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论文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论文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论文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培养论文: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本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与学的实践,从六个方面谈一下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培养;激发;兴趣;情景;操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在教学实践
2、中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较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而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具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恰当合理地进行直观操作,能让学生做的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梯形,指导学生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由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不难看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
3、,高是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接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老师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使学生既顺利的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紧密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很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组织与指导他们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瓷砖的边长,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瓷砖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4、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故设矛盾,创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常为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地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的兴趣。 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时,新授前提出一个问题:“小红七岁,她哥哥小强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谁知道小强几岁了?”同学们有的说:“三岁”,有的说:“不对,小强是哥哥,怎么
5、才三岁呢?”矛盾产生了,解决矛盾的欲望出现了,学生个个乐滋滋地思考起来,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所以我们要经常在关键之处,有意图地创设一些矛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更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他们的兴趣易被新奇的东西所激发。因此,可以从更新与改革教法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加强新异刺激,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将全班学生从1开始逐次编号。先引导学生看号说出其因数的个数,用因数的个数来区分质数与合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然后问“20以内的质数有哪几个?比20小的合数都有谁
6、?最小的质数是什么?最小的合数呢?质数一定是奇数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有谁?”同学们以人代数,以站代答,个个情趣高昂。每个学生既要鉴别自己,也要对周围同学进行正确与否的判别,气氛热烈有趣而紧张。最后问:“质数与合数组成了非零自然数,对吗?”大家都点头称是,只有“1”号委屈地举手说:“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但1也是自然数”。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非零自然数除了质数和合数外还包括“1”。 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一些竞争性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热烈紧张,有利于激发求知兴趣和培养竞争意识。当学生们精神松弛之机我便常常酌情组织学生进
7、行三至五分钟的小竞赛。可以各组选代表参赛,也可以是全组都参加的集体赛,或者是对一组小题的“接力赛”。当场评出名次。此外,“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争坐第一把交椅”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以争高低的求知心理与学习兴趣。 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当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有的学生对“零做除数没有意义”提出疑问时,我在鼓励的同时让学生把下列的除式写成相应的乘式: ; ; 结果学生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找到了根由:内是“不存在”;是“不唯一,可以是任何自然数”,所以零做除数没有意义。可见当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应抓住有力时机,及时给予点拨、诱导、“架桥、铺垫”等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清容,吕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