy/Ly,则称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
3、产品 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问题: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他们都能生产两种产品,商品可以在各国间自由移动,但生产要素不可以。参加贸易的直接原因在于两国同种商品价格有差别,这种差价使参加贸易的双方有利可得。价格差引发的贸易会使各国的生产组合发生变化,各国将专业化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各国从贸易中都获得了利益。国际分工使各国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的生产优势发挥出来了,各国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提高了全世界的劳动生产率。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
4、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贸易中获利。世界生产和消费也比贸易前提高了。世界产量的上升和各国消费的上升来源于国际分工的益处,国际分工使各国发挥了各自的相对优势而避开了相对劣势。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 国际贸易总利益大小
5、取决于什么:开展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总利益取决于两国国内相对价格的差异,差异越大,两国获利范围越大,获利就越多。 两国分配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什么:在贸易总利益不变时,国际相对均衡价格越接近本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本国越不利;反之,越接近他国贸易前国内相对价格则对他国越不利。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内部规模经济: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指当一国的某个 1 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和产量扩大时,该产业或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是指内部规模经济。 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质量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
6、,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倾销:指不完全竞争企业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 产业间贸易: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只出口或只进口的现象。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 重叠需求:从消费者行为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 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
7、何以产生国际贸易:一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国际贸易使厂商的市场规模扩大,规模生产就有了生产保障。大批量的产品分散到各国市场上,在每个市场上,表现为各种产品的小批量供应。差异产品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 国际分工的三种可能情况是什么:1.哪个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较早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排除其他国家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2.起步时间相同的国家为了避免相互竞争,通过双方达成“协议分工”,在不同的产品上实现规模经济3.后起国家,选定某个特定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行业,通过某种政策使其生产规模超过早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将其
8、排除出该生产部门。 为什么会出现倾销:不完全竞争企业为达到规模经济效果,希望销售更多商品,但当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后,市场很难扩展,这类企业会在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形成“倾销” 。 重叠需求何以产生国际贸易:当每国厂商都追求本国代表性需求时,该国的非代表性需求就难以在国内得到满足,因而需要借助国际贸易实现。通过国际贸易,本国生产的以满足代表性需求的产品生产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从而规模经济效果更加明显。这种国际贸易或相互贸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有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有相近或重叠的需求部分。 边际物质产品和要素实际收入:VMP = M
9、P P MP 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 题干的两个是一个东西 边际产品价值和要素名义收入:VMP = MP P VMP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题干的两个是一个东西 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对两部门共同要素的名义收入有何影响?对两部门特定要素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有何影响:某部门产品价格上升会使共同要素名义收入上升。 价格上升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上升,另一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下降。价格上升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 2 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某部门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共同要素名义收入下降。 价格下降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下降,另一部门共同要素使用量上升。价格下降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另一部门特定要素
10、收入上升。 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和进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有何影响:国际贸易后,出口品价格,进口品价格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收入下降,两部门共有要素收入变化不确定 国际贸易会使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与流向产生何种影响:共有要素收入变动不确定,但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确定,出口部门使用量,进口竞争部门使用量 国际贸易使一个国家丰裕要素和稀缺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上升,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下降。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共同要素的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从长期看,国际贸易将使各贸易参加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
11、。国际贸易使一国内部出口品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品密集使用要素收入进口品密集使用要素收入A国K丰裕,贸易前K价格低,L价格高;贸易后出口X,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B国L丰裕,贸易前L价格低,K价格高;贸易后出口Y,L价格上升,K价格下降两国要素价格差距缩小并趋向均等 悲惨增长: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使产品出口增加,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福利水平下降。 何为生产要素中性增长,中性增长对生产规模和国际贸易规模有何影响:两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增长。生产规模扩大,结构不变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不变 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同上: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增长 进口竞争品产量,出口品产量 进口出口贸易规模缩减 偏向出口的
12、要素增长,同上: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增长 出口品产量进口竞争品产量 出口进口贸易规模扩大 在大国情况下偏向进口和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分别产生何种影响:在大国的情况下,要素增长会影响贸易条件。 1.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进口出口 国际市场上对进口品需求进口品价格 出口品供给出口品价格 贸易条件改善 2.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进口出口 国际市场上对进口品需求进口品价格 出口品供给出口品价格 贸易条件恶化 3 悲惨增长出现的条件是什么:增长的要素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国际市场对该出口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出 口增加会对国际价格发生影响。 产品的生命周
13、期各阶段的贸易情况怎样:1.技术先进的国家发明了某种新技术产品,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本国需要。2.产品发明国在国内市场饱和后将产品出口到技术和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3.新产品的进口国随之逐步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始生产该产品代替进口,进而出口该产品,并把产品出口到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4.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开始仿制该产品,替代进口品,进而成为出口国,发达国家再研制出新产品,原产品逐渐走向衰落。 罗伯津斯基定律: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上升,而非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下降。 恩格尔定律: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支出中用于购
14、买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支出比重越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下降。用需求的收入弹性解释: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工业制成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 关税: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关税的种类:按征税对象分: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境税按征收方法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配额:是指一国*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全称进口配额。 许可证: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全称进口
15、许可证。 关税升级:发达国家关税结构一般具有随生产加工深度的增加提高关税税率的特征,即对初级产品进口实行低关税,而对制成品则实行较高的关税,这种现象称为“关税升级” 关税的生产效应与消费效应是什么:生产效应:即征收关税对进口国进口替代品生产的影响。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由于进口品价格提高了等同于关税额的水平,因而刺激进口替代品的生产扩张, 又称替代效应 消费效应:由于商品价格提高,消费数量减少,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小。 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进口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除非进口国需求完全无弹性或出口国供给弹性无限大,关税的税收转嫁就会发生。由出口国负担的关税就表示了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且出口国越大,
16、其贸易条件的改善就越大。出口品征收关税也会改变本国贸易条件。绝大多数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都只是竞争市场中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只能接受市场所决定的交易价格。而关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如果对出口品征收关税,就会降低该行业的利润水平,相当于降低了出口价格,从而恶化了贸易条件。所以当今各国大多仅对少数限制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小国:关税有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不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会降低进口国总体的福利水平。大国:如果进口国是一个“大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则关税造成的净福利影响上升还是下降不确定。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 判断倾销的依据是什么: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
17、成本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通常判断是否构成倾销的依据主要有: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进口国同类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工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 倾销的种类及其目的:一种是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种是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公式: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价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
18、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其中Vj和Vj 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行业国内生产附加值。 出口补贴的种类及其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是什么:直接补助是*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如对出口的商品采取减免国内税收 、向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等。在出口国*看来,如果短暂的出口补贴损失,或消费者福利损失,能够促成该国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或者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等长远利益,那么这种损失也许是值得的。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出口补贴是一种威胁。因为接受补贴的产品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将产品销到国外市场,从而会挤垮进口国的同类工业,对此各国都采取
19、一些反补贴措施,以反对因出口补贴而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反倾销和反倾销税: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反倾销税是指,进口国*在确定外国出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对该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常见的非关税壁垒:1、自愿出口限制2、歧视性的公共采购3、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简述重商主义,李斯特和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主张: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2、由于
20、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李斯特认为,一国实行贸易政策的原则是,其贸易政策必须同本国工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他提出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要经历5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凯恩斯认为,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一是一国净出口的增加本身就是本国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提高;二是通过贸易收支的顺差,直接影响到国内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压低国内利息率,刺激国内的私人贷款,增加私人的消费和投资
21、需求。 供给弹性: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RPj=Vj-VjVj100% 5 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 进口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与关税承担有什么关系: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
22、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当一国*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生产者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决定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什么是最佳关税,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什么:原则: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 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只限大国,小国是没有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和政策的主张是什么:具体是指*所施加的、能够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一是出口补贴政策,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政策 贸易创造:指成员国之间
23、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 贸易转移: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亚太经合组织: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共同市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24、。可以说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经济联盟是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关税同盟有何动态效应:优势: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劣势: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25、建立的条件是什么:地理位置,政策,风俗习惯等方面。 各举一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例: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 *,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6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A. 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 B. 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代替进口品。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一般
26、具有哪些特点:A.该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大;B.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C.这类国家一般具有“二元经济”的特征。二元经济是指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的落后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配合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保证进口替代战略的成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其主要包括:对进口的关税壁垒、非关税障碍以及 *管制,高估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等。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被称为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或初
27、级导向战略。从比较利益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通过制成品的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的贸易发展战略。扩大了制成品的出口,促进了经济的工业化;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一般具有哪些特点:A. 一般国内市场比较小,需要依靠国外市场;B. 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C.但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并具有比较优势。 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有哪些:这类发展中国家主张开放市场,大进大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低,广泛使用出口补贴或其它出口鼓励措施,本币低估。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了什么发展战略,理由何在,怎样实施的:改革开放前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
28、的“赶超战略”;改革开放后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选择这种战略的背景是: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国内市场;有比较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为局部开发提供了生产要素条件。具体实施: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开放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期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利用某些省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发挥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作用,例如,XX年代我国煤炭和石油的出口。同时,在大部分地区实行进口替代,以满足国内对多种产品的需求。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在高关税的保护下,发展本国的耐
29、用消费品工业、重化工业,其结果是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关贸总协定:是调整各国关税与贸易关系的多边国际协定。由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特殊的签定背景,以及它多年运行的特点,使它成为带有制度性和组织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是国际贸易制度运行和各成员国贸易政策制订的法律基础。 7 关贸总协定组织下进行了几次谈判,分哪三个阶段: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八轮谈判 一、以关税减让为主的阶段,二、以非关税壁垒谈判为主的阶段,三、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问题阶段 关贸总协定下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就是什么:通过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八轮谈判,使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水平都有明显的下降。关贸总协定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秩序。作为具有组织性的关贸总协定,其吸引力越来越大。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和原则:WTO的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 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WTO的基本原则: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