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人千字文赏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9921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山人千字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山人千字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山人千字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山人千字文赏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山人千字文赏析十驾斋说八大之千字文 八大的千字文作于67岁,这时,“八大风格”逐渐成熟,线条趋于圆润。较之晚期线条浑厚的楷书,此时锋潁多外露。 1、从线条特征上看,八大山人千字文线条的总体感觉属于“秀美”一路的,圆润、流畅、挺拔。这种感觉会让我们联想起王献之的洛神赋,尤其是戈勾,比如“誠”、“茂”,这种感觉更加明显。这个时候,八大对于俯仰向背的笔势变化比较用心。同一年在北兰寺做的行书轴也是同样的追求。竖画笔势,如“明”的四个竖,一直三曲,“千”的竖,“洪”的两个竖,“藏”草部的两个竖、臣的左竖,“霜”的四个竖三曲一直,“随”的三个竖,“此”的四个竖,“洞”的两个长竖,都是弯曲的,都有明显的弧

2、线。横画笔势如“天”的两个横,“晨”的第一横和第四横,“李”的第一横,“壹”的前两个横,“戎”的第一横,都有明显的仰势。2、方圆的变化。八大用笔,越老越圆,圆笔主要体现在下笔处与折角处,千字文以圆为主,偶尔有一些方笔掺杂其中,如“羌”的两个折画,“良”的横起笔与折画,“孟”的第一个折与前两个横的起笔,“罪”的第二横起笔。 3、还有个特点是大量用了减省、连带的行草书字形,如“斯”的右边“斤”,“别”的左部“另”,“臨”,“践”是纯草书字形,“難”的左部分,“短”的左右两部分,“德”的左部分“彳”与右边下面部分,都做了不同程度减省,这个现象在八大千文中普遍存在。 4、为了调节横画容易产生平板的感觉

3、,八大千文中常用短横化点、改变横的角度等方法,如“横”的前两个横明显向右下倾斜,“盟”的上部分“月”的两个横变成点,并有俯仰变化,“見”上面两个短横也采用同样招数,“增”的末横改变角度,“宜”的短横化点向下倾斜。这个方法也是比比皆是。 5、上下左右部分左右搭配上,也是招数很多,或一正一斜,或上开下合,或上合下开,或上下中轴线角度变化。 6、从疏密变化上看,似乎更钟情于上疏下密,这样的字很多,如“盈”、“恃”、“羊”、“空”、“美”等字。 有些字,因地制宜,在不同部位进行疏密处理。 7、在体势处理上,似乎也很钟情于向右的倾斜,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適”、“履”、“優”、“情”等。 8、某些偏旁,有习惯性的写法,比如“貝”,常把下面的小撇写成竖弯。如“實”、“傾”、“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