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39033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科下册学教学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 .单元内容与结构概述: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本单元共8课,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

2、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8课,通过设计、制作、测试“我们的过山车”,综合应用单元学习内容。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2 .教学注意点:本单元需要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校购买或者师生自制教具、学具,如陀螺、溜溜球、发条青蛙等,每组至少一个,以保证开齐、开足探索活动。其中有些器材,需要教师做好课前测试和调整,以保证活动效果。如利

3、用工具箱里的防撞条和铁架台搭轨道,教师要事先知道那些配件如何使用;也可以购买软管对半剖开,学生更容易搭建,而且可自主确定轨道的长度。一些测量活动,不仅要求重复测量,而且要求分工合作、精确操作,如: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需要教师采用适宜方式,进行活动前的必要指导。本单元丰富而且有趣的探究活动需要学生离开座位甚至是离开教室去完成,教师要注重科学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该动则动、该停则停、该听则听、该议则议”的科学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1 .单元内容与结构概述: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在一年级“动物”

4、单元观察蜗牛、鱼等常见动物的基础上,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为主要线索,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更多动物的一生。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构建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通过不同阶段蚕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共8课,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的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2 .教学注意点:实施本单元教学要努力做到科学的立场与儿

5、童的立场相统一。基于科学的立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观察研究、收集和分析信息、交流探讨等探究能力;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探究能力。基于儿童的立场应采用设疑激趣、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等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儿童对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及生命周期的认识;应采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各阶段的天数并相加,利用工程的思维为蚕宝宝建一个“家”。由于蚕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为了和学生养蚕的进度保持相对一致,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科书的编排,与另一个单元的内容交叉开展,保证学生是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第三单元:太阳、地

6、球和月球1 .单元内容与结构概述: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学生在日常观察、课外阅读中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且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

7、探索。2 .教学注意点:本单元不涉及三个天体的自转、公转等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将在高年级有所涉及。要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宇宙。【学情分析】活泼好动、学习的专注度不高、自制力和意志力不强、情感和情绪容易受影响、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受兴趣影响等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普遍现象,但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依然浓厚。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一般的科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有很大的长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规范性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

8、意识,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比较弱,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所以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控,继续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落实教材内容的扎实学习。同时通过观察记录方法、语言表达的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可以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核心概念与内容要求】单元名称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物体的运动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

9、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13.工程设计与物化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动物的一5.生命系统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

10、描述生物的特征。生的构成层次物的特征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后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5.6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鲤等接触和感知环境。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动物从

11、生到死的生命过程。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太阳、地球和月球9,宇宙中的地球9.1地球是一颗行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8颗行星。9.2地球绕地轴自转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9.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10.地球系统10.2水循环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11.人类活动与环境11.1自然资源说出人类生活图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2、运动状态。能对动物进行简单分类;认识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

13、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探究实践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初步具有描述现象,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

14、能力。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J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措施】L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运

15、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2 .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3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实践牢固掌握科学概念。4 .要与家长多沟通,家校共同加强孩子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5 .采取多种的奖励措施,发挥多元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结合本册养殖动物的内容,可以过程评价,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证学生能持续且有兴致地完成长周期作业。6 .辅优补差:优秀的学生要求进行拓展阅读,特别是与

16、我们教材内容相关的拓展必须认真完成,并创设展示的平台。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小老师”在实验操作、交流与表达、作业订正等方面给予后20%的学生监督和指导,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教学进度】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12.5-2.11始业教育1-1运动和位置1课时22.12-2.181-2各种各样的运动1课时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课时32.19-2.25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课时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课时42.26-3.4机动1课时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7、1课时53.5-3.111-7我们的过山车1课时1-8测试过山车1课时63.12-3.18单元整理与练习1课时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课时73.19-3.25机动1课时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课时83.26-4.13-1仰望天空1课时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课时94.2-4.82-3蚕长大了1课时清明休息104.9-4.153-3影子的秘密1课时3-4月相变化的规律1课时114.16-4.22机动1课时2-4蚕变了新模样1课时124.23-4.293-5月球一地球的卫星1课时3-6地球的形状1课时134.30-5.63-7地球一水的星球1课时五一休息145.7-5.132-5茧中钻出了蚕蛾1课

18、时3-8太阳、月球和地球1课时155.14-5.20机动1课时单元整理与练习1课时165.21-5.272-6蚕的一生1课时2-7动物的繁殖1课时175.28-6.32-8动物的一生1课时单元整理与练习1课时六一186.4-6.10机动1课时期末复习一“物体的运动”1课时196.11-6.17期末复习二“动物的一生”1课时期末复习三“太阳、地球和月球”1课时206.18-6.24期末综合复习12课时端午休息216.25-7.1期末考试,学业评价227.2-7.8学年工作总结备注:L每个月安排了1课时的机动,用于学校大型活动的占用,如教研活动、春游、“六一”活动等。2,因“动物的一生”单元的学习需要和学生养蚕的进度保持相对一致,所以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内容交叉开展教学,保证学生是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