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8225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 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瞬间,也就是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这十几秒的时间,这是关键的救生时间,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一定沉着冷静,选择适当的救生方法。 一、在室内的避震方法 1、地震时,在寻找躲避地方时,就应用软垫或枕头等物,保护头部。如果闻到天然气、煤气味,不要点燃明火,用毛巾之类的东西沾水,捂住鼻子。 2、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的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炕沿、坚固的家具旁边、内墙墙跟、墙角、有立柱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洗手间、储藏室、厨房等空间窄小的地方。最理想的地方是洗手间、厨房,到时侯可能有水和食物维持

2、生命。 3、身体应采取的安全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4、遇到强烈地震,不能开门开窗、跳楼。由于强烈地震,门窗震歪或严重变形,很难开门窗,如果一味地要开窗开门,将浪费宝贵的自救时间。如果跳楼,楼房可能很高,可能出现情况的是摔死、摔伤,或被楼房倒塌下的东西砸伤或砸死。 二、室外避震方法 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2、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返回房屋内。 3、应注意避开楼房、过街天桥、立交桥、高大烟筒、水塔等高大1 建筑物;应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高大树木等危险物或悬挂物;还要避开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砖瓦木料等堆放物;如

3、果身在山上,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 三、学校的避震方法 1、地震时,在学校,师生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在走廊里惊慌拥挤,避免踩伤、摔伤, 2、学生在上课时,教师应沉着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在操场和室外,可原地蹲下,抱着头部。 4、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回到教室中。 四、公共场所的避震方法 1、切忌盲目地急着往外冲,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慌乱,不要都拥到出口逃生。 2、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避震措施。在商场、在地铁等处时,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的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住头部。 3、避开玻璃门、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定

4、的或摆放重物及易碎物的或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五、在汽车内避震 地震时,行驶的汽车里,司机不要紧急刹车,应当降低速度,靠边停放,如果在立交桥、高架桥、高速路上,应迅速离开。乘客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摔伤;或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2 下车。 六、震时其它灾害的自救方法 地震时,可能遇到燃气泻漏、火灾、泥石流等灾害,应当采取适当方法自救。 1、遇到燃气泻漏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口,千万不要用明火,震或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应趴在地上,用纺织物捂住鼻子、口,地震停止后,应匍匐向安全地方转移,要逆风而进。 3、当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泻漏,不要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

5、去,并设法用纺织物捂住鼻子、口。 七、震后的自救和互救自救: 1、大震后,时有余震发生,周边的环境可能进一不恶化,要尽量改变所处环境,稳定后设法转移。 2、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它危险物。 3、搬开身体周围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如果搬不动时,就不用搬了,防止杂无进一步倒塌。 4、设法用周围的砖、木头等物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次被压。 5、不要使用室内电源等设施,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等有毒气味或灰尘太大,要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6、如果受伤,应当适当进行包扎,防止流血过多,而失去生命。 7、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就要搜寻周围是否有可饮用的水、饮料,可吃的食物,如果什么都没有,就要设法接自己的尿饮用,做持久战的准备。 3 8、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等听到外边有人声时,用敲击声求救。 互救 1、脱险者,如果没受伤或轻伤,应该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2、挖掘被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进一步伤人。 3、使被埋者先暴露头部,清除鼻内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有窒息,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4、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的,不要生拉硬拽,防止抻坏身体。5、搬运脊椎受伤者,要用门板或硬担架。 6、当一时无法救出存活者时,应留下标记,以待设法抢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