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9768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心理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业 成绩: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学院:软件学院 姓名:陈航 班级:12级软件设计三班 学号:1215115146 指导老师:孟凡锐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 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观念与看法,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有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分析,另辟奚径,,不仅有

2、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依赖于教育教学活动模式的变革。还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 一、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

3、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4、。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案例: 小 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

5、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克服心理嫉妒有以下几点: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6、。 2、学会宽容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3、学会理解 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4、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

7、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案例: 在同一个宿舍,有一个大学生学习很好什么都和很优秀,于是寝室3人都孤立了他,什么事都不让他参与,他应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分析室友要么是妒忌他,要么是他平时只在乎学习了,而忽略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给同学一种傲气,对人冷漠的感觉。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的话,建议换宿舍,因为妒忌你的人是不能和你成为朋友的,真正的朋友是为你的成就而骄傲,为你的成功而高兴的。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他应该主动融入群体,不要把自己孤立出去了,先从和室友的微笑开始吧,学会关心他们,他们

8、需要帮助的时候要毫不犹豫的帮他们,你当然也要提供一些让他们帮助你的机会,让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在你面前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 通过分析得出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大学生彼此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也是人际吸引或人际互斥的基础。只要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充分接近,他们之间就必然产生人际关系,那些时空接近而素无往来的大学生之间并非没有人际关系,只是人际关系较为疏远;少有交往却相安无事,说明他们之间的人际相处很好。就如升入大学后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较少,并不是人际关系消失了,而是不在同一空间交往少了。 态度相似, 是个体内部心理方面的,但个体之间的态度相似与否则是客观的。个体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观念和

9、意趣,容易相处和交流;态度迥异,个体之间难以找到共同的话题,相处、交往多有冲撞,如不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往往使人际关系失谐。 2、主观因素: 人际安全,所谓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诉说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往往人际安全得不到保证,感到自己被别人欺负、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弱点或劣势会暴露出来。因此在特定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条件性地局促不安,担心别人询问自己,也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大学生在感受不到人际安全的情境中,将会自我防御性地退缩或回避。 四、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强烈地渴求交往、

10、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塑造健康的身心和形成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因此,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紧迫,措施如下: 1、优化人格 改造不良人格,培养和优化良好人格,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大学生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所谓“吾日三省乎吾身”,发现和总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热情开朗、积极果敢、自信宽容等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同时,要善于向那些人际关系好的同学学习,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步提高,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2、提升校园文化建品位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

11、举办各种讲座联谊会和其他形式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这就使大学生既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又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群体氛围中协调、感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向纵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其他对策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的,仅仅依靠大学师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美好并学会爱;对社会而言,要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并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贫富差距,从而使大学生们能及早走出心中的阴影,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正常的交往中去。 五、结术

12、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人际交往心理学刘晓新、毕爱萍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问题研究姚晓燕甘肃高师学报第8卷第1期(2003) 3、试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罗建华、梁斌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XX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