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38932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2023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努力把学校体育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培养之中,以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核心,以落实“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一、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一)教学实施情况我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初中学校每周3课

2、时,高中学校每周2课时,体育开课率100虹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始终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学校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多方开发课程资源,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课,使学生素养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

3、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我们把开展“阳光体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项目,以活动为抓手,以师生共同参与为目标,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挖掘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建立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联赛机制,全面提高师生身心健康水平。除全市面上的联赛、春秋两季的体育艺术节和运动会外,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做到了学生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特长、校校有体育特色。(S)体育场地建设及器材配备情况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活动条件明显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满足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要求。全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有专人负责管理,体育

4、场馆、设施管理得当。(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将体育成绩、健康状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指标。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健康体检工作,在校生全部覆盖,为学生体质健康成因分析和针对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二、工作特色与亮点(一)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各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成立各级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指导教师、体育经费”四个固定,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不定期地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将体育成绩、健康

5、状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指标。扎实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健康体检工作,在校生全部覆盖,为学生体质健康成因分析和针对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严格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与文化科考试占同等比值。建立了体质健康抽测制度,逐校抽查复核,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校长职级评定的重要指标。二是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把学生体质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区域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体育工作督导结果作为校长年度考核、职级评定、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调动了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对不能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在评优树先中实行一

6、票否决。三是健全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机制。各种大型体育活动均邀请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参与监管,防止群体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日常管理和体育教学活动中,各学校加强对体育设备设施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二)发挥教师一专多能,培养壮大体育师资队伍一是全面推行“草根教研”。为促进体育基层教师教学实践与理论水平共同提高,让科研贴近教学和学生,做到切实、有用、有效,我们以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发现的小问题为突破口,鼓励教师撰写体育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通过结集出版、推广表彰,有效激发起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二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近年来,我市以打造30位名校长、200位名师、2

7、000名骨干教师为目标,实施了教师专业成长“十百千万”工程。依托这一工程,我们组建了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教学虚拟教研室、体育学科研究会、教师文体协会等组织,深化学习研究,共享扩充优质资源,完善激励机制,使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体育教师脱颖而出,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管理干部的比比皆是,形成了典型带领、名师带动、骨干推动、群体齐动的局面。三是培养一专多能师资队伍。针对基层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们通过“聘、转、培”三条途径,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体育教师队伍。聘,就是人社部门统一招考和学校自主聘任专业师资;转,就是有体育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兼职任教体育;培,就是通过市

8、、镇、校三级教师在岗培训,提升现有体育师资水平和体育教学能力。重点在“培”上下功夫,“请进来,走出去”,改变体育教师片面专业化的倾向,做到专业知识全面、科学文化知识深厚、教育心理学知识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熟悉,在自己专业领域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调控能力、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达到新形势下学校体育“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要求。(S)注重师生共同参与,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健身行动一是特色引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健身121工程”,即每人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人人掌握2项健身技能,每人每学期进行1次体质测试。重新修订“阳光健身”实施方案,做到定人员、定活动内容、定场地、定活动时间

9、,注意“课内+课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三个结合,促进“体育艺术2+1”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多元化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趣性游戏与竞技运动相渗透的原则,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跳绳、武术、跳房子、踢建子、扔沙包、摔跤、拔河、击剑、马拉松长跑、竞走及各种球类等运动项目,做到“一校一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XX三中等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姜庄小学等10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朝阳中心园等10所幼儿园被评为国家足球特色幼儿园,银鹰文昌中学等3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豪迈高中被评为山东省羽毛球专项特色学校。二是协会搭台,全面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我市先后组建以体育、艺术为主的各类县级教师文体协会17个,各学校也开设相应的协会和俱乐部,配备健身、文化、娱乐器材,专门划出时间,让老师们走出办公室,以文体活动放松心情,调养精神,增强体质,提高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