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117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练兵大比武中医药复习题中医基础复习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 1、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2、辨证论治的概念是什么? 答: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 3、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哪些? 答: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4、阴阳学说是怎样一种学说? 答: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

2、宙本原、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5、阴阳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答:阴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阴阳交感相错、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五个方面。 6、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7、尚书洪范中是如何论述五行的? 答: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8、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人体发病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防治。 9、

3、“藏”与“象”的概念各是什么?两者关系如何? 答:“藏”是指居藏于体内的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等;“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也涉及内在脏腑的解剖形象及其通应的自然界的物象。“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10、心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心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11、肝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1 答:肝脏的功能主要有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12、脾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4、 答:脾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运化、主升举、主统血,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3、肺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肺脏的功能主要有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14、肾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体、窍、华、志、液各是什么? 答:肾脏的功能主要有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主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15、精的含义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 答: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精可以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泛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5、所有有形物质,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精还可以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精为先天之精,后天水谷所化的精为后天之精。 16、如何理解六腑“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生理特性? 答:六腑的功能主要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泻”是输送,“泻而不藏”是输送传化水谷而不使之滞留的意思,“实”是可以被水谷饮食充实,“实而不满”是尽管可以被水谷饮食充实却不会壅塞不通的意思。 17、奇恒之府包括哪些脏器? 答: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18、气的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答: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对人体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和营养作用。 19、什么

6、叫气机?气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答:气在人体中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中,流行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发挥其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和营养的生理作用,维持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气的这种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以及肺宣发则浊气出,肺肃降则清气入,等等。 20、元气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功能如何? 答:元气根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化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始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功能主要为推动和调节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人体脏腑组织 2 器官的生理活动两大方面。 21、血的概念是什么?其生成及

7、功能如何? 答: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生成于水谷精微,肾中所藏之精也是血液化生的重要来源。血液的生成与脾胃、肝肾、心肺有关。血循行于脉中,与心、肺、脾、肝等脏器有关。血液的功能主要为营养滋润周身,并是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22、津液的概念是什么?其分类如何? 答: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可分为津和液两类,其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并能渗入血脉,化生血液的称为“津”,质地较稠浓,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濡养作用的称为

8、“液”。 23、经络的概念是什么?经络系统的组成如何? 答: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组织、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道。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和连属体系三部分构成。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为正经、奇经、经别三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连属体系是十二经脉与筋膜、皮肤的连属部分,包括经筋和皮部。 24、十二经脉如何命名?其循行规律是什么? 答:十二经脉的名称包含手足、阴阳、脏腑三个要素。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为足经。主要分布在四肢外侧且与腑相连属的经脉为阳经,主要分布在四肢内侧且与脏相连属的经脉为阴经。阴经与阳经分别分为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9、与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其在四肢的排列顺序是:太阴经、阳明经在前,厥阴经、少阳经在中,少阴经、太阳经在后。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25、奇经八脉指那几条经脉?何以称“奇经”? 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经八脉不直属脏腑,且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26、张仲景对病因学说的贡献是什么?其内容如何? 答:张仲景在黄帝内经三部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分为内所因、外皮肤所中和其他等三类,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

10、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3 27、中医外感病因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中医的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疫气两大类。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致病特点有外感性、季节性、环境性、相兼性和转化性。疫气的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而易于流行,发病急骤而病情危笃,一气一病而症状相似。 28、七情是哪几种情志变化?中医是怎样认识七情致病的?致病特点如何? 答: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致病指机体受到过于强烈、过于突然或过于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机体能够调节的限度,从而发生气血紊乱,阴阳失调的过

11、程。七情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称“七情内伤”。七情致病的特点表现为直接伤及脏器、主要影响气机、常致形神俱病等。 29、饮食失调致病和劳逸过度致病分别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饮食失调致病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三个方面。劳逸过度包括过劳和过逸两个方面,其中过劳致病又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和久作劳损四个方面。 30、瘀血的概念是什么?其致病特点如何? 答: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凝聚形成的病理产物,既指脉管中凝滞不行之血、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也指脉管中血行不畅。瘀血致病的特点主要有阻滞气机、瘀阻脉管、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等,其病证特点则多表现为疼痛、肿块、出血、紫绀

12、、舌象异常、脉管异常等。 31、邪正盛衰和疾病转归的关系如何? 答:邪正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可能表现为正胜邪退、邪去正虚、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等五种情况。 32、阴阳失调表现为哪几种情况? 答:阴阳失调可以表现为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五种情况。 33、气病和血病的病机主要有哪些? 答:气病的病机主要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其中气虚、气陷、气脱属于虚,气滞、气闭、气逆属于实。血病的病机主要有血瘀、出血、血虚和血脱,其中血瘀和出血属于血液运行失常,血虚和血脱属于血液亏虚。 34、内生五邪的概念是什么? 答:内生五邪之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

13、气血津液失调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由于病起于内,因称“内生五邪”。内生五邪主要指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 35、内风的病机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内风包括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痰瘀生风以及脾虚生风等。 4 二、背诵黄帝内经及医德古文原文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2、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春伤于风 , 夏生飧泄 ; 夏伤于暑 , 秋必痎疟 ;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14、,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5、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6、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7、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8、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9、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5、,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10、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三、医学史复习题 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分为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实用经验发展时期、理论总结与探讨时期、传统延续与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等五个阶段。 2、中医学学术体系形成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的成书。 3、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情况怎样? 答: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见于周礼天官,该书将医学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5 4、最早记载五行的是哪部古书? 答:是尚书。在尚书洪范中有

16、“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的记载。 5、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时代,书名首见于哪部书?包括几个部分?共多少卷?多少篇? 答: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书名首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包括素问、灵枢经两个部分,共十八卷,八十一篇。 6、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答:可以概括为强调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三个方面。 7、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内容与成就有哪些? 答: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载录医方269首,用药214种,丰富了药剂学内容与理论,被称为“方书

17、之祖”。 8、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是哪部书?其作者是谁? 答: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是脉经,作者是晋代的王叔和。脉经对前代和当时的中医脉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整理,奠定了后世脉学发展的基础。 9、针灸甲乙经是怎样一部著作?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针灸甲乙经是晋代皇甫谧所著的针灸学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该书的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人体腧穴,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针灸临床治疗经验。 10、肘后救卒方的作者是谁? 答:肘后救卒方的作者是东晋的葛洪。 11、雷公炮炙论是怎样一部书?其作者是谁?主要内容如何? 答: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步炮炙专书,作者是

18、南朝刘宋时期的雷敩。其书分上中下三卷,载药三百种,系统载述各药的炮炙方法。雷敩被后世尊为炮制业的鼻祖。 12、孙思邈是哪个时代的人?其现存主要医学著作有什么? 答:孙思邈主要生活在隋唐时期,其现存主要医学著作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13、新修本草是怎样一部书? 答: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时由*主持,在原有本草书基础上修订编纂的本草专书,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全书五十四卷,分为正经、药图和图经三部分,载药844种,比欧洲著名的纽伦堡药典早了八百多年。 14、经效产宝是怎样一部书?其作者是谁? 6 答: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专书,其作者是唐代的昝殷。 15、饮膳正要是一部什么样的医书

19、? 答:饮膳正要是元代忽思慧编集的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 16、宋代陈言在病因方面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陈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外因为六淫,内因为七情,劳倦、虫兽等为不内外因。 17、宋代王惟一对在针灸学方面有哪些贡献? 答:王惟一的贡献是:设计制造针灸铜人,作为教学和考试之用,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创举;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腧穴657个,对针灸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18、宋代钱乙在儿科方面有哪些贡献? 答:钱乙撰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系统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方药,对后世儿科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 19、金元

20、四大家是哪四家?他们各是什么派? 答: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 20、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几位?其代表著作各是什么? 答:明清时期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四、方剂学 1、方剂和治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手段。简而言之: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何谓“八法”? 答:八法是清代医家程松龄根据八纲辨证提出的八种治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佐制药的含义是什么? 答:制药是指能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物的毒性,制约君、臣药物的峻猛之性的药物。如小青龙汤中配

21、五味子敛肺止咳,可防止麻桂发散太过,耗散正气;白芍敛阴和营,防辛散温燥耗伤阴液。均属佐制的用法。 4、方剂的加减变化形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方剂的加减变化形式有三种:药味的加减、药量的加减、剂型的更换。药味加减必然引起配伍关系、功效、主治的变化;药量加减虽不一定引起配伍关系的变化,但必然会引起功效、主治 7 的变化;剂型更换虽不引起配伍关系和功效变化,但主治病证有轻重缓急的差别。 5、汤剂的优点是什么? 答:汤剂的优点:吸收快;起效迅速;加减变化灵活,能照顾到具体病人和复杂多变的病证治疗需要。 6、丸剂的优点是什么? 答:丸剂的优点: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比较方便。

22、 7、特殊的煎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常用的特殊煎法有六种:先煎:介石类药物宜先煎,如磁石、石决明、龟板、鳖甲等;泥沙含量大的宜应先煎,如糯稻根;有些毒性较大的药物亦需先煎,如附子等。后下:芳香类药物宜后下,如砂仁、薄荷等。包煎:细小种仁类或含有泥沙量大的药物,为防止药液混浊,减少对消化道、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需先包煎,如车前子、赤石脂、旋覆花等。另炖:某些贵重药材,为充分保存其有效成分,可另煎或另炖,如人参、羚羊角等。烊化:胶质、粘性大的药材宜烊化,如阿胶、蜂蜜、饴糖等。冲服:某些芳香药或贵重药,成药,自然汁等宜冲服,如麝香、牛黄、紫雪丹、生藕汁等。 8、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

23、治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方均有发汗解表作用,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麻黄汤中有麻黄、杏仁,发汗力强,且能宣肺平喘;桂枝汤中有芍药、大枣、生姜,发汗力弱,但能调和营卫。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无汗、喘咳,苔白脉浮紧;桂枝汤主治风寒表虚,恶风汗出脉浮缓。 9、简述银翘散的组方配伍特点。 答:一是大量辛凉之中配小量辛温,既增强解表透邪之力,又可使寒而不遏。二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芳香辟秽同是并用。 10、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辛散温燥与寒凉滋腻同用,汗而峻,寒而不滞;药备六经,治通四时,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11、何谓“逆流挽舟法”? 答:针对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治法。外邪从表陷里,

24、治以辛散解表之法,疏散表邪,使肌表疏通,里滞亦除,下痢自止,称为“逆流挽舟”法。代表方剂如败毒散。 12、简述逍遥散的组成、功效和主治。 答:逍遥散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作用。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临床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神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8 13、简述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 答:半夏泻心汤配伍特点: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苦降辛开以调气机,补泻兼施以顾虚实。 14、简述芍药汤的用药配伍有何特点? 答:芍药汤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气血并调,通因通用。 15、清胃散中黄连配升麻有何意义? 答:黄

25、连清泻胃火,升麻清热解毒,升散郁火。二者相伍,降中有寓升,黄连得升麻,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16、简述阳和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阳和汤配伍特点:温阳与补血同用,祛痰与通络相伍,滋而不腻,散不伤正。 17、试分析四君子汤的制方原理,并说明其组方特点。 答: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方中以人参为君,益气健脾,补脾胃之虚,以助脾运化。白术燥湿健脾,与人参相须为用,益气补脾之力益著。茯苓渗湿健脾,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补、燥、渗泻同用,补中有泻,补不壅中,泻以助补,温而不燥,平补不峻。 18、简述参苓白术散的

26、组成、功效和主证。 答: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莲肉、薏仁、砂仁、桔梗、甘草。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胜的泄泻。症见脘腹痞满,肠鸣腹泻,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苔白腻,脉虚缓。 19、简述归脾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元肉、酸枣仁、远志、木香、茯神、甘草、姜、枣等组成。组方特点:气血并补,以补气为主,重在补气以生血;心脾同治,但重在健脾生血以补心;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补不壅中。 20、简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及配伍特点。 答: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配伍特点:三补三泻配伍。三补配三泻,补大于泻,以泻

27、助补;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 21、凉开剂组方配伍有何规律? 答:凉开剂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常配伍以下几类药物:一是清热解毒药;二是化痰开窍药;三是镇静安神药;四是熄风止痉药。 22、简述“凉开三宝”的区别。 答:凉开三宝指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治疗热闭证邪热偏盛,身热较重;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热闭证兼有肝风内动而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 9 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热闭证而痰浊偏盛昏迷较重者。 23、活血剂中为何常配伍行气药? 答:气与血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运行赖气的温煦推动,才能周流全身,环周不休。故活血剂中常配行气药,使气

28、行血行。 24、血府逐瘀汤由哪两首方剂加减变化而成?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答: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加减变化而成。方中活血与行气相互,气血并治;祛瘀与养血同用,祛瘀而不伤正;升降兼顾,既可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25、黄土汤用药配伍有何特点? 答:配伍特点:寒热并用,刚柔相济,标本兼顾,温阳不损阴,滋阴不碍阳。 26、十灰散中配伍大黄的意义是什么? 答:十灰散中配大黄作用有三:一是清热降火,引热下行,以治病本;二是炒炭存性,有收敛止血之功;三是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27、风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风证治疗: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8、如何理解“治风先治血,

29、血行风自灭”的含义? 答:风邪入中经脉,使气血不畅,脉络阻滞,故症见皮肤瘙痒、疼痛、麻木、皮疹等。故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常配养血活血之品。一是畅旺气血,通行脉络,使营血周流全身,以滋养肌肉筋骨,从而达到消除病证的目的;二是活血活瘀,促进气血的运行。气血流通,则风邪易散,增强祛风散邪之效;三是可防风药之温燥,使祛邪而无伤正之弊。 29、镇肝熄风汤中重用牛膝的意义是什么? 答: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逆所致的类中风。牛膝,归肝肾,入血分,性善下行,方中重用以引血下行治其标,并能补益肝肾以顾本。 30、简述藿香正气散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藿香正气散由藿香、苏叶、白芷、半夏、厚朴、陈皮

30、、桔梗、白术、茯苓、大腹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本方诸药配伍,表里同治,升清降浊,邪正兼顾。 31、三仁汤中配伍杏仁的作用是什么? 答:三仁汤中配伍杏仁宣利上焦肺气,使气行则湿化。 32、茵陈蒿汤主治何种黄疸?其临床特征是什么? 答:本方主治阳黄,系因湿热内蕴,薰蒸肌肤所致。临床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33、真武汤中配伍芍药的作用是什么? 10 答:真武汤中配芍药意义有三: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肌肉动。 34、二陈汤中的“二陈”指什么?方中配伍乌梅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陈汤中的二陈指半夏、橘红。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

31、与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用后方知功效奇。方中用乌梅敛肺止咳,防温燥化痰之品祛邪伤津。 35、健脾丸有哪些药物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肉豆蔻、山楂、麦芽、神曲、砂仁、陈皮、木香、黄连、甘草组成。本方以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消补兼施,补大于消,补而不滞,消不伤正。 五、伤寒论 1、“伤寒”的涵义有哪几种? 答:“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害之类也”。狭义的伤寒,则专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外感疾病,如伤寒论伤寒例曰:“条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难经五十八难指出:

32、“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有五”之伤寒是指广义之伤寒,而后言伤寒五种之一的“伤寒”即是狭义的伤寒、 2、何谓传变?六经病的传变有何规律? 答:传是指病情循一定的方向发展。传的规律有:循经传:如太阳病传少阳病再传阳明病等。越经传:如太阳病传阳明病,或传太阴病等。表里传:如太阳病传少阴病、少阳病传厥阴病等。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了疾病性质的变化;其变化无规律可循。 3、三阳病的热型各是什么? 答:太阳病为发热恶寒,阳明病是但热不寒,少阳病是往来寒热。 4、什么叫并病?什么叫合病? 答:两经或者三经同时受邪而发病者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33、、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等。凡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称为“并病”。如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并病、少阳阳明并病。 5、伤寒论论述炙甘草证的主要脉证是什么? 答:炙甘草汤证的主要脉证是心悸,脉结代,可伴有气短乏力、心烦失眠、盗汗、大便干燥、面色无华、舌淡少苔等症。 6、阳明病下法有哪些?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阳明病下法有和下、缓下和峻下、润下和导下。其代表方剂分别是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和蜜煎方。 11 7、阳明病的病性特点是什么? 答:阳明病的病性是里热实证。阳明主燥,为多气多血之经,邪入阳明,胃肠功能失常,邪以燥化,燥热亢胜,津液耗伤,病变以里热实为特征。

34、8、“胃家实”的含义是什么? 答:“胃家”指病位在胃、大肠,也有解释包括阳明所属的经络和脏腑。“实”是指邪气盛。“胃家实”从总体上揭示了阳明病病位、病性、阳明病主要证型和病机。 9、阳明病在什么情况下禁用下法? 答:阳明病经证,宜用清法而禁用下法。有表证未解时不宜用下法。腑实未成,阳明中寒证,伤寒呕多病机向上者,阳明病病位偏上见于心下硬满者,阳明病邪热熏蒸于上者,皆禁用攻法。 10、治疗阳明经证三个清法是什么? 答:阳明病的三个清法是:栀子豉汤的清宣郁热;白虎汤的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猪苓汤的养阴润燥,清热利水。 11、阳明蓄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发热,消谷善饥,健忘,黑便,舌暗,有瘀

35、斑,脉涩。 12、“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其“一证”是指什么? 答:指反映少阳病机一两个主证而言,即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主证。 13、少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机、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答: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邪结半表。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代表方剂:小柴胡汤。 1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临床表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15、太阴病的脉证特点是什么? 答:手足自温,脉浮而缓。 16、何为格阳证?何为

36、戴阳证? 答:格阳证:又称格阳于外证。少阴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于内,格拒虚阳浮越于外,以至于呈现出里真寒外假热之象。如手足逆冷,下利清谷,烦躁口渴,身反不恶寒为主。戴阳证:又称格阳于上证。少阴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于内,格拒虚阳浮越于上,以至于呈现出里真寒而上假热的之象,以面赤为主。 17、少阴病热化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机、治法、代表方剂是什么? 临答:床表现:心烦不得眠,苔黄,舌绛红,脉细数。病机: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 12 交。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 18、桃花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便溏下利,腹中隐痛,喜温喜按,大便下脓血,色暗秽臭不堪,小便不利,并见畏寒肢冷

37、,精神不振,但欲寐,脉沉微细。 19、怎样理解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答:由于热邪郁伏有深浅,四肢厥冷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异。热邪郁遏愈重,则四肢厥冷愈甚,热邪郁遏愈较轻,则四肢厥冷亦微,因而从四肢厥冷的程度,便可推知里热的轻重,所以有“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20、伤寒论在什么情况下用吴茱萸汤? 答:伤寒论中用吴茱萸汤有三条。阳明虚寒“食谷欲呕”243条;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条;厥阴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呕吐涎沫,头痛”378条。 六、温病学 1、什么是温病? 答:温病是指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38、 2、温病病名是祖国医学哪部著作中最早提出来的? 答:最早提出温病病名的著作是内经。 3、清代温病学“四大家”都是谁? 答: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4、简述温病的特点。 答:有特异性致病因素-温邪;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5、温病和温疫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二者是隶属关系,温疫隶属于温病。因为温病是一切温热性质外感热病的总称,而温疫也具有温热性质,是温病中具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大流行的一类外感热病。 7、卫气营血辨证是谁创立的? 答:是清代温病学大师叶天士创立的。 8、什么叫卫分证?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答:

39、卫分证是指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导致卫气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类证侯。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13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9、什么叫营分证? 答:营分证是指温邪犯于营分,引起以营热阴伤,扰神窜络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 10、何谓“透热转气”? 答:透热转气是营分证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清泄营热之中,伍以辛凉透泄之品,翼营分邪热透转出气分而解的一种治法。 11、血分证的病机、证候表现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答:血分证病机是热盛迫血、热瘀互结;证候:身热,躁扰不安,昏狂谵妄,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辨证要点是:斑疹,出血见症,舌质深绛。 12、吴鞠通提出的三焦分治原则为何? 答:治上焦如

40、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13、何谓风温? 答:风温是指好发于春冬季节,由风热病邪引起的,初期以肺卫表热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14、温病后期应用青蒿鳖甲汤的证侯特点为何? 答: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等。 15、何谓暑厥? 答:是指暑邪猝中心营而闭窍昏厥之证。 16、吴鞠通提出湿温初起治疗有“三禁”,请问是哪“三禁”? 答:是禁下、禁汗、禁润。 17、叶天氏提出卫气营血四个分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七、金匮要略 1、温经汤除治疗崩漏外,还用于治疗那些病证?

41、答:温经汤除治疗崩漏外,亦可治疗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以及月经不调等病。 2、金匮要略前22篇方药剂型有哪几种? 答: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熏剂、洗剂、坐药、外敷剂。 3、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有哪些? 答: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并确立了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创制了配伍严谨、用药 14 精当、疗效可靠的经方。 4、金匮与伤寒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两书均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异同点:金匮是一部诊治内伤杂病的专书,而伤寒则是以外感热病为主的专书;治疗上金匮重视扶助正气,伤寒则重视祛除邪气。 5、“上工治未病”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答:治未病指治未病之脏腑,即高明的医生治疾病可能受到传变的

42、脏腑,从而阻断疾病的传变,即既病防传。其理论依据即整体观念与五行学说,因五脏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6、为什么“五脏各有所得者愈”?“各随其所不喜为病”? 答:由于五脏生理特性不同,故喜恶亦不同,五脏病得其所宜之气、之味,可安脏气而祛病也;病人所厌恶的饮食、居处则可能使病情加重。五脏病总护理原则是:近其所喜,远其所恶。 7、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外湿宜微汗除湿,里湿宜利小便,这是治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8、金匮治虚劳用药为何重甘温扶阳? 答:由于病至虚劳,多是阴阳气血俱虚所致

43、,若在治疗上用辛热之品温阳则损阴,阴柔之品养阴则碍阳,此时,必须调补脾胃,用甘温之品建立中气,中焦阳气振奋,则气血生化有源。 9、何谓“缓中补虚”? 答:“缓中补虚”是指大黄蛰虫丸能缓消瘀血,使新血渐生,可达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0、为何治肺痿从中焦入手? 答:遵内经“虚则补其母”之旨,由于脾胃位于中焦属土,为肺金之母,故治肺痿可从中焦入手,亦即培土生金法。 11、你对“阳微阴弦”是如何理解的? 答:“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脉象与病机的概括,“阳微”指寸脉微,即上焦阳虚,胸阳不振;“阴弦”即指下焦阴寒水饮内盛。“阳微”与“阴弦”同时并见,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为

44、上焦阳虚,下焦阴邪内盛,阴乘阳位,痹塞胸中或胃脘所致。 12、温下法的代表方剂是什么?其证候表现如何? 答:大黄附子汤是温下法的代表方剂,主治寒实内结证。其证候表现有:胁腹疼痛,拒按,大便不通,口气清冷,脉弦紧等。 13、痰饮有四,其脉证有何不同? 15 答:张仲景将痰饮病的分为四大类: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痰饮的病位责之胃肠,由饮停肠胃所致,主症为肠间饮声鹿鹿,身体消瘦,或见心下痞满,呕吐,眩悸;悬饮病位在胸胁,为饮悬胁下而致,主症为咳嗽牵及胁下疼痛;溢饮病在肌腠,为水饮溢于四肢肌肉之间,主症为四肢沉重,疼痛;支饮病在胸膈,为水饮停留胸膈,肺失宣降,以致咳嗽气喘,倚床呼吸而不能平卧。 1

45、4、为什么要“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答:痰饮主要为脾肾阳虚,水饮停聚所致,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若阳能运化,饮亦自消。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 15、试述水气病的三大治则? 答:对水气病的治疗,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制定了发汗、利小便、逐水的三大基本原则。腰以上肿,病位属阳,在上近表,当用汗法,使停留在身体上部的水气从汗液排出;若腰以下肿,病位属阴,在下属里,当以利小便为法,使潴留在身体下部的水气从小便排泄。如果水气壅盛,深固难化,则非发汗、利小便之所宜,又当用峻下逐水的方法荡逐水邪。以上三法,亦即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治法的具体体现。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