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8283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湖南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周正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就是这八个大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 深刻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内涵 1、含义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代表并致力于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就是党的全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反映全体人民

2、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执政为民”,就是我们党利用政权的力量,组织和引导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促发展,求富强,谋幸福,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发展进步和现代文明的成果。 1 “立党为公”,表明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代表人民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没有自己丝毫的特殊利益。“执政为民”,决定了我们党执政服务的对象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能是只为一部分人服务、为少数人服务,更不能只为几个人服务,在执政党内绝不能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历来是检验一个执政党能否站稳脚跟的基本尺度。 突出

3、“公”、“民”之重的“三个代表”的本质,就是强调党和*要对人民负责,其重点要求似可作如是理解: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权力的代行人、公共财产的代理人的党政机关及其个人必须真正当好公仆角色,不行公益私分、公权私用、公产私占等公器私利是铁的准则。 2、渊源 从传统文化的渊源来说, 我国古代亦有“天下为公”的思想,“立党为公”是“天下为公”思想的升华。 “执政为民”思想是源于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政治理念中“重民”、“惠民”、“养民”之说。 执政为民理念作为我们党的民本观,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而不是属于哪个人、哪个政党;人民才是社会政治主体,国家应该“由民

4、作主”,而不是“为民作主”;群众是真正的2 英雄,人民有能力当家作主;执政者与人民是“鱼水”关系,必须相信、依靠和为了人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执政者始终以“为民”为惟一、终极目标,而不是作为手段或权宜之计。毫无疑问,执政为民理念是真正、彻底的民本主义。 3、依据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党的建设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四大因素或依据决定的: 第一,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主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它更需要相信群

5、众,依靠群众,团结和带领亿万群众为之而奋斗。 第二,这是由“政”和“民”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的。“政”和“民”,即政权与民众,一方面,民众决定政权的建立及其巩固与发展。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不可能取得;即使取得了,也不可能得到长期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政权也会反作用于民众、回报于民众,为广大民众谋利益。 第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委托人,处于“主人”地位。党员干部是公共权3 力代理人,处于“公仆”地位。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按照委托人民众的意志

6、行使公共权力。 第四,这是由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决定的。我们党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一如继往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考验,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4、意义 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现实意义: 其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其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客观需要。 其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S

7、H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理论意义: 第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的一致性。 第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致性。 4 第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一致性。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的一致性。 二、努力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SH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各项方

8、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1、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是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的基础性因素,是实现执政为民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就制定方针政策来说,各级领导机关就是一个“加工厂”,不从实际出发,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能制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 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原则性,那5 么方针政策容易走样、变形:如果不注重灵活性,那么方针政策容易脱离实际,

9、难以贯彻执行。 要坚持群众路线来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 2、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要求,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是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的关键性因素。 正确对待权力,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第一、要解决好权力的来源问题。第二、要解决好权力的目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好对待权力的态度问题。 正确对待群

10、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心中有民,方能为民。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并同人民群众结下深厚感情,才能在行动中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正确对待利益,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其能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所在。 6 3、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为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和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协调各方利益,关注困难群体,为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必须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鼓励一

11、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为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思想基础。要体察民情,提高“知民度”;优化服务,提高“满意度”;解决突出问题,提高“信任度”。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力去办。 三、着力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保障机制 我们之所以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人的自律、自觉的作用,而是说,在制度与人的自律之间,我们更应该注重制度,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三个代表”也就无法真正落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

12、充分依法执政,发扬民主,加强监督。 7 1、依法执政 要以“放权、亮权、制权”为原则,架设保证公共权力始终沿为人民谋利益的运行轨道,规范权力行为,制约权力运作。 依法放权以减少以权谋私的机会。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越大,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要减少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就必须创新体制,下放权力。 依法亮权以提高用权行为的透明度。腐败是办事不公开、权力运作缺乏透明度的结果。因此,反腐败斗争必须实施“阳光工程”,将决策和办事的依据、程序和结果等向社会公开,防止“暗箱操作”。 依法制权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力。要建立包括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

13、”的保障机制和“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制度体系,从制度上防止以权谋私。 2、发扬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制度支撑。要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的政策和行动中去,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现行民主选举的各项制度,充分体现民主选举。 8 搞好民主管理,整章建制,健全组织。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拓展社会协商在决策中的作用。 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保证执政党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 3、加强监督 一是加强制度监督。围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对人财物管理及使用的监督这

14、两个重点,建立和完善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制权管人,管住权、管好人。 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党内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机制,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加强党代会及其代表对党委及其部门领导成员的监督制约,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完善和创新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加强职能监督。充分发挥纪检、司法、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整合监督权力运行的有效资源,树立专门监督机关的权威,从而产生更大的震慑、惩戒和预防作用。 四是加强程序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决定的程序,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程序,加快行政审批、财政管理等项制度的改革,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程序监督,健全 9

15、监督程序,推进党依法执政、各级*和部门依法行政,防止和纠正滥用权力。 执政为民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四、切实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修养 1、加强党性锻炼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的本质改造,是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一切优良品质。 一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要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绩效观。 三要树立为民、爱民、敬民的群众观。 2、加强道德修养 经受锤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6、。做人总是要有理想信念、有寄托追求、有精神支柱的。要常想人民的养育之恩,常想集体力量的扶助之恩,常想党组织的培育之恩,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没有草稿,篇篇都是正文;人生没有彩排,处处都是现场直播。 10 耐住艰苦,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抛开名缰利索的束缚,决不为个人的蜗角虚名、蝇头小利而丧失原则,丧失自我人格。 严格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人

17、都是有亲情的,讲亲情是人之常情。“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讲的大抵也是人情难却。 把好闲暇,牢固树立高尚的情趣观。“情趣观”是关于人们生活中的个人爱好和兴趣的看法。毛泽东早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就号召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是,在我们的同志中,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对社会上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不以为庸俗,反视为时尚,钟爱有加,极力追崇,如江湖习气,哥儿们义气;说荤话,讲黄段;打牌赌博等等,不一而足,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 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提升人生境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坚

18、定的政治信念,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长期的教育、学习和实践培养而成的。 3、加强能力建设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五大能力,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看,特别要注意提高以下四种能力: 一是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是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是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归纳、总结一下: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勤劳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核心。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提高执政意识、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基点。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发扬人民民主为实现途径。 (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反对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为根本保证。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