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9988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班下学期科学活动教案活动一:谈感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 3.引导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操作小筐(内放木积木、海绵块、小锯木板),每位幼儿两杯水(一杯染红色装热水,一杯无色装凉水)。 2、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车、毛绒玩具、鹅卵石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1.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 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 当看见一个东西

2、,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 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

3、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小结: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 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 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四、活动结束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

4、漉漉、毛绒绒等。 活动二:比较狐狸和狼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 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 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5、 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 活动三:多变的天气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活动过程: 一

6、、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高温天怎样避暑? 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雨天出门准备些

7、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活动四:种子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感知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2、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等。 2、餐巾纸、水果刀若干。 3、记录单。PPT 活动过程 一、介绍果实、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的植物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的是什么果实? 长得怎么样? 2、

8、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教师:你们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今年的南瓜吃了,明年想吃南瓜又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教师:有小朋友说可以再等它长出来,那我们到哪里去找南瓜种子呢?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结果。 二、探索记录、寻找种子。 1、教师:老师带来的南瓜我们找到了种子,哪你们想不想找一找你们带来的果实种子藏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 3、提问: 你果实的种子是在什么里面找到的? 种子长得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4、小结:我们发现了这些果实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 有的长在果肉里

9、,有的长在果壳里,有的长在果皮里。 种子长得各不相同,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不一样,种子真有趣! 三、幼儿模仿、种子排列。 1、教师:你们会学一学植物的种子,学一学种子是怎样排列的吗? 小组合作学一学,并让其他组的小朋友猜一猜你们扮演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 2、请幼儿模仿种子的排列。 3、小结:我们发现不同的植物种子,其排列的也是各不一样,有的一颗挨一颗, 有的对称排列,有的围成圆圈,还有的一排挨一排,像牙齿。 四、观看图片、了解作用。 1、教师:小朋友这些种子除了可以传播下一代,你知道种子还有哪些用途? 2、教师:除了今天我们在果实中找到了种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果实他们的种子 藏在哪

10、里呢?希望小朋友也能去找一找,好吗? 活动五:动物和天气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对探索天气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蚂蚁搬家 2、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动物能预报天气的兴趣。 1、教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能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 2、教师: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3、教师:小动物们知道天气要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1、观看下雨天蚂蚁上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在下雨天的表现。 2、提问:它们是谁?在

11、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3、教师讲述蚂蚁搬家的原因。 4、讲述 “蜻蜓”“燕子” 低飞的故事。 提问:除了蚂蚁能预报天气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5、请个别幼儿在大家面前介绍,鼓励幼儿说出与别人不同的内容,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图标记录幼儿讲述的动物。 三、教师请每组幼儿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幼儿讨论的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用展板的形式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怎样预报天气的,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布置成展板。 四、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成一首儿歌,并游戏。 1、动物世界真奇妙,它能预报天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

12、雨, 小鱼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飞要下雨, 蜻蜓低飞要下雨, 乌龟冒汗要下雨, 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 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 青蛙呱呱叫。 真有趣!哗啦哗啦天下雨。 2、小朋友扮演动物玩下雨的游戏。 活动六:动物之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

13、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大象 长颈鹿 鸵鸟 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耳朵最长的动物是: 兔子;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那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

14、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三、结束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活动七:用磁铁来开车 活动目标 1、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2、通过实验,观察用磁铁可以牵引汽车移动。 准备活动 活动纸、磁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观看动画片,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 我们周边哪儿有磁铁呢? - 磁铁都能吸引什么东西呢? - 如果磁铁和铁之间有别的物体会怎么样呢? 二、活动展开 说一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在纸上

15、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看一看实验顺序。 1)装饰一个汽车村庄。 2)在纸上画一个汽车,然后剪下来。 3)在纸上插一个曲别针。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1: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3、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 画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并装饰一下。你想让汽车行驶在什么样的公路上呢? - 画一画纸汽车,你想要画什么样的汽车呢? - 画完后,把汽车剪下来。 活动2: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 在纸汽车上插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磁铁放在画好道路的图画纸下面。 - 汽车会怎样呢? - 磁铁离得很近的话会怎么样? - 离远一点的话会怎样呢? - 如果想

16、要让汽车往前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后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 在汽车和磁铁中间再放一张纸,汽车还会移动吗? 活动八: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

17、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请小朋友帮助白

18、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白天先生”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画一本关于黑夜的画册送给“黑夜小姐”,他已经画好了几幅画,可是这样几幅能做成画册吗?我们一起来帮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活动九:食物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种动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从而理解生态平衡的

19、重要性。 活动准备: 食物链课件,幼儿集体绘画纸四份,四条食物链的图片,食物链头饰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从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引出话题。 2、交代绘画要求和时间。 二、初步探索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分析第一组小朋友的画。 引导幼儿找出: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因为食物而串在一起的链子关系。 2、分析第二组小朋友的画。 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来寻找画中的链子关系:海洋植物海洋小动物虾灯笼鱼鲨鱼。 3、分析第三、四组小朋友的画。 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从第三、四副画中寻找链子关系:蘑菇兔子狼;粮食老鼠猫头鹰。 4、分析总结出:食物链。 三、通过课件,感知食物链的

20、作用。 每条食物链中都有许多动、植物,假如少了一种能不能行? 在“庄稼蝗虫青蛙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 1、假如地球上所有的青蛙都没有了,蛇会怎么样? 2、蛇都死了,老鹰会怎么样? 3、蝗虫会怎么样? 4、到处是蝗虫,庄稼会怎么样? 5、庄稼都被蝗虫吃完了,会发生什么后果? 6、那么食物链中都有动、植物,能不能少一种? 7、总结出要保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四、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食物链的作用。 通过玩食物链的游戏,让幼儿更深层次的感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保持了幼儿进一步探索食物链的浓厚兴趣。 活动十:有趣的弹性 活动目标 : 1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及物体弹性

21、的用途。 2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 1皮筋、海棉、弹簧、橡胶做的小球等有弹性的物品若干。 2记录单每组一张 3生活中的弹性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弹性物品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来玩一玩吗?” 2、提出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桌子上的东西你可以用来捏一捏,拉一拉,玩好了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小秘密。 3、幼儿观察操作 4、请幼儿带着发现回到座位,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去玩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教

22、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边操作边回答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在玩材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桌上的东西在用力的时候他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的,不用力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叫物体的弹性,原来我们桌上的东西是又弹性的。 二、第二次操作,加深理解。 1、教师:“老师呢,又给你们在桌上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但是这次的材料有的是又弹性的有的是没有弹性的,要请小朋友来动动小脑筋把有弹性的物品找出来并记录在记录单上,但每组只有一张记录单要请一组小朋友来合作完成,并最后还要推选一名组长来介绍。 2、幼儿再次操作 3、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上来介绍发现的弹性物品 4、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进行总结,并将有弹性的物品放入篮子

23、进行归类。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弹性 1、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在平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品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补充或者丰富。如:沙发、床垫、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秤等。 活动延伸 : 1、教师出示一个弹力毽子引起兴趣。 2、教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你们想来做一个弹力小毽子吗? 3、教师指导幼儿学做毽子,并幼儿将做好的毽子拿到操场上玩。 活动十一: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

24、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

25、的震动的?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活动十二:油和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张用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海鸥头饰一个;图示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小海鸥:小朋友们,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轮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里,同时出

26、示油和水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油、水的颜色,他们的共性流动性。 2、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猜测,油到了水里会出现以下那种现象:油在水上面 油在水下面 油和水混在一起 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请你去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 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不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 三、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小海鸥:可是海上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当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呢?请幼儿进行猜测 2

27、、两名幼儿上前示范,用力搅拌油和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3、请所有幼儿操作:你也去试一试,到底是不是这样? 4、 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这次你们猜对了吗? 5、小海鸥: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们住的海水都弄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叔叔阿姨们现在把这些油都打捞起来了,海水又变干净了,现在我该回家去了! 四、延伸 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十三:有卡走遍天下 活动目标: 1、理解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能按照标

28、准进行分类。 3、大胆设计自己需要的卡。 活动准备: 1、收集自己在生活中常用的卡,并了解它的作用 2、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分类标记。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卡,了解卡的特征和运用。 1、出示银行卡。 1)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卡?你见过吗?你看到过怎么使用这些银行卡吗?有谁使用过吗?请小朋友说说看。小小的一张银行卡,里面就有钱,如果你想用钱,就可以拿银行卡到银行刷一下,就能提到钱了,说明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是越来越先进了。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银行卡好吗?有哪些一样的特征呢? 。 3)但是是不是随便一张银行卡就可以用了呢?还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了,还需要有密码,这个密码可不能告诉别人,也

29、不能让别人偷看,否则,你的卡里的钱就会被别人提走了。 2、出示超市的会员卡和购物卡。 1)这些卡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一些什么特别的标志或特征呢? 2)这些卡叫购物卡和会员卡,如果你想到超市买东西,拿着这个超市的购物卡,可以不用支钱直接刷卡就能买到东西了。如果谁有了这种会员卡,买商品能优惠,还能打折,我们即方便有省钱。 3、出示就诊卡。 1) 这种卡小朋友见过吗?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呢?对了,这种卡叫就诊卡,卡上都写着有就诊卡的字样,还写清楚了是哪个医院的,而且还有医院的标记呢。现在我们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有这个就诊卡,否则,挂不了号,医生就不给你看病,当然,也配不到药,瓶也不能挂了。

30、 2)和就诊卡一起用的还有一种卡,是新的一种卡,小朋友知道叫什么卡吗?对了,叫医保卡,有了这种卡,我们看病也能优惠,只要掏出一点点的钱,就能买到好多的药,病情严重的话住院还能报销。 4.出示充值卡。 1)这种卡是干什么用的呢?你见过吗?上面有什么一样的特征吗? 2)对了,这种卡叫充值卡。正面有充值钱币的标记,有的还标出了是多少钱。手机没钱了,只要买张充值卡,把卡上的号码和密码输入手机里,我们的手机就又有话费了,可以打电话了。 二、分类各种各样的卡。 1、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卡,这些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卡,你带来的是什么卡?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2、这么多的卡,我们

31、来给卡分分类吧,好吗?老师依次出示“银行卡”、“充值卡”、“优惠卡”、“其他卡”标志,请幼儿判断自己手里的卡属于哪一种卡,如果符合标志要求,就把他们贴到相应的长条纸上。 3、刚才小朋友把各种各样的卡进行了分类,真棒,那么我们在使用卡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呢?。是呀,这些卡我们要保管好,不能折,拿的时候要小心点,特别是有黑条的地方,不能用手去摸,更不能用锋利的东西去刮。千万不能丢,如果丢了怎么办呢?银行卡丢了就要马上去这个银行挂失,其他的卡丢了,就要去补办,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了。 四、拓展延伸,设计我想要的卡 1、刚才那么多的卡,基本上是我们大人用的,那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张自己的卡,能给自己带

32、来方便的卡呢?我们来设计一张好不好?想想你设计的卡可以在哪里用?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呢? 2、幼儿动手设计卡,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给自己设计卡,也可以给家人、朋友设计卡。 3、把自己设计好的卡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老师及时给它们写上名称。 活动十四:神奇的关节 活动目标: 1、 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2、 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

33、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2、 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再次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3、游戏“会表演的关节”。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的关节。大胆地在关节部位上用水彩笔画一样东西。如:小昆虫、小人脸等。然后动一动这些关节,发现关节上图形会一弯一伸的动起来。 4、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

34、游戏。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教师请幼儿观看他们的生活游戏录像,画面出现推、拉、拽的现象。 与幼儿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 容易发生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 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 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再次观看正确的游戏活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录像。 活动延伸: 1、创设“我喜欢的运动”墙饰,将制成的活动“小人

35、”由幼儿意愿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运动状态,并相应写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与家长沟通和宣传,注意在家庭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关节。提醒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活动十五:出生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小朋友了解人和动物出生,了解胎生和卵生的基本知识。 2、培养小朋友对妈妈的热爱之情,知道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妈妈。 3、萌发小朋友爱动物的情感,让小朋友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保护动物。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关于动物出生过程的

36、碟片,各种动物头饰、碟机、电视机、视频展台,幼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师:小朋友刚才唱的歌真好听,小朋友都喜不喜欢自己的妈妈?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长大,然后妈妈把我们生出来,我们就成了一个小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 二、基本部分: 师:小朋友刚才看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知道我们是怎样出生的,有谁知道小动物是怎样出生的呢? 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盘好看的碟子,请小朋友看一看,看的时候,要认真记住看到了什么,看见了谁,等会讲给大家听。 师:刚才小朋友看了电视里面有谁出生了? 师:小马是怎样出生的?

37、 师:鳄鱼是怎样出生的? 师:周老师再请小朋友看一看小马是怎样出生的,小马是直接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看马妈妈流了好多好多的血,马妈妈的肚子真疼呀,生出来了,终于生出来了。周老师告诉你们象小马一样的直接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叫胎生,我们人也是胎生的,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我们再来看一遍鳄鱼是怎样出生的?看有一个蛋,蛋破了,小鳄鱼爬出来了,原来小鳄鱼是从蛋里孵出来的,又有一只小鳄鱼出生了。周老师告诉小朋友,象鳄鱼一样,是妈妈先产卵,然后再把小动物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叫卵生。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许多卵生和胎生的动物

38、,我再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说一说,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知道了小动物出生的秘密,认识了胎生和卵生。 师:周老师要带小朋友玩一个找家的游戏,周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头饰,每人找一找,还想一想,它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周老师扮演地球公公。 活动十六:奇妙的七色光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观察中认识光的七种颜色,从而对光的现象产生兴趣。 2、培养独立操作的能力。 3、学习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种事物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一张大的彩虹图。三棱镜、平面镜、大碗;剪刀、七色盘、小棍、透明胶;相关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39、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看见过什么颜色? 2、你知道光是什么颜色? 3、猜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光的颜色? 二、实验:七色光。 实验一:美丽的光。 1、用三棱镜的平面对着太阳,可看见光透过三棱镜后折射在白纸上的各种色彩,从而了解光的颜色。 2、大碗里装上水,将镜子斜放在碗里,让阳光透过水照在镜子上并反射到白墙上,能看到七色的彩虹。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光的颜色。 实验二:吹泡泡。 1、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泡泡在太阳光下呈现出哪几种颜色? 2、人造彩虹:艳阳下,捏住水管口,使水呈雾状喷向天空出现彩虹,观察其颜色。 实验三:七色转盘。 1、师:你们看,这个圆盘静止时有哪几

40、种颜色?他们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如果让这些圆盘转动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呢?看看不同图案的转盘转起来有没有不同的色彩。 2、幼儿边玩转盘边思考:当七色转盘转动时我们的眼睛看见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小结:光有七种颜色,当它们一起飞快转动时我们会看到白色的光。 三、演示课件为幼儿介绍光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1、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 2、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 3、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小结:光的作用真不少。希望你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多动脑筋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长大后利用光为人类做更多更有益的事。 活动延伸: 1、观察泡泡画出彩虹或泡泡。 2、手工制

41、作:七色转盘。 活动十七:家用电器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观过商厦里的电器专柜,并实地进行观察、记录、询问。 2、家用电器的录像。 3、幼儿在家里寻找各种家用电器,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用电器的概念。 1、老师使用吹风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通过使用什么才工作的? 2、老师小结:我们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够方便我们生活、使用电的机器,我们称他们家用电器。 二、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你们家里面有哪些家用电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42、 2、幼儿介绍自己在家里寻找到的各种家用电器。 3、数数自己家里有几样家用电器,比一比谁家的家用电器多。 4、老师小结: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家用电器,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也有些什么用处呢? 三、交流各种家用电器的用处。 播放家用电器的录像,边看边讨论。 1、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它们的形状、颜色一样吗?为什么要不一样? 3、随机提问: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还有什么意见?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5、老师小结:家用电器用处可真大,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使用家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1、教师导入:家用电器使用时需要通电,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讨论:使用家用电器是有

43、哪些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联系生活安置各种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施老师要搬新家了,你帮我一起购买家用电器! 2、参观老师家有哪些房间? 3、幼儿分组讨论,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家用电器,然后安置在老师的新房里。 活动十八:找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会变成红色的现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白纸数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稀碱画了小动物的白纸,

44、问:“纸上有什么?”“有小动物隐身在白纸里,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请出来?”。 2教师演示: 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引导幼儿对水和酚酞进行比较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老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酚酞溶液,让幼儿自已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5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红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45、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 三、游戏:“捉小偷” 1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 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四: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活动目标: 活动活动十九:动物的尾巴 1、认识常见动物的尾巴,并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尾巴的妙用。 2、在活动过程中交流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参观动物园,了解常见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师:动物园里又来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仔细看看 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猜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