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doc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 1总说明书 1.1概述 1.1.1设计依据、范围及设计年度 1、设计依据 重要的城市规划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意见、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重要的配套支撑性专题研究报告、相关会议纪要及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2、设计范围 3、设计年度 分初、近、远期。 1.1.2项目背景及设计分工 1、项目背景 项目研究过程中各重要研究成果的概述。 2、设计分工 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方式,确定的设计总体、设计管理及各工点、系统设计单位,并说明业主、监理咨询单位等。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及执行
2、情况 对全线各系统工程影响较大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进行表述,其它涉及各系统、工点的专家组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详见相关篇章。 1.1.4工程概况 1、城市轨道交通概况 分别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线路的概况。 2、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3、主要技术标准 分别描述线路、限界、轨道、行车组织、车辆、车站建筑、土建结构与防水、各机电设备系统等专业的主要技术标准。 4、主要线路及站点分布方案 5、建设规模 6、工程筹划 1.1.5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 1、总体设计原则 1 2、设计特点 1.2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 1.2.1客流预测量及分析 1.2.2行车组织 1、行车组织设计原则 2、列
3、车编组 3、列车运行交路 4、车站配线 5、设计输送能力 1.2.3调度指挥与运营管理 1、调度指挥 2、运营管理 1.2.4组织架构及定员 1.3线路及土建工程 1.3.1线 路 1、主要线路方案 2、线路平面设计 3、线路纵断面设计 1.3.2轨 道 1、钢轨、扣件及轨枕 2、道床设计 3、道岔及其道床设计 4、无缝线路设计 5、轨道绝缘与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6、轨道减振降噪措施 7、线路信号标志及安全设备 8、工务维修定员 9、轨道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1.3.3限 界 1、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 2、设计原则 1.3.4车 站 1、车站总平面 2 2、车站功能要求 3、车站布置 1.3.5区
4、 间 1、地质特征 2、区间隧道结构 3、施工方法 4、地下区间隧道、高架区间桥梁施工方法及结构型式汇总 1.3.6结构与防水 1、车站结构 2、结构防水 1.4车辆 1.4.1车辆选型 1.4.2车辆主要技术性能 1、适应线路条件 2、供电条件 3、车辆主要动力性能 4、列车故障运行能力 1.4.3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1、车辆型式及列车编组 2、载客量 3、车辆主要几何参数 1.5机电设备 分别概述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通风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电扶梯、门禁系统及其它安防设施、屏蔽门、防淹门等机电设备系统的配置以及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 1.5.1供电系统 1、供电方式 2、
5、供电系统构成 3、主变电所 4、牵引变电所 5、牵引网 6、降压变电所 7、动力与照明 8、杂散电流腐蚀防护与接地 3 9、供电车间 1.5.2通信系统 1.5.3信号系统 1、信号系统的主要功能 2、信号系统的构成方案 1.5.4综合监控系统 1、综合监控系统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4、电力监控系统 1.5.5自动售检票系统 1、主要设计原则 2、系统构成 3、主要设备计算参数和计算原则1.5.6通风空调系统 1、系统组成 2、系统主要功能 3、系统设计 1.5.7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1、给水系统 2、排水系统 3、消防系统 4、设备控制 1.5.8其它机电设备 1、自
6、动扶梯、电梯 2、门禁系统及其它安防设施 3、屏蔽门/安全门 4、防淹门 1.5.9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 1.6控制中心 1.6.1建筑功能与布置 1、总平面布置 2、建筑功能划分 3、分期实施方案 4 4、技术经济指标 1.6.2工艺设计 1、中央控制室 2、应急指挥中心 1.6.3其它机电设备 1.7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1.7.1车辆段 1、车辆段分布、功能和规模 2、段 址 3、车辆段主要运用、检修设施 4、总图方案 1.7.2综合基地 1、功能及任务 2、主要设施 1.8征地、拆迁及施工用地 概述工程征地、房屋及管线拆迁改移情况。 1.8.1永久用地及拆迁 1.8.2施工用地 1.9环境
7、保护、劳动安全卫生 1.9.1环境保护 1、自然环境现状 2、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3、环境保护措施 1.9.2劳动安全卫生 1、危害因素分析 2、劳动安全卫生治理措施预期效果达到标准1.10防灾及人防工程 1.10.1防 灾 1、防灾设计组成 2、主要技术要求 1.10.2人防工程 1、人防等级确定 5 2、主要技术要求和措施 1.11节能 1.11.1基本要求 1.11.2车辆及行车组织 1.11.3线路设计 1.11.4车站设计 1.11.5供电系统 1.11.6通风空调系统 1.11.7给排水 1.11.8车辆基地 1.12工程筹划 1.12.1总工期计划和实施阶段划分 1.12.2
8、关键工程施工方法和工期安排 1.12.3工程进度指标 1.12.4进度安排 1.13总工程量及总概算 列出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工程总概算表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1.13.1总工程量 1.13.2总概算 1.14附 件 1.14.1附图附表 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2、线路平面缩图 3、线路纵断面缩图 4、重要工点效果图 5、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缩图 6、工程总体筹划图 7、总概算简表 1.14.2初步设计文件目录 2设计基础资料 2.1客流预测 2.1.1客流预测依据 6 客流预测的主要依据是经评审通过的项目客流预测专项报告,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9、以及公交接驳等专项规划作为客流预测的基础材料。 2.1.2客流预测年限 说明客流预测的初、近、远期年度,以及项目分期建设的实施范围、年度安排。 2.1.3客流预测方法 简要说明客流预测采用的预测方法、预测模型,以及技术路线。 2.1.4客流预测结果 综合反映客流预测所得到的客运指标、断面客流、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换乘客流、各站超高峰系数及分向客流等。 2.2自然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2.2.1区域特征 概述本工程所处场地的自然地理、气象、河流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场地地震效应及地震动参数等。 2.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说明场地岩土的分层依据,对岩土层特征进行分层描述,对不良地质与
10、特殊岩土进行分类说明。 2.2.3水文地质条件 描述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渗透性、地下水径流与补给、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下水水质等。 2.2.4、土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级 说明各分层岩土的土石可挖性分级、隧道围岩基本分级 2.2.5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结合区域地层特点,对车站、区间、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控制中心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与评价。 2.2.6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及参数建议值 对勘探、测试、试验所取得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稳定性、离散性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地方经验提出设计参数取用建议值。 2.2.7环境工程地质 简要说明沿线建筑物、管线、道路等现状环境与修建工程项目的相互影响,以及修建
11、工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次生影响及处理措施建议。 2.2.8工程措施建议 针对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地下水对基坑稳定性影响、地下水的腐蚀性、有害气体影响,以及地基基础及持力层选择等提出施工方法与施工措施建议、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环境保护要求。 2.2.9有关问题的说明及建议 对初勘中还未准确判别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参数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下阶段详勘工作建议。 7 2.3工程测量 2.3.1测量依据及范围 2.3.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2.3.3地形测量及地下管线测量 1、地形测量 2、地下管线测量 2.3.4断面测量 3线路 3.1 设计说明书 3.
12、1.1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的批准机关、文号、日期、主要内容与要求,有关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或总体设计提出的审查意见及对意见的执行情况说明,业主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等。 3.1.2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线路位置及车站分布、沿线地形、管线、道路、其它交通情况,建筑现状及规划。 3.1.3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条件 说明设计中必须遵循的规定以及业主提出的设计意见。线路最高行车速度,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等技术标准。隧道最小覆土厚度或高架桥下最小净空等选用条件。 3.1.4线路平面设计 线路平面位置选择及控制点的确定,线路与主要建筑物及管网的关系,线路平面基本特征及平面主要技术参数,如平面曲
13、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夹直线长度及圆曲线长度的选择情况。以及线路线间距的确定情况,车站位置选择及平面布置情况。还要考虑与相关工程的关系,线路与车辆基地的接入情况,线路是否预留延伸等问题。 3.1.5线路纵断面设计 线路纵断面控制点的确定以及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沿线的地形条件、建筑物和地下管网情况,纵断面的设计特征,控制地段的坡长及坡度值的选用方案比较。 3.1.6其它线路的配置 与车辆基地和其它线的联络线布置情况,辅助线布置情况。 3.1.7主要控制节点处理方案。 3.1.8主要控制点及典型线路横断面设计。 3.1.9拆迁改移工程。 8 3.1.10存在问题及下阶段设计注意事项。 3
14、.2 设计图纸 3.2.1线路平面图 图中表示出线路平面位置、沿线的道路和建筑现状、沿线的道路建筑红线和重要建筑规划、车站位置、联络通道、中间风井、泵站、工作井位置、车站出入口布置、全线的辅助线布置以及线路的曲线要素、特征点里程、百米标、交点坐标等,图中还需表示与其它线路交叉的情况。 3.2.2线路纵断面图 图中表示线路右线的纵坡、变坡点及控制点、里程、百米标、左右线平面示意图及右线平面曲线要素,反映地形特征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重要的障碍物及管线、道路需表示。左线绕行地段单独出图。 3.2.3横断面图 当平纵断面不足以说明与控制因素的关系时,根据实际需要,绘制横断面图,作为补充,可纳入说
15、明中,并在线路平面图中相应位置表示,不需单独出图。 3.2.4比较方案图 选择适当形式及图纸比例。 3.2.5施工用地范围图 可与线路平面图合一,需相关专业配合完成。 4路基工程 4.1 设计说明书 4.1.1概述 1、设计依据及范围。 2、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 3、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地震基本烈度、气象土工资料等。 4、路基概况 路基总长、路基类型分布、土石方、圬工数量等。 4.1.2设计内容说明 1、路基一般设计。 含路基面宽度、路拱横坡、基床铺砌、边坡开挖稳定边坡率、防护工程等。 路基填方、挖方地段排水、路堑顶排水,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型式等。
16、 2、路基个别设计。 深挖方、高切坡、不良地质工点情况。 3、路基附属工程。 4、采用新技术说明。 5、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事项。 9 4.1.3附件 工点表、挡土墙表、路基加固及防护工程数量表、排水工程数量表、土石方数量总表、土石方调配汇总表、路基用地概数表等。 4.2 图纸 4.2.1路基个别设计图 1、平面布置图 2、纵断面图 3、横断面图 4、结构设计图。 5、工程数量。 4.2.2路基一般设计图 根据各种路基及各种管线不同安置位置分别绘制横断面图。 4.2.3各种类型排水涵洞图及延米数量。 4.2.4路基排水系统平面图。 5限界 5.1 设计说明书 5.1.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设计所依
17、据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标准,介绍工程概况和设计范围。 5.1.2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 说明制定限界的主要技术条件,主要包括:车辆、线路、轨道梁等相关技术参数。 5.1.3设计原则 说明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的制定原则以及车站和区间内各类设备管线的布置原则。 5.1.4前阶段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阐述在工可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5.1.5需要说明的问题 5.1.6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 5.2 设计图纸 5.2.1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图 1、直线地段隧道内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图。 2、直线地段隧道外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图。 3、曲线设备限
18、界图 5.2.2区间各类建筑限界图 1、地下区间建筑限界图。 10 2、高架区间建筑限界图。 5.2.3车站建筑限界图 1、地下车站建筑限界图。 2、高架车站建筑限界图。 5.2.4其他限界图 1、道岔区建筑限界图。 2、轨道梁周围的特殊限界图。 6轨道 6.1轮轨系统 6.1.1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线路走向、车站设置、车场线设置及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等基本情况。 2)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列出设计所依据的相关规范和有关文件, 叙述设计涉及的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3)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对轨道工程设计应遵守的总体性设计原则进行论述;对轨距、最大行车速度,线路最小平面
19、曲线半径、最大坡度、轨道设计荷载、超高设置、车辆类型及编组方式等技术标准进行说明。 4)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进行说明。 2、钢轨 对钢轨的型号及材质的选择、定尺长度及焊接方法等进行说明。 3、扣件 论述扣件的主要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地段,对不同的扣件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4、轨枕 论述轨枕的主要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地段,对各种轨枕方案进行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并列出轨枕的铺设数量。 5、道床设计 论述道床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地段,进行道床方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论述推荐方案的道床结构及道床排水设计等。 6、道岔及其道床设计 论述道岔选型的设计原则
20、;确定道岔型号、结构型式;论述道岔道床结构及道床排水设计,配套扣件的类型等。 7、无缝线路设计 11 阐述无缝线路的设计原则,对地下线、高架线、地面线及过渡段等地段的无缝线路设计要点进行说明。 8、轨道绝缘与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针对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论述轨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措施。 9、轨道减振降噪措施 论述不同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对各种减振降噪措施进行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列出减振地段及减振措施汇总表。 10、线路信号标志及安全设备 对车挡、道口、护轮轨、线路信号标志等进行说明。 11、轨道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12、工务维修设备及定员。 列出工务维修所需要的主要机具设备;确定工务维修组织机构及定
21、员;确定工务用房设置方式及面积等。 13、轨道施工建议 14、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应注意的事项等进行补充说明。 6.1.2图纸 1、主要扣件组装图 2、主要道床横断面图 3、道岔总布置图及道床图 4、轨道减振降噪设计方案图 5、挡车器布置图。 6、护轮轨装置图。 7、其它图纸。 6.2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梁 6.2.1概述 1、主要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2、轨道梁的分类及分布 结构分类:预制PC轨道梁、现浇RC轨道梁 荷载分类:正线、基地出入段线及各库线 跨度分类:标准孔跨、特殊孔跨 特殊分类:与道岔衔接的轨道梁、道岔区联络线过渡梁 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6.2
22、.2 主要设计原则 1、主要技术标准及原则 12 荷载类型、荷载组合、计算荷载取值、结构设计要求和结构计算要求 轨道梁预制、架设方案 轨道梁上系统设备预埋方案 2、荷载图式 超员状态,用于正线设计 满员状态,用于基地出入段线及各库线设计 3、标准轨道梁构造 4、标准梁跨选择和适用范围 5、非标准梁跨轨道梁 6.2.3 结构分析计算 1、结构计算模式及输入条件 2、计算输出结果与分析 6.2.4 轨道梁支座及伸缩缝型式 铸钢拉力支座:使用范围、型号、支座锚箱的安装工艺 简易拉力支座:使用范围、型号 指形板式伸缩缝:使用范围、型号 6.2.5 轨道梁制作与架设工艺 预制厂:预制活动模板套数及日产量
23、、存梁区存梁榀数 架设:单轨架桥机架设、汽车吊架设、轨道梁支座安装工艺 6.2.6 轨道梁上强、弱电系统设施的敷设方案 强电系统:接触轨、馈线上网通道、牵引供电电缆、避雷器及车体、综合接地 弱电系统:TD环线、信号电缆 6.2.7 需要下阶段解决的问题及施工设计注意事项 6.2.8 图表 1、轨道梁汇总表 按照区间、车站分单元、梁片编号 2、轨道梁预埋件汇总表 按照区间、车站分单元,按照强电、弱电系统划分 3、代表性轨道梁构造图 图中应包括立面、梁端及跨中横断面 4、代表性轨道梁结构配筋图 图中应包括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和普通钢筋构造、梁端钢筋布置大样 5、代表性RC梁构造图 图中应包括立面、梁
24、端及跨中横断面 6、轨道梁支座构造图 13 7、轨道梁制作工艺流程图 应包括钢筋制作、系统设备预埋、活动模板调整、定位、浇注混凝土、脱模、第一次张拉、储存、第二次张拉、封锚、储存、出厂 8、轨道梁内弱电系统缆线布置图 桥梁根据弱电系统提供互提资料出图 9、轨道梁内强电系统缆线、接触轨、接地装置布置图 桥梁根据强电系统提供互提资料出图 10、轨道梁制作施工组织平面图 轨道梁预制厂布置示意图 11、轨道梁架设施工组织平面图 含汽车吊架设段落、单轨架桥机架设段落 12、轨道梁制作与架设施工进度计划图 7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7.1 设计说明 7.1.1概述 主要描述工程概述、分期实施计划、设计年度、设
25、计范围、设计依据、主要设计原则以及前阶段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等与本专业初步设计相关的外部输入条件。 1、工程概述 2、设计年度 3、设计范围 4、设计依据 5、主要设计原则 6、前阶段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7.1.2 系统设计 主要通过制定行车组织设计原则以及对客流预测报告的分析结果,确定系统车辆选型及编组方案,从而得出系统的设计运输能力、服务水平,进而确定出系统合理的列车运行交路以及车站辅助配线方案,为土建专业以及机电设备系统提供初步设计依据。 1、设计原则 2、预测客流量及分析 3、车辆选型、列车编组方案 4、系统输送能力及服务水平评价 5、全日行车计划 6、车站配线 7、列车运行交路 14
26、7.1.3 列车模拟牵引计算 根据选定的车辆的牵引技术参数,在设计完成的线路平纵断面图上进行列车牵引模拟计算,从而得出列车在模拟状态下的全程运行时间和能耗指标,为确定全程旅行时间、旅行速度及能耗总量提供设计依据。 1、列车牵引计算原则 2、基础数据 3、列车停站时间 4、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7.1.4 系统能力分析 针对影响系统设计能力的控制点,进行分项能力计算分析,以求证设计各环节满足系统能力的整体要求。 1、系统能力计算内容 2、基础技术条件 3、系统能力分析 7.1.5 列车运行图 根据模拟计算的列车旅行速度、停站时间、折返模式以及全日列车出行计划表、列车运行交路,模拟编制各设计年度的列车
27、运行图,从而统计出运用列车配属数量、全日车辆公里数、早上最早出车时间、晚上最晚收车时间等运营指标。 1、列车运行图编制原则和依据 2、各设计年度运行图 3、运行图指标 7.1.6 列车运行模式 阐述列车运行要求、驾驶模式、列车进路设置以及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的设置和设备配置。 1、列车运行模式 2、中央控制中心 3、中央控制中心设备 7.1.7 运营管理 对系统的日常站务管理、票务管理、乘务管理以及维修管理做尽可能地详细规定。 1、站务管理 2、票务管理 3、乘务制度 4、维修管理 7.1.8 组织机构与定员 对新建运营公司,应根据其运营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其组织架构,并根据发展规模,确定合理的岗位
28、设置和人员数量。对既有运营公司,可在既有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新增线路的管理规模,15 增设相应的岗位和人员。 1、组织机构设置 2、运营事业部人员配备及职责 3、机构定员 7.2 附图 该部分内容不包括列车运行交路图、能力分析图、组织架构图等文件中已经附过的插图。 1、全线车站配线图 2、列车模拟牵引计算图 3、全日列车运行图 8车站建筑 8.1设计说明 8.1.1概述 1、设计依据 2、设计范围 3、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 4、主要设计思路 5、人防等级、抗震等级、建筑等级、火灾危险等级、耐火等级 6、工可报告及总体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8.1.2车站建筑 8.1.2.1车站总平面 1、站
29、位选址比较及环境情况 (包括自然环境、交通现状、地面及地下建筑、车站中心线两侧的既有和规划的地下管线及规划情况等) 2、总平面布置,包括车站地下、地面、高架部分、出入口(含紧急消防疏散出入口)、风亭、变电所 3、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及协调情况 4、其它外部边界条件及协调情况 8.1.2.2车站规模 1、车站客流量 远期预测客流及超高峰系数表: 站名 预测客流 上行 上车 下车 下行 上车 下车 超高峰系数 16 2、车站站台宽度(宽度计算)及形式 3、车站外包尺寸 4、车站轨面标高、埋深及高度控制因素 5、车站布置内容 6、建筑规模(车站总建筑面积、主体建筑面积、架空层面积及各分区建筑面积)和其它
30、主要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层数。 8.1.2.3车站建筑布置 1、站厅层 2、站台层 3、设备层 4、站台板下夹层 5、高架站建筑立面及造型 6、通道、出入口及人行天桥 7、风亭、冷却塔 8、其它附属建筑 9、换乘方式与预留条件 10、建筑消防及事故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11、残疾人设施 12、其他 8.1.2.4车站客运机电设备的布置 1、自动扶梯 2、电梯 3、轮椅牵引机 4、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 5、自动检票机 8.1.2.5防灾、安全设施及人防工程 1、防火及防烟分区 2、紧急疏散 3、防洪措施 4、人防设施(只限地下站) 1)车站防护、防化等级、掩蔽人数、出入口人防措施 2)风道、风
31、亭人防措施 8.1.2.6物业开发及综合利用 8.1.3比较方案 8.1.4方案功能及技术经济比较 17 8.1.5装修与材料 装修标准及原则,广告、导向标志等设置原则,各部位材料做法与选型。 8.1.6车站计算 各设计年限预测客流情况,站台宽度、侧站台宽度计算,通道宽度、楼梯、自动扶梯宽度及数量计算等。 8.1.7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应注意事项 8.2附件 1、车站主要特征表 2、车站设备及管理用房统计表 3、有关协议、纪要及公文 4、附图目录 8.3附图 1、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主要显示道路红线,周围建筑物红线,包括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主要控制性管线、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亭、地
32、面设备管理用房、外轮廓线及坐标、主要轴线及尺寸、线路走向,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车站起始和终点里程、车站有效站台起始和终点里程,左、右线线路中心线与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中心里程坐标,左、右线线路中心线与车站起、终点里程处交点坐标,相邻站站名、方向、指北针、地面高程、出入口高程。地面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坐标及高程系统选用。注明初步设计图的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公交站点 2、站厅层平面图 主要定位坐标、墙、柱及其定位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编号,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面积; 轴线总尺寸、轴线间尺寸; 墙身厚度,柱宽、深尺寸,及其与轴线关系尺寸,房间面积;
33、 变形缝位置、尺寸; 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位置; 自动扶梯、电梯等设备的编号,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和编号; 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如地沟、地坑、重要设备或设备机座的位置、各种平台、夹层、台阶、坡道、排水沟等; 楼地面预留孔洞、管道、管线竖井等位置; 特殊工艺要求的土建配合尺寸; 室内、外地面标高,设备房的设备布置; 剖切线位置及编号; 指北针及风玫瑰图; 18 注明初步设计图的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图纸名称、补充图例等。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起始和终点里程,车站有效站台起始和终点里程。 3、站台层平面图 4、站台板下夹层及地面附属部分各层平面图 5、车站纵断面图
34、主要定位坐标、墙、柱及其定位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编号,注明房间名称及面积; 轴线总尺寸、轴线间尺寸; 墙身厚度,柱宽、深尺寸,及其与轴线关系尺寸; 变形缝位置、尺寸; 主要建筑设备和固定家具的位置; 自动扶梯、电梯等设备的编号,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和编号; 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如地沟、地坑、重要设备或设备机座的位置、各种平台、夹层、台阶、坡道、排水沟等; 楼地面预留孔洞、管道、管线竖井等位置; 特殊工艺要求的土建配合尺寸; 室内、外地面标高,设备房的设备布置; 剖切线位置及编号; 指北针及风玫瑰图; 6、车站代表性横剖面图 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
35、杂,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以及平面、立面均表达不清的部位,可绘制局部剖面。 墙、柱、轴线和轴线编号。 剖切处对应的底板底面、轨道面、站台面、站厅面、顶板顶面、地面的标高。 剖切到或可见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室外地面、地坑、地沟、各层结构板、夹层、平台、吊顶、爬梯、门、窗、楼梯、台阶、坡道、平台、通道口等可见的内容。 高度尺寸:层间高度、各层结构板厚度、轨面高度、总高度;地坑深度、隔断、洞口、架空地面、平台、吊顶等。 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标高,如地面、楼面、平台、吊顶、等的标高,车站与通道的接口标高、地面标高。 7、屋面层平面图 8、高架车站主要立面图 9、各天桥出入口平
36、面图 标注出入口通道宽度、长度、墙体厚度,踏步及平台宽度、长度尺寸,扶梯宽度、长度,残疾人坡度、坡向,楼梯及自动扶梯,电梯,残疾人轮椅牵引机、出入口口部铝合金卷帘门、通道口及19 其排水沟;图纸名称、比例等。 10、人行天桥出入口屋顶平面图 11、人行天桥出入口主要方向立面图 12、人行天桥出入口各剖面图 天桥出入口高度、宽度、结构板厚度、地面花池、排水沟,台阶,平台、出入口及其他可见的内容;图纸名称、比例。 13、风道平、剖面图 14、车站效果图 9结构 9.1地下结构与防水 9.1.1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 有关的规划文件、勘察测量资料、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技术要求、采用的规范、规定等。
37、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和执行情况 对有关审查评估意见及执行情况作逐条说明。 3、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地理位置、设计范围、环境条件及线路条件、地下车站工程简况等。 4、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效应、工程地质评价、岩土物理力学统计指标及其设计参数建议值。 5、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包括结构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等级、防水原则及等级、抗浮设计原则、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人防抗力标准、环境保护要求等。 6、结构设计 包括结构选型、耐久性设计、工程材料、抗震措施、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设置原则等。 7、结构计算 包括计算原则、结构主要尺寸的拟定、
38、荷载及其组合、计算模式及计算参数的确定、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稳定性分析及强度计算、结构裂缝宽度检算,偶然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抗浮计算,主要设计结果及分析等。 8、施工方法及工程技术措施 包括施工方法的论证、盾构选型、主要施工步序、指导性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施工场地布置及交通疏解、地下和地面管线改移及防护措施、与邻近工程的关系及处理方案、沿线风险源处理意见、地下水处理、环境保护措施、施工监控量测等。 9、特殊地段的结构处理与施工 20 如隧道通过不良地质地段、基础托换、近接施工、地下结构作为高层建筑或城市桥梁的基础等。 10、结构防水 包括防水原则及标准、防水方案及措施。 11、新技术、新
39、结构、新材料的选用及科研选题。 12、存在问题及下阶段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9.1.2设计图纸 1、结构布置总平面及交通疏解图图 含车站结构布置总图、区间结构布置总图和附属结构布置总图,图中应包括结构布置、变形缝位置、区间隧道排水泵房、风机位置等。在总平面图基础上绘制施工场地围挡范围及面积、围挡时间,需分期围挡的施工场地应分别表示,同时表示出不同围挡期的交通疏解控制道路宽度及行车道数。 2、地质纵剖面图 内容包结构纵剖面、断面变化点里程、标高,纵剖面图应带地质剖面。 3、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布置图 表示出主体结构、围护结构、支撑结构及其关系。 4、结构断面图 含车站、区间和附属结构的围护及主体结构
40、断面图。 5、标准断面配筋图 含车站、区间和附属结构的围护及主体结构标准断面配筋图。 6、结构施工方案图 包含施工步序、地基加固、隧道超前支护等内容。 7、区间隧道施工监测图 包含监测的项目及测点布设位置,并说明监测的方法。 8、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排水泵站设计图 包含平面布置图、结构断面图。 9、防水设计图 防水设计图、变形缝、施工缝、特殊部位处置措施图等。 10、特殊地段的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案。 11、地下综合管线迁改图 应包括管线与结构物的关系、既有管线和迁改后管线的位置。 9.2高架结构 9.2.1高架车站 9.2.1.1设计总说明 1、概述 1)设计依据、范围 21 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
41、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3)主要环境与地形地貌 4)地质概况 5)规划要求 2、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设计原则 2)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桥下净空及限界要求等。 3)荷载 3、主要材料 1)混凝土 2)预应力钢筋 3)普通钢筋 4、结构设计简介 1)基础设计 2)车站主体结构 车站结构 车站桥梁 3)车站附属结构5、构造要求及特殊要求 6、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技术措施 2)主要施工步骤 3)指导性施工组织安排 4)地面、地下管线改移及防护措施 5)施工场地布置及交通疏解 6)与邻近工程的关系及处理方案 7)与高架区间接口处理 8)施工监控量测 7、环境保护措施 8、存在
42、问题及下一阶段应注意事项 9.2.1.2附件 1、主要工程数量表 2、有关协议、纪要及公文 22 3、附图目录 9.2.1.3附图 1、车站结构图 1)车站各层结构平面图 表示本层各结构构件定位、构件尺寸,结构变化处增加剖切面表示。 2)车站结构横剖面图 标注结构构件尺寸。 3)车站结构纵剖面图 标注结构构件尺寸。 4)车站主要构件典型断面配筋图 5)车站人行天桥结构设计图 表示结构构件定位、尺寸,结构变化处增加剖切面展示。 6)车站结构施工方案图 7)施工进度计划 9.2.2高架桥梁 9.2.2.1设计说明 1、工程项目概述 对线路长度、走向、主要工程情况作相应的介绍。 2、设计范围 3、设
43、计依据和采用规范 1)设计依据 有关的规划文件、可研报告审查意见、设计合同、勘察测量资料、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技术要求、规定文件等。 2)采用规范 主要为国家颁布执行的现行的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规范。 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对涉及本专业的有关审查评估意见及执行情况作逐条说明。 5、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水文、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地质情况,现有建构筑物制约条件等应详加说明。 6、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立交净空、设计荷载标准等。 7、桥梁结构设计 1)桥跨布置原则及跨径布置 直线地段、曲线地段、交叉路口及特殊
44、的桥跨布置原则,跨径选择。 23 2)上部结构设计 对梁部选用、尺寸拟定原则、抗震措施、预埋件设置作相应的说明。 3)下部结构设计 对墩型选用、尺寸拟定原则、抗震措施、预埋件设置、基础型式作相应的说明。 8、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选用及科研选题 9、主要建筑材料的选用 对梁部、盖梁、墩柱、桩基、护壁混凝土标号,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束型号作相应的明确。 10、施工方法 11、施工注意事项 12、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9.2.2.2设计图纸 1、工程数量汇总表 按上部结构、桥墩盖梁、墩柱、桩基、锁口护壁、挖土方、挖石方、管线改移、管线防护、防撞防护工程、拆迁工程等分列后再汇总,土石方
45、精确到m,圬工精确到0.1m,钢筋、预应力束精确到Kg。 2、桥位平面图 桥位平面图中宜含地质资料,标注墩号、里程、墩位座标表、线路曲线要素、桥墩基顶平面、线路方向、指北针,说明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质图例等。 3、桥梁总布置图 总布置图应包含立面、基顶平面、典型桥梁横截面、数据栏、简单的设计说明;对有特殊设计的桥跨应有相应的比较方案。 立面应填绘地质资料,标注地物、管线、立交等建筑物,标注墩号、里程、线路方向、盖梁顶、桩顶、桩底高程;桥墩基顶平面及主要路口、柱桩尺寸;横截面图中应标注盖梁、墩柱、桩基主要尺寸等,柱高、桩长宜以0.5m的级差取用。 数据栏应包括里程、坡度、坡长、平曲线要素
46、、竖曲线要素、轨面高程、地面高程等。 设计说明应明确单位、高程及坐标系统、主要墩型、地质图例等。 4、上部结构构造图 标注上部结构中主要尺寸,说明适用的条件,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等。 5、上部结构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标注主要预应力布置间距等相关尺寸,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等。 6、桥墩构造图 标注盖梁、柱高、桩长、墩柱、桩基主要尺寸,说明适用的条件、墩号,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等。 7、特殊桥墩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标注主要结构如盖梁、柱高、桩长、墩柱、桩基、预应力布置间距等相关的主要尺寸,说明适24 33用的条件、墩号,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等。 8、施工工序图 施工工序图应显示施工方法、工序,并配以简要说明。
47、 9、施工平面布置图及交通疏解图 平面布置图中应示出桥墩基顶平面、线路方向、指北针、施工临时用地、施工围护范围、车行道位置、宽度、方向、人行道位置、宽度等,说明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用地面积等。 10、管线现状及迁改保护平面图 平面图中应标示出墩号、里程、桥墩基顶平面、管道性质、管径大小、线路方向、指北针,列表反映管线迁改或保护的处理措施,说明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管线迁改数量表。 10通风、空调 10.1设计说明 10.1.1概述 说明车站位置、型式、现状简述,工程的设计规模及与本专业有关的项目组成。 10.1.2设计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总体设计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外部条件。 10.1.3设计规范、原则及标准 1、本专业设计所采用的现行国家规范。 2、本专业设计所采用的主要设计原则。 3、本专业设计所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