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9545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人际关系第五讲 大学生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人际交往技巧 三、教学难点: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四、教学过程: 1、首先呈现给大学生的是人际关系趣味测试; 2、在正文部分,是传递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知识、理念、策略、智慧的内容大学生涯中的人际关系; 五、作业处理: 设计“扪心自问环节”,是关注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的话题。 六、讲课稿: 引 言 你的人际关系状况很好是吗?你有知心朋友吗?你出现困难的时候有可以坦然求助的人吗?

2、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你吗?你肯定你的朋友对别人是充分肯定你的吗?你在朋友圈子里是个重量级人物是吗?熟悉你的人都说你口碑很好是吗? 如果前面的七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你知道我们是多么赏识你、敬佩你、爱戴你,请您赶紧去做别的重要的事情去吧。如果你的回答大多数是否的,你知道我们本章的内容就是专门为你规划的、设计的、撰写的,请跟我来。 趣味测试 1 人际关系趣味测试 温馨提示:请潜心阅读题目,然后立即回答,题目已经特殊处理,不会给你构成心理隐患。 1 写出你心中的五位好朋友的名字。好的标准是你有把握“对方认为你是他的好朋友”。 2 介绍两个与朋友建立友谊、和谐相处的锦囊妙计。这可必须是你自

3、己经常使用并且效果非常不错的。 3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综合实力比你优秀的人,你如何与这样的人交往? 4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综合实力比你差一些的人,你如何与这样的人交往? 5 你有异性中可以真诚交流的朋友吗?开列两个人的名字,注意不要以自己的女友或者男友充数噢! 6 讲出两个你所理解和认同的“人们为什么与朋友交往”的心理动因。 操作手册: 1 分数划定标准: 第1题,每讲出一个名字得1分,最高得5分; 第2题,每条锦囊妙计得2.5分,最高得5分; 第3题,回避交往,得0分,听候召唤, 得2.5分,主动接近,得5分; 第4题,回避交往,得0分,给予施舍, 得2.5分,主动关照,得5分; 第5题,每

4、讲出一个名字2.5分,最高得5分; 第6题,每讲出一个心理动因得2.5分,最高得5分。 2 测试结果解释: 总分30分;如果你的得分在8分以下,说明你的人际关系亟待提高;如果你的得分在8分15分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如果你的得分在15分22分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是适宜的;如果你的得分22分30分之间,说明你是人际关系高手。 3 提高人际关系水平的建议: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答案呼之即出。 正 文 大学生涯中的人际关系 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是通过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人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 “智

5、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研究结论充分昭示一个真理:人际交往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专业成长、校园生活和未来人生中担当重要使命。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系、学院、学校、社会之间等多空间、多维度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立体网络。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前期操练。一个没有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航行在壮阔的WY大海之中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理念,大学生会主动、自觉地尝试人际交往活动,并试图借助这样的活动发展交际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成为

6、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评价尺度。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许多人的生活经历中,还从来没有象大学时代这样明确地被设定为一种如此正当、合理和迫切的位置。大学生普遍处于处于向往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寻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和谐发展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的自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1 大学生人际关系平面透视 大学生在现实校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三大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1.1 同学关系 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之间可谓休戚相关相依相伴,一路同行;竞争合作,共生效

7、应。许多人才成长、创立事业的佳话都有“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飞扬的激情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无所畏惧的壮举。人才成长的雁群现象”和“丛林现象”都有力证明了一个事实:同学关系是大学时代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关系的建立维护是需要经验与智慧的。许多人为此体验了许多苦恼,乃至遭受伤害。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的人大致有两类: 一种典型情况是过分求全,处处忍让。这种人一味迁就别人。别人正当的要求他接受,别人不正当的苛求他也接受。有了意见也不肯提,怕伤了和气,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别人“报复”自己。看起来这种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其实在内心积蓄恶劣情绪,必然是

8、具有自我伤害作用。如果这种积蓄的程度超出其可能随的极限,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行为3 的发生根本就不是危言耸听的夸张,而是经常的上演的校园悲剧。例如,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的人则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少言寡语、不爱与人交往、退缩,或者出现少数极端不理智的行为,如伤害他人、自杀等。 另一种是自我中心,孤岛生存。这是因为个体对别人缺少宽容,心中只有自己。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存在和利益。这种人在群体中不容易被接纳,常常不受欢迎,是群体排斥和孤立的对象。 过分的忍让对身心健康不利,过分的自我中心同样不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朋友关系 大学时代结识志趣相投、心理相容的人成为朋友,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必然

9、走势和宝贵果实,是个体的人际关系发展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观测点。你有几个好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能够不假思索地张口讲出来,是一件特别让人有成就感的事。 大学时代的朋友关系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个人危难时,朋友是给你提供心灵庇护的保护神,你的消沉和悲观都会被悄然觉察,并于关键时刻实施拯救行动;春风得意时,朋友会为你发出真诚提示,让你从飘飘欲仙的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迟疑不决时,朋友是你理智把握机遇、大胆做出取舍进退的同行人。 1.3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大学生涯中最为特别的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聪明的大学生会借助求学之便,与学高可以为师、身正足以示范的优秀老师,寻求建立友好关系。许多成

10、功人士的经历中都有名师指点迷津、高人保驾护航的佳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得更远。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人是复杂的,大学生在选择与老师的交往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运用智慧和策略。特别提示:女大学生在与男性老师的交往中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和分寸盲目崇拜和不辨意图的师生交往,可能会结出难以下咽的涩果;男大学生与男性老师的交往中要注意克服同性相斥的本能妨碍,充分尊重老师、尽力收敛自尊。 2 大学生人际吸引的静态因素分析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人际吸引现象的出现不是飘乎不定的。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体现在: 2.1 熟悉度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同学彼此都会将喜欢的情感投向周围与自己有直接交往的对象,

11、并在其中选择交往或合作的伙伴。自然而然地,能够相互接触、彼此之间存在交往的可能性,4 就成了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也正是由彼此进入对方的视野,通过相互接触与初步交往形成的。 2.2 知名度 在一个大学生群体中,最有能力、最有主见的人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有的学生甚至于因为自己的出类拔萃反而失去了同学的喜欢与信任。表面化的原因很多,我们会习惯将其归结为骄傲自满,孤芳自赏之类的说法;深层的原因是:一方面人人都希望自己周围的人有才能,有一个令人愉快的人际关系圈。但如果别人的才能使人们相形见绌,则会产生心理压力。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惟妙心理所在。显然,出众的才华与被人喜欢的

12、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超出一定范围,可能会引发逃避或拒绝。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自尊心,都不愿意选择一个彰显了自己的无能和低劣的对象去喜欢。 因此,一个才能出众但偶尔有点小错误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比声名显赫的人更受欢迎。 2.3 形象魅力 外貌会引发明显的“晕轮效应”,使人们对有魅力的人的判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大学生集体活动中,那些最先受到关注的学生总是在同等条件下具有出色外貌吸引力的人,但值得重视的是,人们对美貌的人的其他方面会给予积极评价,但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时,反过来倾向于对其实施严厉制裁。美丽或者潇洒的外表本来是异性追逐的对象,如果被宠坏,产生优越感,遭受同学们的冷

13、落的日子就不远了。 2.4 品质修养 你是一个品质修养非常好的人吗?如果是,你会赢得同学、老师的赏识和尊重,这是一笔你终生享用不尽的个人资产,是你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基础上所向无敌的竞争力。即使一个言而无信、诡计多端、坑懵拐骗的垃圾人物,他都堕落到不相信有人还会做诚信君子的时候,他都期望别人不要象他一样无可救药。所以,中国人强调“谋一事,靠智慧;谋一生,靠品德”。无论一个人自身品质修养如何,都会喜欢品质修养好的人。 2.5 相似与互补 相似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共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与兴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宗教背景;共同的教育水平、年龄、职业、社会阶层;乃至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疾病

14、等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与相似相联系的是互补。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欢程度也会增加。大学生中,外向型的人喜欢与内倾性性格的人友好相处,相互欣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会欣赏那些克服困难求学的学生、依赖性强的人更愿意与独立性强的人交朋友等等。 5 3 人际关系中的动态心理效应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学业发展、事业成功的基础,你要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主动交往,塑造正面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

15、顺利进行。为此,必须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 3.1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效应,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

16、见你的诚恳。 3.2 首应效应 首应效应又称为陌生人效应,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这种初次获得的印象往往是今后交往的依据。“成见效应”与第一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印象往往是形成成见效应的基础,成见效应往往是第一印象的加深和拓宽。既要重视第一印象,又要尽量避免因第一印象而造成的认识上和用人上的错误。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要练就一身透过现象看本

17、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初次见到新同学、新老师,往往感觉不太符合自己的心愿。相处时间久了,原来的别扭的感觉逐渐消失。 3.3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又称为熟人效应,是说在与熟悉的人的交往中,最近发生的事情的印象更占优6 势,影响到我们对这个人的最新评价。例如,我们对一个一向印象很好的人,知道他刚刚做了一件比较差劲的事,这件事会让我们对他的评价明显下降;相反的,一个我们印象中很差劲的人,刚刚做了一件挺光彩的事,我们对他的评价会大为改观。 3.4 刻板效应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

18、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等等。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大学生以地域、性别、形象等等方面的类型划分看待同学关系、处理同学交往,且不论这种归类有无道理,都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色”的低级错误,这是智慧的选择吗? 3.5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存在的某

19、种先入之见,影响人们对当前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例如,你与某一个同学关系一向很好,你认为对方肯定会对你友善相待。于是,即使对方真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也会浑然不觉、不以为意,或者认为对方是无心之过,倾向于原谅对方。相反的,你对另外一个同学有不好的印象,关系比较糟糕,即使对方主动向你表达友好,你也可能不予理会。甚至认为对方是别有用心。如果人家对你真的不好,你更是会放大对方对你的恶意。 3.6 投射效应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

20、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该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4 人际交往模式分类剖析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7 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的价值定位,

21、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A式心理行为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B式心理行为模式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C式心理行为模式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D式心理行为模式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你自己是如何定位自己和他人的呢?让我们从下面的分析中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 4.1 A式心理行为模式 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同时认为人人比自己强的人,一定生长在一个否定的家庭、社区、学校环境中,你过去的经历中遭遇了太多的否定和打击。试想: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话,谁还会看上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话,谁还会尊重你?所以,“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的心态定位和人际交往道路上,你没有任何主动、成功、幸福

22、、快乐的感觉,快点清醒,接受心理辅导,改变自己的自我价值观念,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自卑和社交恐惧倾向问题。 4.2 B式心理行为模式 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人,早期的成长经历同样应该受到同情:是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人,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或者没有人肯定他是一个优秀的人。同时,这种人的悲哀在于: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也没有遇到优秀的人。于是,他会有这样的自我价值定位和对别人价值的评价:“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这种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不会去爱人也不能体验和接受他人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冷漠、尖刻、排斥、对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难以

23、改变的,因为自己没有主动的求助意向和内心动力。 4.3 C式心理行为模式 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自大、狂妄、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为充满优越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对别人好而别人对自己不好,并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把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人的责任。这是从小被家长、学校宠坏了的人。通常都有长期的鹤立鸡群的经历,习惯于没有竞争对手的生存状态了。“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的人是要吃苦头的,因为,没有人不讨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在高手云集的大学校园,这样的人在经历一些失败的经历后会自己改变自己的定位和对待别人的态度。 8 4.4 D式心理行为模式

24、理性、理解、宽容、接纳)成熟的、健康的是D式心理行为模式。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爱自己也爱他人。这种人未必是十全十美的人,却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物,善于发现自己、别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和谐的精神状态。 5 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5.1 自卑心理

25、自卑心理是个体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所致。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对自我形象不认同,觉得自己长的不好。或者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进入大学后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没有了,自己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原有的优越感一下子就成自卑感。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

26、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特别是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自卑严重的大学生,有以下心理缺陷:缺乏积极的自我形象。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掩饰自己的弱点;对一切事物敏感,因而很容易遭受挫折;倾向于超脱现实而陷入幻想世界,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有严重的孤独感;缺乏竞争意识。其实,自卑可能会成为个体

27、成长的重要能量由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 激活主体的补偿转换9 机制 转化为摆脱自卑的推进力。 5.2 怯懦心理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5.3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5.4 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

28、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5 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5.6 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5.7 自私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

29、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5.8 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6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策略 10 6.1 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有的人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周围人都乐于聚在其身边,这类人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结识许多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大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概念:“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心态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他们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为主的心理防御,因而言谈举止轻松自在,挥洒

30、自如。在这种人面前,很少有人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即使一些防御心理较强的人也会受其感染而变得轻松、开放起来。同学之间的交往,许多时候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作求得一种轻松感,所以能满足这一愿望的人自然会有一种吸引力。 6.2 塑造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

31、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

32、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6.3 善待自己,自信乐观 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 许多大学生与别人开展交往活动动力不足,这大致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象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11 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

33、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解读方式消极。有人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会是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 6.4 主动交往,热情大方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

34、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心理学研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

35、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6.5 真诚待人,互帮互助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才能和谐相处、精诚合作。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独舞和个唱式的行动注定难以支撑起一台精彩纷呈的大戏。于是,采取真诚待人、实事求是、胸怀坦荡、言行一致的策略,做出相互信任、尊重别人、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的行动,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日

36、常生活中的患难之交正说明这点。所谓“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锦上添花就不很重要。能容人者,为人所容。大学生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宽宏大度、礼让相待,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情感交流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良性发展和恶性循环。“眼里看到、心中想到、口上说到、手下做12 到”这“四到”,友爱成为平淡生活中的“调味品”,尴尬难耐时刻的“遮羞布”,艰难前行中的助手,成功花开之时的绿叶。 6.6 充分尊重,赞美赏识 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高低、能力大小、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在人类可以预知的未来都将持续存在。谁否认这样的事实,谁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人人都在处于自己的人生低位时,追求享

37、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要求受到同等的对待的强烈愿望。因此,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要力求做到: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尊重别人的爱好、习惯、风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在大学里,有一些

38、同学由于家境、容貌、见识等等原因而深藏一种自卑感,他们多么需要得到认同和鼓励!一句由衷的赞赏很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洒满阳光,甚至改变他们的整个命运。 7 优化人际交际的技巧 7.1 注意倾听 我们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把溜到嘴边的话讲出来。为此,我们会变得对别人讲的话心不在焉,甚至急不可待地打断对方的谈话。还有一种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既不允许别人插嘴,也不在乎别人是否感兴趣。这类举动赢得了一时的畅快,但也丧失了许多与别人深交的机会。可以说这种人有些自我中心的倾向。只谈论自己的人,所想到的也只有自己,这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更感兴趣。 其实,许多时候耐

39、心而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并不是委曲求全。深入的了解有赖于倾听,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倾听有助于我们从别人那儿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每个人充满感情所谈论的往往是其感受颇深的,这些对于弥补和增长我们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许多时候,冷静的倾听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比如在矛盾冲突中的一方火冒三丈、大发牢骚的时候,另一方也怒目圆睁,义正辞严。非但什么事也解决不了,而且常常是不欢而散。如果另一方耐下心来,不加13 评论、不加辩解地倾听对方说下去,对方就会渐渐平息下来,甚至主动开始反省自己;或是待其冷静下来后,再平静地讲清一切,效果一定强于冲动之举。 倾听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有反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言语和表情告诉对方你能

40、理解对方的描述和感受,可以使对方受到鼓舞。阐释,即把对方表达的含义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常常是有效的鼓励技巧之一。有意识地强化某一谈话主题可以引导谈话方向,使之更符合你的需要。当然,如果对方一味地高谈阔论那些你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话题而将你的暗示置之不理的话,你完全可以拒绝倾听。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7.2 自我表露 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

41、“有些人之所以不善谈吐,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所说的东西要么会被人们认为太平淡、太浅薄,要么被人们认为太虚伪。他或者认为自己不配和对方谈话,或者认为自己所说的东西多少有点不切场合。”“一旦人们打开心中的闸门,解除对自己语言的压抑,那么语言的交往便会兴旺发达,社会也会日见清新。”看来对那些表达有困难的人来说,应把谈话的目标放在内容表达上,而不应放在赢取别人赞美上。“没有人能够时时刻刻光照他人。靠冥思苦想是挤不出妙言警句的,富有哲理的词汇只有在我们不自以为是和思维轻松之时,才会自发地从我们的口中飞出”约翰d墨菲这样说道。表达的技能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提高。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

42、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7.3 巧用批评 当别人的错误损害了我们自己及周围人时,我们需要促其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好,好,好!”如果你不是出于贬低别人的目的,同时又能运用适当的方法,我们的批评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批

43、评应注意场合。批评要想奏效,必须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如果我们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别人,对方很可能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受损而不是自己的14 所犯的错误。因此,他会马上以敌视的态度来反击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自尊心。批评除了增加对方的反感和抵触外,不会有任何效果。第二,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 第三,批评对事不对人。比起一些具体的言行来,人们对自身的人格、能力等看得更重。如果批评含有贬低其能力、人品的意味,便容易激怒对方。如果在肯定其能力、人品的前提下指出其某一个具体方行的错误,他往往容易接受

44、。第四,批评应针对现在,而不要纠缠老帐。如果习惯于用“你怎么总是”之类的句型批评别人,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暗示对方:“你旧习难改。”“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很容易改掉。这样对方往往会有信心去改变自己”是一句金玉良言。另外,翻老帐的做法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一两件事可以归因于偶然,许多件事则更可能归因于人品,所以翻老帐等于在贬低对方人品。 7.4 善待批评 来自他人的批评激发起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常常是起而为自己辩解,甚至更加严厉地反击。这种态度和行为除了造成对自己的进一步伤害外,不是误伤他人的好意,便是让他人的恶意得逞。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赞赏我们。为此,我们

45、常常疲于讨好别人,或到处为自己辩解。这种活法很累,难以潇洒得起来。想想自己,我们会喜欢所有的人吗?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呢?事实上,除非你平庸至极,这样没人会注意你,批评也会少许多;否则,在你的生活中,批评将永远伴随你;你越是出众,受到的批评就越多。人们有许多动机批评别人,其中之一便是批评强者,指出强者的缺陷能满足自我可怜的自尊心,发泄嫉妒的恶气。对这类人,你的辩解、愤怒和痛苦正像一头在笼子里团团转的狮子,让他们看了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快感。 7.5 换位思考 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一

46、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这样的道理,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 15 扪心自问 本讲重点内容回顾和思考 1 你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为什么呢? 2 你自己的构建人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行动策略是什么?从本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3 回想一件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与同学的矛盾冲突,分析问题的成因,目前双方关系的僵局是否已经打破?运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问题?这件事对你后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影响?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