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39419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文明守纪 打造温馨家园.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规范文明守纪打造温馨家园在学生宿舍管理会议上的讲话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和探讨如何建设和管理好我们住宿生共同的“家”一一学生宿舍。对于住校生来说,有两个地方都很重要,一个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室,一个是我们休息的场所-宿舍。没有良好的休息就没有高效地学习,所以如何打造一个温馨安静文明的宿舍环境对同学们至关重要。下面我主要谈一下住宿要求、室长职责和同学们之间怎样和谐相处的问题。一、宿舍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从初中到高中,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习时间变长了,学习内容变多了、变难了;从走读到寄宿,又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需要自我调节,生活也需要自

2、理了。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寄宿生活,尤其是高一新生,在首次脱离了家庭的监管后,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方面的考验,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比以往更好,否则,寄宿也就失去了意义。目前我们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往往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如集体观念不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唯我独尊思想严重,怕苦怕累怕脏等。每次检查,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些宿舍脏乱差问题。一些学生卫生习惯不好,起床后不叠被子,学习和生活用品用具乱扔乱放,餐具不及时清洗,随地乱丢废纸果屑,墙面、门窗灰尘淤积,明星图片到处张贴,室内通气不畅,异味扑鼻。学生回到宿舍,玩手机的、听MP3的、乱打乱闹的、

3、大喊大叫的、吹口哨的、说脏话的、吸烟的、打扑克的、不按时作息的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陋习百出,宿舍成了学生自由散漫甚至撒野的场所。为了营造“文明、整洁、健康、温馨”的宿舍文化氛围,保证住宿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休息环境,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政教处制定了金乡一中宿舍管理若干规定、金乡一中宿舍管理条例、金乡一中宿舍室长职责和金乡一中文明宿舍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然而,再好的规章制度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和落实,都将是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上述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我们全体住宿同学的支持和参与,更有赖于在座的各位室长的付出和努力。说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室长,在寝室里,我们

4、除了做好份内的事,还得学会主动约束自己,发挥好榜样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俗话也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干部与同学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均更为其它同学所关注,因此,班干部只有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做好榜样,才能真正起到班干部的作用。因此,我向在座的寝室长提出以下“四化”,希望你们能做好带头模范,成为室友的表率,督促同室同学遵守:1、整洁美观化。其主要内容是内务整理,打扫卫生。谁都不愿意走进一个臭气熏天、脏乱不堪的房间。因此,我很希望同学们能勤洗脸、爱干净、讲卫生,并且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2、安静有序化。寝室是我们休息的场所,在寝

5、室里,我们必须做到不喧哗、不吵闹。就寝前,不许在走廊上追跑;熄灯后,寝室长应维持好纪律,不准同学交头接耳讲话。早晨起床后,寝室长应查看一下有无同学赖床,并督促他们赶快,切勿晨跑迟到。寝室长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宿管员老师反映。3、健康高雅化。近来,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吃零食。其实,睡前吃零食会增加胃、肠的负担,也减少大脑休息。久而久之,会对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我建议同学们吃饱正餐为主,多吃水果牛奶,少吃零食。4、团结友爱化。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一起应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若发现室友有不良症状,及时向老师反映或找校医求助。同学之间切勿因口角之争而拳脚相交,应多多帮助、共同

6、进步。二、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安全伴随左右。纪律要求1、要遵守作息时间。A、早晨起床要迅速,定时关门。B、不得随便进入宿舍C、熄灯后尽快进入睡眠状态。起床时间、进出宿舍门时间、熄灯时间要牢记。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回家需要班主任批条并及时上报宿舍管理员。2、在楼内必须保持肃静,不得追逐打闹,不得大声喧哗。3、寄宿生必须按指定床位就寝,不得窜寝。4、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5、不要往窗外倒水扔垃圾,也不要把水泼在寝室门口的走道上。7、到规定时间熄灯后安静入睡,不要讲话。一经发现严肃处理。8、寄宿生要尊重宿舍管理员,见面主动打招呼,要服从宿舍管理员的教育和管理,要尊重宿舍管理员的劳动

7、,不得以任何理由顶撞。9、寄宿生要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宿舍内不打扑克、不下棋、不赌博、不吸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不传播淫秽思想,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不准到网吧上网。10、晚自习后回宿舍途中要求(静、净、快),进入宿舍后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休息,注重团体精神(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打扰别人)11、就寝时禁止讲话、看书、玩手机等,睡觉以外的一切违规行为都严厉禁止。12、需要请假要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向班主任讲清楚请假事由,并由班主任与家长取得联系证实后方可离校。安全问题1、防火:不许将打火机、火柴、易燃物品放在寝室内,不准玩火、吸烟,严禁点蜡烛、点香、烧纸屑、不准私接电源插座和电器设备。2、

8、防盗:贵重物品、大量现金不要带到宿舍,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不要把非寄宿生和校外人员带到宿舍。3、不要攀爬到窗户上,睡上铺的同学上下床要小心,夜间上厕所要防滑、防跌,不追逐打闹。4、食品安全,不准吃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卫生内务方面1、春季,易发生流感,希望同学们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通风工作。有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向班主任或宿舍管理员汇报。2、舍长负责安排好寝室卫生内务值日表。3、每天值日生应认真积极打扫好卫生并整理好本宿舍的内务。奖惩方面1、宿舍管理员每天公布纪律内务卫生扣分情况,纳入所在班级量化考核。2、每两个月评比一次文明宿舍,并给予加分和表彰奖励。3、寄宿生如果违反寝室纪律屡教不改或受到处分,学

9、校可作出退宿处理。三、同学之间如何和谐相处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需要学会四种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也同样与其他人的交往分不开。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生活离不开与人的交往。然而,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却关系着他生活是否幸福。假如一个人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无疑他是幸福的。相反,假如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那么伴随他的必然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

10、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影响我们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下面五个方面同学们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应该注意和借鉴。1、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2、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

11、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3、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4、要宽容谅解。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J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5、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

12、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当然,这五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合于大众化的情况,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需要我们中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具体的来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力争使自己处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同学们,宿舍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学校良好的校风、管理水平和学生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是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希望各位室长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到位,切实发挥舍长在宿舍管理的重要作用,协调好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宿管老师的沟通,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做好宿舍管理工作。让我们一同携手,在美丽如画的金乡一中校园内健康、文明、美好地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