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831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行之有效的范本,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民族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勇气。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通过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可以武装夺取政权。 所谓城市中心论,主要是指主张革命发展道路以城市为革命中心、以工人阶级为革命斗争的主要力量,和平时期在城市进行合法斗争;在革命时机成熟时,在城市中举行工人起义,先占领城市,后进攻乡村。即瞿秋白所说的“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形式。这是一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被俄国十月革命证实是正确的道路。 但是,这条道路

2、是不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的。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中国革命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即使这样,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仍然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一味的依照俄国十月革命宣传组织暴动三个阶段发展的理论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至于党只注重于群众运动,而忽视对军权的争取,从而遭受到国名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北伐战争亦宣告失败。 不仅如此,盲目的效仿别国的革命道路和一味听从他国顾问脱离中国国情的指挥,中国共产党命悬一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逼迫红军进行了世界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毛泽东等共产党一代领导人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

3、“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提出农村根据地是夺取全国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力量是次要因素或配合力量的观点,实际上提出了党的工作中心应该放在农村根据地,应该以农村为中心,而不是以城市为中心。 立足于中国农村,依靠广大农民,组织乡村暴动,实行土地革命,这是中共红色革命根据地得以成功创建和发展的路径,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在中国具体应用。至此,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实际上已初步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并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中国革命新局面,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