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810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 蔡河小学 魏爱霞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复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

2、煌景观。 、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

3、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程 引入 以诗歌和图片引入课题,奠定感情基调 。 、走进圆明园,感受昔日圆明园辉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课文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先让学生自己读, 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估量”

4、初步感受损失的巨大,并问学生“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不可估量那他的存在价值呢?进而让学生用用“是-也是-”并换上价值说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存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呢?”作为过渡语,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语文教学,最直接最根本就是要让学生有自我感悟的过程。通过读,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是这堂课的一大重点,而且因为历史已久远,东西也不复存在,因此又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建筑风格各异这段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文的第二段圆明园的布局优美。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众星拱月” ,出示图片众星供月的格局,以及圆明园的全景图,并让学生根据收集的

5、资料交流圆明园多大,进而激情引导,指导学生读出自豪之情. 此环节不仅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得到老师的称赞,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增强收集信息材料的积极性,有效完成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文的第三段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让学生读、找、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全景图和几处风景名胜,让生图文结合, 说说感受,这不仅让学生感受美,还说出美,很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试着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学习第四段。教学方法基本同上段采取读、看、补充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

6、情。 最后再回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圆明园价值的不可估量。 走进历史,感受毁灭,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 1、重点导读: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那不懂得,就用打出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坏。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抓住“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通过自读自悟、对比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通过资料补充,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圆再读出愤恨。 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穿越

7、时空,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然后激情引导,感情朗读。 4、结合前文用圆明园“没有.也没有”说话,并擦去板书“有也有” 等,只留下课题。孩子们此时也是百感交集,有无奈、有难受、更多的是愤怒,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验,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拓展练笔,抒发情感 通过诗歌再次奠定感情基调,引导学生表达心声,把愤怒、痛恨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学生 “勿忘国耻、复兴中华”。这一设计不但唤起学生的个体体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

8、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复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六、教后反思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这节课中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是没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怎样利用课堂中的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