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160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 把握孔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意义。 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力求读得好,背得快。 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脉络。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 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 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

2、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 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2.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大同社会的部分特征吗?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 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6遍,课 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结合。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 “现代社会”的比较,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 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 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是你们中考必须要考的,那么你们有谁知道古时候那些考生要考上举人、状元,他们和你们一样必考的科目是哪些,请问有谁知道?我们今天上的大道之行也就选自“五经”中的礼记。PPT展示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初读课文,读通全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一生范读,读后评价。 附: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谋闭而不兴PPT展示 3.归纳总结通假字、

4、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重点字词解释。 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举,选拔 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古今异义 男有分,女有归 盗窃乱贼而不作 一词多义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词类活用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谋闭而不兴 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谓大同。 倒装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重点字词解释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讲信修睦:培养 c皆有所养:供养 d男有分:职分,指职业 e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f不必藏于己:私藏 g谋闭而不兴:发生 h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4.翻译全文 5.提问: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PP

5、T展示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 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 6.听课文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请同学们在停顿明显处用斜线标出来。PPT展示 7.请一生范读,读后评价。 8.齐读课文,把握节奏,读出韵味。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回答 1.“大道”“大同”各指的是什么? 。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安居乐业。 大同:可以理解

6、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有分,女有有归”。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开放性题目。明确“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质都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

7、风貌。 5.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呢? 三、联系实际,探究文本。 1.大同社会在今天实现了吗? 2.我们今天的社会与大同社会有什么共同点吗? 3.其实,在课文之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由来。请同学们根据 这段话谈谈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 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迫切希望 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不难理解,孔子意在建 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 理的地方。“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 生活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 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洪秀全、康有为、谭嗣 同、孙中山等都受过它的启发。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 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