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8164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公转与季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公转与季节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与季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画出示意图。 3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P20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创设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培养

2、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 自制教具演示法 问题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出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的教学。 (推进新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板书) (师):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设计问题让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1黄赤交角 (学生活动):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

3、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 (学生通过动手,对知识的印象更深) (探究活动): (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师):若地轴是竖直的,黄赤交角还存在吗?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始终在哪里? 教师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由于地球自 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过渡: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在公转过程中给太阳直射点也就是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的位置带来什么变化? (板书

4、):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师用自制教具演示: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教师手持地球仪,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在行间按逆时针方向走动,以中间四个红色箭头为太阳直射光线,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何变化。 教师讲述: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2326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S即南回归线。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232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N即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我们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

5、46秒,叫一个回归年。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变化。 课堂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活动题。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绘图,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和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 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本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轨迹。 2 答案如下图所示: (培养学生绘图能力,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进一步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

6、得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的描述。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板书)3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首先介绍教具的组成。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学生用自制教具演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观察、归纳、总结某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完成表格内容。 (师):把学生的填表投影展示,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归纳总结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该半球极点 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直射点的纬度越高,该半球各地昼越长,夜越短,且该 半球极点周

7、围极昼的范围越大。 3只有极圈以内,才会有极昼极夜的现象,但极圈内不同纬度上极昼极夜的天数不 同,从极点(约半年)向极圈(一天)递减。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师):昼夜长短的变化从日照时间的长短体现了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因时因地而变化,下一节课,我们要探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辐射的强弱体现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配的变化。 (布置作业):作图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照图(侧视图) 3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变化 全球昼夜( ) 赤 道 上 终 年 昼 夜 平 分 春分日 ( )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

8、,且北半球( )渐长 在( )半球, ( )渐短,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反北 半 向( )方向移动 之 球 x月x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夏 夏至日 ( ) 区有( )现象,南半球反之 半 年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且北半球( )渐长 x月x日 太阳直射 在( )半球, x月x日 太阳直射 ( )渐短,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全球昼夜( ) 向( )方向移动 反之 秋分日 ( )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且北半球 在( )半球, ( )渐长( )渐短, 北极附近出现( ) 北 向( )方向移动 现象,南半球反之 半 x月x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球 冬至日 ( ) 区有( )现象,南半球反之 冬 半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且北半球 年 在( )半球, ( )渐长( )渐短, 北极附近出现( )向( )方向移动 现象,南半球反之 第二年的 x月x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