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8199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环境保护 题型一:表现类 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 常考知识点: 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

2、、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BAC024km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居民地水库图例森林耕地河流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XX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 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1 图11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

3、生的生态效益。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破坏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常考知识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 水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4、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 风向、风速; 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大气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风向、风速; 降水; 气温:逆温天气; 植被覆盖率。 人为原因:污染物或污染源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 ; 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 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形成酸雨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降水; 地形; 土壤 ; 人为原因: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

5、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人为原因: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尾气。 自然原因: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夏季,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废水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略 人为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 4、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淡水资

6、源总量有限; 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 水体污染严重 ; 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3 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气候:气候干旱区域大; 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 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 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 生态退耕,耕地减少 矿产频临耗竭的原因 自然原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 地区分布不平衡 ; 矿产资源总量有限。 人为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

7、增加; 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 森林破坏的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过度开垦和毁林开荒; 乱砍滥伐;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过度放牧。 草地退化的原因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自然原因:鼠害和虫害严重; 气候异常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发等 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人为: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

8、沙大增; 环境污染,生活、农用、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围湖、围海造田。 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减少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自然: 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为:滥捕滥杀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外来物种入侵 4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0 土地40 利用类30 型比例20 工业用地 道路用地 居住用地 其他用地 城市绿地 水质 10 水8 质污染6 综合指4 数(1)指出198

9、9-XX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 图13是XX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1998XX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5 10 0 2 0 1989 2000 2006 年份 图16 图17为XX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图21示意1986XX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

10、列问题。 地面沉降面积(km) 4000 XX年 XX年 3000 XX年 2000 1000 指出1986XX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0-60 60-100 100 沉降深度 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

11、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扑杀。 自然原因: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地城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化。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原因:

12、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经济;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 7 题型三:影响类 评价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一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二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三是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四是注意限定词。 “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与A相比,评价B优势(不足)”,就要先分别分析A与B的各自优势,只答B的独特优势,不答A与B的共同优势。 分析的不利影响。 分析的有利影响。 常考知识点: 1、 环境污染

13、防治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环境,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野生动物生存;占用土地、建筑物。 水污染的危害: 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 水生物种减少; 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 加快湖泊沼泽化进程。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威胁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生产。 可吸入颗粒的危害:人体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 酸雨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渔业减产;使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危害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

14、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影响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引起国际冲突;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 3、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涝渍; 土地污染。 4、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类答题模式: 污染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导致植被破坏; 引发自然灾害; 占用土地。 例如:矿产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开采、运输和存放中产生: 破坏地表,引发水土流失、滑坡;占用土地,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破坏景观。 利用中产生:大量污染气体,造成大气产生可吸入颗粒

15、、酸雨、烟雾和全球增温。 5、资源开发的条件:资源是否丰富;矿产资源是否缺乏,能源需求是否大,市场是否广阔; 资金;技术;政策;优缺点。 6、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破坏的影响。 生态破坏影响类答题模式:导致退化,进而导致生态的环境功能下降、荒漠化扩大;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变化。 森林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维护生物多样性。 草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8 湿地的生态价值:

16、调节气候调节蓄水量净化水体 .维护生物多样性 美化环境 释放氧气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丰富多彩的生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起难以估价的重要作用;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破坏的后果 气候失调;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草地退化的危害 草地载畜量下降,畜牧业产值下降;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含沙量大增,旱涝灾多发; 沙尘暴多发,荒漠化加剧 ;虫鼠灾害频繁。 湿地减少的危害 气候恶化,温差变大,大气湿度减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加大;生态失调,大量野生

17、动植物锐减及灭绝;水污染加重,风沙危害加大,荒漠化扩大 物质减少的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恶化人类生存环境;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工业和中医药原料的选择来源减少;未来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构思来源减少 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 图17为XX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9 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3是我国XX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18、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气 3.0% 水能、核 能、风能、地热能等 7.2% 石油 20.4% 煤炭 69.4%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说明以下两图中体现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0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水质下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能受到冬、夏季风的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雄厚;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难;。 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

19、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生态系统破坏;水质变化;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改坡为梯,作用: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减弱坡面侵蚀作用。 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开发和治理相结合,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1 题型四:措施类 答题的一般思路:即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措施。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先设问原因,再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针对原因的考查,分析时也应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解题时注意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

20、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解答措施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从原因找措施;二是尽可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三是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常考知识点: 1、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管理执法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推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 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清除河床; 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水体畜禽养殖规模。 植树造林,净化水质。

21、 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物尽其用,减少垃圾; 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管理与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 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 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控制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 建筑工地控制扬尘;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其它 治理酸雨的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

22、使用清洁能源; 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发展洁净燃煤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加强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2 2、针对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大力发展替代资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 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储量;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技术,做好废物回收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防止矿产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资源;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发展多元结构的能源系统。 3、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对化石燃料进行

23、深加工和精加工; 开发和使用能源与保护相结合,防止污染; 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矿区地表环境,实施矿区复垦; 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4、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治理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开源:修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农业: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如喷灌、滴灌;工业:推行清洁生产,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控制污水排放,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涵蓄水源能力。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保

24、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执法,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加强农业科技,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 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 生物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山区多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如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修水库、灌渠,增加水源灌溉。 农牧业措施;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耕地种养结合等 5、 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25、保护森林的措施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森林的意识。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草地的措施 建立健全草地保护法规,加强草地管理和保护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如改单一畜牧业为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 改游牧方式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 有些地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 建设“草库伦”等 13 保护湿地的措施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26、,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 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如退田还湖还沼,发展生态旅游; 植树造林种草,减少滩涂养殖生态破坏 ; 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停止围垦造地,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 󰀀 在各种大型工程建设之前,应作环境科学论证。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建立健全动植物保护法规,严禁滥捕乱杀;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 对珍稀物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严禁乱砍滥伐,重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草地、森林 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 把某些濒危动物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

27、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50 土地40 利用类30 型比例20 工业用地 道路用地 居住用地 其他用地 城市绿地 水质 10 水8 质污染6 综合指4 数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8分)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

28、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14 10 0 2 0 1989 2000 2006 年份 图16 图21示意1986XX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面沉降面积(km) 4000 XX年 XX年 3000 XX年 2000 1000 20-60 60-100 100 沉降深度 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XX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