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7897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一览市政英才网-夏翠 十六、土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在桥梁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危害很大。当桥梁结构形成后,上述质量通病很难处治,往往引起桥梁结构某些部位的变形、下沉、开裂、倾斜,或者使墩、台轴线产生较大偏移,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装。甚至有时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因此,土方工程的施工,必须认真按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人员,应将土方工程视做关键部位,严格管理,重在事前的预防。 十七、基坑开挖造成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浅基基坑槽底超挖 1现象:基坑槽底部分或全部,开挖深度超过设计深度。 2危害:槽底超挖部分,扰动原状土的密

2、实性,降低浅基地基承载力,易使浅基下沉、开裂、倾斜。 3原因分析:采用机械开挖时,施工现场未设专人盯测槽底标高,造成基坑槽底超挖,简称“基底超挖”。 4预防措施: 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 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5治理方法:清除超挖范围的松土,按软弱地基处理。 基坑浸水 1现象:基坑开挖中或开挖后,被地下水或地面水淹没基坑槽底。 2危害:基坑槽底地基土被水浸泡,达饱和状态,经过扰动,由固塑状态变成液态,形成“基底扰动”质量通病。影响进行正常基础施工

3、操作。 3原因分析:基坑开挖时,防水、排水措施没有或考虑不周;或开挖前,不进行人工降水,以及人工降水失效,造成基坑浸水。 4预防措施: 开挖基坑前,在基坑周围的场地上,设置排水系统,截留地面水,防止地面水流人基坑。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需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可采用明排水和三级深度挖土法挖基坑。即挖土深度和排水沟、集水井,始终保持三级深差,每级深一览市政英才网-夏翠 差一般为0.20.5m。开挖时,先从标高最低处开始,并在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如图2-2-3所示。除明排水后,也可采用各种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基坑最低标高以下0.5m再开挖。 如果基坑开挖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坑设

4、计标高之上,预留0.150.3m厚的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人工开挖至槽底的设计标高。 5治理方法:已浸水的基坑,要立即查找造成水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将水排净。未排净丽,不得有人币没施扰动基底土,待晾晒后再用地基处理方法处理。非粘质土,晾晒后地基土无扰动,可不进行处理。 基底扰动 1现象:开挖中发生超挖,仪虚土掩盖,未做地基处理,或浸水后人下去挖排水沟,清淤泥,基底原状土受践踏由固体变为流体,这两种情况均称为基底扰动。 2危害:基底扰动,破坏了地基土的原始紧密状态,引起浅基础发生裂损、不均匀下沉等工程质量缺陷。 3原因分析:同和的原因分析。 4预防措施: 采取的

5、措施,避免超挖;采取的措施,避免水浸。 发生水浸后,避免在晾晒干以前,人为扰动基底原状土。 5治理方法:同的治理方法。 流砂 1现象:开挖基坑时,遇粉、细砂层,由于排水方法不当,粉七粒、细砂粒随抽水而发生“浮扬”状态,头天挖至设计标高,第二天坑底又在设计标高以上,造成坑底土层上涌。基坑周围坍陷。如图2-2-4所示。该现象称为流砂或涌砂。 2危害:“流砂”现象使基坑开挖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会造成基坑周围地面的大面积坍陷,危及施工现场其他结构物的安全。 3原因分析:由于地质资料不清,不知有粉、细砂夹层,采取集水坑排水法。在排水的过程中,坑外的水流,经板桩底端从下向上流进集水井,水对上粒,施加一种向上的渗透力,超过了坑底下地基上在水中的浮密度时,土粒被向上的一览市政英才网-夏翠 水流“冲”起来,使坑底上挖后回涌。基坑周围,由于其深层土粒流走。产生空隙而沉陷。 4预防措施:开挖基坑前,通过熟悉设计资料及实地踏勘访问,尽量详细摸清该处地质、水文状况,然后采用恰当排水方式,如井点排水,或改变为水下施工方法。 5治理措施:发生流砂现象后,马上停止集水井抽水,然后改排水方法为井点法降水。所谓井点法,就是使水由基坑内,向外流人事前埋入的井点管的滤管,然后用泵将水从滤管中抽走。由于滤管周围在埋设时,设有反滤层,不会造成粉、细砂流动。消除坑底下地基土发生“流砂”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