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研究论文3000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研究论文3000字(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研究论文3000字个人工作技术总结 姓名:史婷 身份证号码: 申报科目:心理二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摘要:阐述了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流动变化快、宣泄性倾向、认同化选择和社区化形式等主要特点,分析了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一、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1.流动变化快 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
2、,情绪波动也较大,而网络世界巨大的空间,选择余地大,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身份隐蔽,人际交流的礼仪和规范约束较少,所以,大学生们常常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选择网站,或者任由鼠标顺着自己情绪的波动而游走、“冲浪”。情绪化的人际交往,使得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呈现错综复杂的情形。 2.宣泄性倾向网络空间相对自由、隐秘、虚拟,所以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宣泄的首选地方,主要表现为“情感宣泄”、“心理矛盾宣泄”和“思想矛盾宣泄”。(1)情感宣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调查显示, 18. 5%的大学生最愿意结交的网友是“异性”。不少人上网聊天、浏览的潜在动机在于寻找异性。校园网聊天“小包厢”内以女性
3、身份进入聊天室者往往受到男性网民的热情欢迎。在现实中,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因而他们通过网络来宣泄。男生的情感宣泄有性宣泄的倾向,而女生的情感宣泄更倾向于情感倾诉,具有细腻、缠绵和易于钟情的特点,这使她们容易在网上形成固定的交流伙伴,也成为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心理矛盾宣泄现实中大学生遇到各种不良刺激,容易出现迷惘、烦恼、失望、忧虑、悲伤、恐惧、愤怒甚至绝望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通常在现实中不能较好克服,又不愿“抛头露脸”咨询心理医生,往往采取通过网络人际交往过程进行倾诉、声讨、甚至攻击等宣泄自己的压抑心理。 (3)思想矛盾宣泄大学生处于
4、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经常会遇到“人生目的、意义”、“生活理想”、“社会发展与个人前途”之类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思想矛盾。而网络互动性的宣泄,既隐蔽,又可畅所欲言,所以成了大学生解决思想矛盾的“理想”途径。久而久之,这种宣泄伙伴的稳定化即形成一定的网络人际关系。 4.社区化形式 社区化形式是大学生网上交流相对稳定化的结果。网上交流受到信息选择限制,而社区的形成,与有限的信息选择相关。通常是由一两个发起人把信息告诉同学和朋友,这些同学和朋友又把信息告诉其他同学和朋友,由此,就初步形成一 个社区。以爱好、情感、利益、事业、理念等为纽带,经历认识、交流、认可、稳定等阶段,不少网友参加进来,
5、一个较大社区就形成了。社区化形式的网络人际交往形成了巨大交往空间,呈现了与现实人际交往的不同。 二、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积极影响,也产生着消极作用。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更广泛、更快捷的人际交往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网络把大学生带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中,使其社会接触范围大大拓宽,大学生在和世界各地网友的交往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和见闻,也增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不仅对其专业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他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增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平等意识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个体的社会身份、角色和地位都
6、只体现为一个网名,现实生活中贫穷或富有的个体,无论处于怎样的社会阶层,在网络人交往中都只能承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因此,网络人际关系实现了一种现实社会不可能实现的“虚拟”平等。“虚拟”平等给那些自卑的、怯于在现实生活中表达自我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同时,它也使那些优越感过强的大学生失去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的特权,从而强化他们的平等意识,认识到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3)促进了大学生角色实践和角色重建 大学生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是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担当起一定的角色。大学生在网络社区里与他人进行的人际互动中,也在扮演着相应的角色,实践自
7、己的角色行为。这样大学生便可以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习、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行为,从而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走出校园后更好地胜任自己的社会角色。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人际交往中全新理念的交汇、丰富资讯的传递、全球视野等,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知识更新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都大有益处。大学生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学习手段和途径,可以大大突破名师、教室、图书馆和校园的限制,在一个很宽广的环境中根据自身的爱好、志向选择学习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消极作用 (1)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冲击大学生的民族观念网络交流没有国界, (2)损害大学
8、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交往中的种种吸引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对网络的依赖。调,沉迷于网上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一些大学生把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追求移植到网络世界去,甚至逃避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而神往于“网交”,面对现实产生孤独感和抑郁心理。 (3)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网络交往中难以主导的信息自由,容易导致现实人际关系道德的失范。网络交往中良莠不齐的巨大信息量,常常使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少数大学生受其影响,在现实人际交往关系中道德失衡。 (4)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交往方式在网络普及前,大学生十分注重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集体的学习、生活和其他各种活动。今天的校园里,大学生这种传统的交往方式
9、正在慢慢改变,同学之间短话用QQ说,长话发e-mai,l电影各自看,“有什么新鲜事,大家都在网上聊。长时间的如此交往,必然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构建良好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因此,引导大学生进行以道德为约束的良性网络交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网上行为既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行为。一方面,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统一的网络人际交往规范,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网络交往的健康
10、发 展更需要建立在网民的良好道德基础上,因此,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应提倡并拟订具体的网络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守则,要在大学生的德育课中增加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和网络伦理观念,通过道德手段制约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引导大学生文明地进行网络人际交往,增强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2.重视网络心理教育,排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网络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对于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人格水平和心理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交往的即时性、隐蔽性特点,更便于进行团体咨询、心理互助和多样化心理辅导。3.树
11、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处理好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要引导大学生认识网上交往是一种虚拟交往,要善于将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和谐统一起来,网上交往发展的方向和结果都是要回归现实,网上交往只有融于现实社会中才有意义,加强网上交往的自我保护,防止上当受骗等。 4.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1)办好校园网,营造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知识、人才、息密集的优势,使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加强网上互
12、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问题 (2)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引导、激励和约束的功能。 (3)努力实现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是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更会对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要大力提倡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构筑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教学相长、互相关爱的师生人际交往氛围;其次是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4 建议 加强网络管理,办好校园网,增强吸引力要充分发挥高校知识、人才、信息密集的特点,使大学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根据大学生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生活和娱乐相关的版块,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把学生兴趣引导到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完善人格、增加文化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却又缺乏交往技能。因此,可以通过开设课堂、讲座,特别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鼓励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不断完善个性,塑造健康人格,达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