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054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 取放书包大班科学活动:取放书包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如何有序摆放书包”的问题展开,所涉及的数学经验包括相邻数、序数、单双数、正数和倒数等。活动旨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不断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中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探究数列规律的兴趣,进一步理解不同数列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让幼儿萌发有序摆放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能感知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尝试有规律地摆放书包。 2、体验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有序地摆放物体。 3、会观察自己和同伴的操作,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活动准备

2、 经验准备:能理解相邻数、序数、单双数的含义,能对1-20自然数列进行正数和倒数。 材料准备:人手一个书包、数字贴纸、摆放书包的柜子,图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给书包编号,渗透对数的顺序知识的复习。 幼儿各自背着自己的书包,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书包上悬挂着标志牌的颜色,根据红、蓝颜色分成两组。 师:你们小书包上都挂着什么? 幼:红牌子、蓝牌子。 师:请观察一下座位的安排,你知道老师想请你们怎么坐? 幼:按牌子的颜色分成两组坐。 师:好,那请你们找位置坐下来吧。 师:想知道每一排有几个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办法? 幼:点数。 幼:报数。 师:按顺序报数要怎么报?第一个小朋友报几?接下来呢? 幼:1、2

3、、3 师:如果要倒着报数又该怎么报呢? 幼:倒着报数。 幼儿通过正数或倒数确定自己的号数,选取相应的数字贴纸贴在自己的标志牌上。 本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与思考,解决“怎样坐座位”“怎样按顺序报数”“怎样倒数报数”等数学问题,从中培养幼儿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幼儿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摆放书包,感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观察书包柜的结构,感知其特征。 师:平时你们在幼儿园都是怎么摆放书包的。今天老师准备了书包柜,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几层?每层可以放几个书包? 幼:有两层,可以放16个书包。 师:你们想按什么样的顺序把书包放进

4、柜子里? 请幼儿根据讨论出来的方法来摆放书包。 师幼共同检查摆放情况,渗透对序数的复习。 师:我们来看看,书包都摆对了吗?5号书包放在第几层的第几格?还可以怎么说? 幼:在第一层,从左边数第5个格子。 这一环节是让幼儿了解书包柜的基础上回顾日常生活中摆放书包的经验-按照自然数的序列摆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活动中,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对序数的复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序数,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卡中的提示排序,并根据其顺序摆放书包。 引导幼儿按倒数顺序摆放书包。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卡,它想请你按什么顺序摆放书包? 幼:倒数的顺序摆放。 师:第一个数字是几?

5、第二个数字、第三个数字呢?最后的数字是多少?想一想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幼儿尝试按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教师观察幼儿的摆放情况,了解幼儿的困难和问题。 请能快速、正确摆放的幼儿介绍找到自己书包摆放位置的方法。 师幼共同检查书包的摆放情况,采用自己纠错、同伴纠错等方法调整摆放错误位置的书包。 在活动前,幼儿都能非常流利地说出“10、9、81”,然而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却表现出茫然的状态,无法按照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这反映出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只是停留在机械地诵读上,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如出现双层书包柜、不同号数的书包等干扰,就无法完成“按倒数的顺序摆放书包”的任务,本环节的目的就是创造

6、幼儿“按倒数的顺序摆放”的机会。 引导幼儿按单双数顺序摆放书包。 师:这张卡片又想请你按什么顺序摆放书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尝试按单双数的顺序摆放书包,教师观察幼儿的摆放情况。 幼儿操作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摆放的书包,发现问题并谈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引导幼儿根据相应指令要求,有序取回自己的书包。 师:除了按倒数的顺序、单双数的顺序来放书包外,还可以按什么样的顺序?请你们想一想,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发出指令,如“书包上的数字比5小的” “书包上的数字比10 大的”“书包上的数字是单数的”幼儿听指令取回自己的书包。 活动自然结束。 大部分教师会将“有序取回书包”作为一个

7、常规环节,而活动中教师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不同的指令“书包上的数字是单数”“书包上的数字比5小、比10 大的”让幼儿思考自己书包上的数字是否符合指令,从而进一步了解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活动反思 1、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下的数学学习。 我们都习惯于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选择教材,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来思考如何与生活联系,有时是否可以尝试换一种视角,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教材,分析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放大适合于本年龄班幼儿的知识点。本次活动就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下的数学学习,涉及的数学经验有相邻数、序数、单双数、正数和倒数等。从大班幼儿水平出发,放大关于序数、单双数的学习。活动以

8、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卡中的提示排列顺序,并根据其顺序来摆放书包,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不同数列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幼儿更真实地体验数学,自主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如果幼儿园数学教育能更多地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那么数学教育将摆脱以“传授”为主的高结构模式,呈现出一种更为低结构的状态。 2、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本次以生活问题的解决为线索,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提取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并进行新知识的建构。从“怎样坐座位”“怎样按顺序报数”“怎样倒数报

9、数”到“卡片上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能按图卡的提示顺序摆放书包吗”,基于问题解决开展的教学活动,问题成为教学的切入点,问题解决成为教学的目标,学习成为问题解决途径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教学中的“问题”有其深切的感受,由此引发的“教”与“学”能促使幼儿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参与其中,主动操作,积极提问。而从教学中获得的数学知识、方法和经验又能帮助幼儿直接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上,这样的教学有意义且富有实效。 3、数学学习中教师的适时介入。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幼儿由于存储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的水平、速度与学习风格的差异,其应对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活动中有的幼儿能观察书包柜的特点、起始的位置, 按图卡提示的规律找出自己书包摆放的位置,而有的幼儿只能是盲目跟随别人,无法进行判断。如果只是让幼儿停留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感到该数学问题已经超过自己的能力阈限,或者屡次尝试都难以解决问题,其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从而放弃。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介入,认真观察与耐心倾听,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重获问题解决的信心和方法,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幼儿的相关数学经验得到进一步概括和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