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0315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有以下四种:运动性失语:病人不能说话,心里明白,对别人的话能理解。感觉性失语:病人能表达,但出现逻辑错误,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话。命名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出用途,就是说不出名称。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又不会说。 失语证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语言的康复训练就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1.1 运动性失语 对完全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如让病人用喉部发“啊”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到“吃饭”、“喝水”、“好人”等单词,也可出示

2、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尚无特效药物专门作用于语言中枢。因此,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然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最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句子,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1.2 感觉性失语 这类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盆,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

3、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法即家属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1.3 命名性失语 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1.4 混合性失语 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2 如何了解失语病人的

4、感受及需要 可从病人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并利用实物图片法、手势法、文字书写法等,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病人沟通,具体方法如下。 2.1 手势法 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2.2 实物图片法 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2.3 文字书写法 适合无书写障碍的失语病人。 在教病人说话过程中,对病人要热情、细心、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对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的病人,应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发“啊”,或用嘴吹哨来诱导发音。然后让病人学说常用

5、的最熟悉的单字,如吃、喝、好等,再教病人讲双音词、短语、短句,最后说长句。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看图识字或与实物相结合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不完全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讲话费力,或讲不清楚,这种病人常常词汇贫乏,只能讲单词或单句。这种病人训练比较容易,主要是耐心地教病人学会更多的词汇和锻炼语言肌肉的运用技巧。通过多读(报纸或书)来练习舌的灵活性。 对于感觉性失语的病人,可以用视觉逻辑法或手势法来训练。视觉逻辑法是让语言与视觉结合,促使语言功能恢复。比如给病人端上饭,放好勺子,并告诉病人“吃饭”,反复刺激,让病人理解。手势法就是训练者用手势与语言结合起来,比如“洗脸”,同时用毛巾示意抹脸,病人

6、会很快理解而主动接毛巾洗脸。 混合性失语的病人训练较困难,训练时需将说、视、听结合起来。如让病人洗脸,既要说“洗脸”,又要指着毛巾和脸盆,并要做手势抹脸给病人看,如此反复进行。 失语症状严重的病人语言训练需反复刻苦地练习,病人要有信心,训练者要有耐心。鼓励病人主动练习,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语言障碍恢复的很好,甚至完全康复。 语言训练 每个脑瘫患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训练方法只是给予脑瘫患者语言训练师的一点建议,其他要靠训练师与家长的灵活运用。而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恢复患儿的交流能力,根据语言障

7、碍的原因即评估训练如下: 构音器官的训练 语言训练的前提就是只有当舌、唇、额以及软腭的运动范围、运动力量、运动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已完成,才能进行发音训练。 1张合嘴巴的训练:训练师要准备壓舌板、棒棒糖或其他幼兒喜歡的食物。而嘴巴的运动有做出张口和闭口的动作、会连续张合嘴巴。这些活动的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在患儿吃点心、进餐的时间进行指导,或在与患儿互动时随机和患儿一起练习。而且这个方法可以在家里实行比较方便。 为了使患儿嘴巴张合能灵活,可以按摩患儿臉部和口腔周围,使他脸部肌肉能放松。 如果患儿不会主动张口,可以: a.用棒棒糖或其他患儿喜欢的食物,去吸引他张口。 b.側面或面對面用食指、

8、中指和大拇指三指來控制幼兒的下頦,協助把患儿的嘴巴張開。 c.把压舌板放入患儿嘴里,轻轻压下,协助他把嘴巴张开。 如果患儿嘴巴闭合能力不佳,可以: a.把食物放在下嘴唇处,使患儿必須把上嘴唇靠合,才能吃到食物。 b.进行唇部控制的口腔运动,增加他双唇闭合的能力。例如:在幼兒吃棒棒糖時,施外力把糖往外抽,幼兒為了吃糖必須用力把它含住,这时双唇必須用力闭合,这是一很好的双唇闭合运动。 c.側面或面对面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三指來控制幼兒的下頦,協助幼兒把嘴巴閉上。 面对着患儿示范连续闭合双唇的动作,並且發出如巴、巴、巴的声音,吸引幼兒的注意,鼓励幼兒模仿著做。 2嘴部动作的训练:要准备各式各樣吸引孩

9、子的玩具牙刷、鏡子先观察患儿在一般生活中。是否会做/a/u/的嘴型、会最撅嘴动作、会模仿无声吹起的动作、会模仿两颊鼓起的动作。这些活动的训练方法如下: 平日在各種生活状况下,随机要患儿多练习运用嘴部。例如,和人再見時,示范亲脸和飞吻的动作,鼓励患儿照著做;過生日吃蛋糕前,有人受傷或打针后擦上碘伏后,要患儿跟著一起吹干;玩吹泡泡的活動時,要幼兒多練習;称赞患儿的時候,亲患儿一下,並要他回親你;照相的時候,要幼兒做出一字嘴形等。 老師和幼兒一起在鏡子面前,老師示範各種嘴形,要幼兒跟著模仿。如果幼兒不會,老師可以用手幫忙,或教幼兒方法,之後再讓幼兒自己練習。 安排個別或小組活動或遊戲,進行各種嘴部動

10、作的練習,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 a.玩開火車的遊戲,可以教幼兒替火車配上聲音。 b.和幼兒一起玩辦家家酒的遊戲,製造情節,讓幼兒有機會練習嘴部動作。例如,讓幼兒帶娃娃一起刷牙,裂嘴喊,鼓臉頰假裝漱口,再喂娃娃吃飯,幫他把飯吹冷,然后喂完亲亲他等。 c.让患儿吹小风车、吹羽毛、吹泡泡等活動。 d.用兩根細木棍排成軌道,把乒乓球放在中間,要幼兒把將乒乓球從一頭吹到另一頭,老師或另一幼兒再把球吹給他,來回吹著玩。也可以用一盆水,把乒乓球來回吹。 3舌部动作的训练:而在做训练时要准备鏡子、巧克力醬.麵糊.海苔.果凍等食物 、湯匙或壓舌板等物品来训练舌的左右移动、舌头的前后移动、舌头舔上唇、舌

11、头舔下唇、舌头舔左右嘴角、舌头你在口内做上下移动、舌头往上伸到上牙后面、舌头绕嘴唇做圈圈。具体方法如下: 利用幼兒的用餐或點心時間,老師故意把食物沾在幼兒的上唇、下唇或左右嘴角等部位,並以湯匙頂端或壓舌板觸碰目標位置,引導幼兒用舌頭把食物舔入。老師可以加上口語描述或動作示範,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以湯匙引導用舌頭做舔左右、上下、繞嘴唇等連續動作時,讓幼兒的舌頭隨著湯匙,完成連續動作。 教幼兒把舌頭在口內做上下移動、往上伸到上牙後方的動作,先讓幼兒看著老師的示範,再模仿著做。必要時,可以要幼兒看著鏡子做,或者老師手戴軟塑膠手套,用手指伸入幼兒嘴裡協助舌頭移動。 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同時給幼兒視覺

12、線索與觸覺線索,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舌頭動作去做動作。等幼兒較熟練後,再逐漸減少協助。例如,只以視覺線索引導幼兒,減少觸覺線索。更可以進一步在沒有食物的情形下,僅以視覺線索引導幼兒模仿舌頭的動作。 患儿企图做或做成功了,都要給予鼓励获奖励。 4唇齿动作的训练:唇齿动作包括上齿咬下唇、下齿咬上唇。在做训练前也要准备,壓舌板、湯匙、鏡子、海苔、果醬、巧克力醬、麥芽糖等食物作为引导。 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 老師和幼兒一起在鏡子前面,讓幼兒可以同時觀察到老師和自己的口腔動作變化。 教上齒咬下唇的方法:首先要幼兒張開嘴巴,老師先用壓舌板輕輕壓住幼兒的下唇,再將壓舌板小心往幼兒口內伸進幾公分,然後要幼兒用牙

13、齒咬住壓舌板並閉起嘴巴;接著老師再將壓舌板慢慢往外抽,讓幼兒直接用上齒咬住下唇。 教下齒咬上唇的方法:用壓舌板輕壓幼兒上唇,再將壓舌板小心伸進幼兒口內,要幼兒用牙齒咬住壓舌板並閉起嘴巴;接著老師再把壓舌板慢慢往外抽,讓幼兒直接用下齒咬住上唇。 等幼兒學會在輔助物的協助下,可以模仿出上齒咬住下唇或下齒咬上唇的動作之後,再去除輔助物,讓幼兒看著鏡子或不看鏡子,反覆練習。此時,老師一面再示範,一面用口頭說明動作。 練習的同時,可以用海苔或麥芽糖等食物沾在幼兒的下唇,鼓勵幼兒以上齒刮取食物;或者是沾在幼兒的上唇,鼓勵他以下齒刮取食物,藉此提供幼兒練習的機會。 幼兒企圖做或做成功了,都要給予鼓勵或獎勵。

14、 呼吸训练 不恰当的呼吸方式,主要是因为腹肌、胸肌与颈肌力量分配不当;所以一个良好的姿势亦有助达到正常的呼吸速率。在语言训练中这种呼吸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安静呼吸速度异常,节律异常的训练 让患儿仰卧,两上臂在胸前交叉,语言治疗师将手放到患儿双上臂的上面,根据患儿正常发育年龄给予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压迫其胸部。 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会拒绝用一定的姿势持续训练,语言治疗师可以采取与患儿一起玩的形式。从患儿的背面顺应患儿的自然姿势用两手放在患儿的肋骨上用一定的速度压迫肋骨 2.胸腹部呼吸不协调的改善训练 在呼吸或发音的同时,治疗师用双手压迫胸廓。或者个别情况下,可以有胸肋弓处用腹带系住,限制胸

15、部运动,从而促进腹部的运动。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预防胸廓异常扩张的呼吸类型的发生,尤其在幼儿期骨骼发育未成熟阶段,经常在肋弓处系腹带效果很好。 3.进行深呼吸及吸气的控制练习 将鼻口同时堵住,屏住呼吸,在一定时间后急速放开,从而促进深呼吸。 让患儿取仰卧位,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用大腿的一前部压迫腹部,然后迅速伸展下肢,使腹部的压迫迅速解除,从而促进患儿的深呼吸。 对有一定理解能力年龄偏大的患儿,可以给予口头指示“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的呼出去”还可以与语言治疗师一起模仿 可以用吹口哨、吸管、吹泡泡等游戏来训练。 4.口鼻呼吸分离 堵住患儿的鼻子,令其用口呼吸,然后用手堵住患儿的口,令其用鼻呼

16、吸,反复训练用吹、吸来进行训练 5.促进发音及发音持续的训练 促进患儿在深呼吸或吸气后呼气的同时发音。在训练期间,治疗师有意识地设定一定的游戏场面,促进患儿进行声音的模仿。 在进行上述训练时,要采取抑制异常姿势反射措施后进行,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如出现肌张力增高,应停止训练,降低肌张力后再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一般2030min为宜。 发音训练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发音与语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而母亲常能通过哭声的响度、音调来分辨其不同的原因。而脑瘫患儿的哭、叫、笑行为,不但有益发展控制喉头的能力,同时可学得声音。那么对于那些发音异常的患儿来说,发音对语言是相当重要的。 1. 发音训练

17、首先发双唇音p、b、m,发双唇音时,患儿可以通过视觉、听觉作用,听着治疗师发出音,用眼睛看着治疗师的口型,反复模仿,在训练中不断鼓励练习口唇的张开闭合动作,每秒3-5次以上,如果达不到要求,语言训练师可用手指帮助患儿闭合口唇,帮助发音。 其次要进行软腭音k、g、h的训练,要求舌头不触及上腭,进行发音训练,患儿可采用仰卧位,两脚向胸部屈曲,稍后仰卧或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头稍后仰,躯干稍后倾,治疗师可用手指腹轻压舌根或舌板限制舌头触及上腭或用手指轻压下颌处同时鼓励患儿发音,当手指或压舌板拿出时则发出k、g、h音。 最后进行齿音,舌齿音t、d、n、s训练时患儿的姿势非常重要,可以采用仰卧位,四肢伸

18、展,治疗师托起换而的头部,略前屈;或患儿取俯卧位,双肘支撑,使头部前屈或头与躯干呈一条直线;或患儿取坐位,两手支撑躯干,头略前屈。总之不论取哪种姿势,都必须使头前屈,头前屈时才能使下颌受到由下至上的压迫使下颌被动的上推,训练师发音的同时要患儿模仿,或用手指固定舌,然后发音训练。当呼气经过鼻腔时的发出n音。发音训练从双唇音开始,即p、b、m,再与元音的结合,形成pa、ba、ma,最后是元音、辅音、元音结合形成apa、aba、ama、等,逐渐过渡到单词与句子或短文。 2.持续发音 训练时吸一口气,尽可能延长发音时间,由单个元音过渡到2-3个元音,逐渐增加,反复练习,持续发音。在训练时要求患儿做鼓腮

19、、吹起、呼出的动作,对发音很有帮助。 3.做克服鼻音的训练 脑瘫患儿由于软腭运动的减弱,发音时咽腭部不能闭合,将非鼻音发成鼻音,这种鼻音化的构音的清晰度而难以听清楚,影响语言的交流。所以对脑瘫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做克服鼻音的训练,方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如吹蜡烛,吃口哨,吹喇叭等游戏,或训练患儿用力发“啊”音或“卡”音,这样可促进软腭肌收缩和上举,增强软腭肌张力及运动机能,促进咽腭部正常闭合,克服鼻音。 1. 训练患儿控制音量、音调与韵律 脑瘫患儿由于运动性构音障碍,发音的音量小,音调低,没有变化,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要训练患儿控制音量度,变换音量,如由小变大,有大变小,一大一小交替进行

20、,扩大音调范围,从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音调进行训练,为培养一定的韵律感,可用节拍器配合调节发音的韵律。 其他方面的训练 语言障碍者的康复治疗是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治疗,除了构音障碍的训练治疗,还要进行如下工作: 1.注意发音的体位与时间,因为脑瘫患儿常常存在着躯体稳定性差,不能独立或前倾拱背的异常坐位姿势,从而影响患儿的发声。因此,要注意体位。一般认为俯卧位或仰卧位利于发声,如果取坐位时,一定要有稳定的环境,躯干左右对称。例如全身伸展姿势的患儿,训练者应抑制患儿全身伸展,使其髋关节、膝关节在屈曲的状态下,抱着患儿或使患儿坐着训练发声效果会更好。多数学者认为发声的时间早晨或上午比下午。晚上效果好,患

21、儿的周围气氛一定要安静,训练发声时绝对禁止兴奋性的音乐,电视或旁边有很多人在一起做游戏。 2.发声训练与进食动作同步进行,因为摄食时口腔内的咀嚼运动、舌的搅拌运动对将来的发声是有利的。 3.注意牙齿及齿列的整齐,因为牙齿对发音及声音的共鸣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注意治疗牙齿的疾病,纠正齿列咬合不正。 4.鼓励患儿发音,建立信心,努力创造多发音的环境,增加理解语言的机会,例如日常生活中每做一件事情,如洗脸、穿衣、进食时,可用不痛的图片给患儿看,并同时发音让患儿重复,指出时间、方向、地方、地点、数量、区别大小、多少、高低、上下、左右、轻重的关系,充分利用患儿的视觉、听觉功能,并把患儿放

22、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对智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5.常常给患儿提出问题,让患儿理解后再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最简单地回答“要”或“不要”,或做点头,摇头的动作表示。 6.扩展法:根据患儿训练的内容,患儿的接受能力,可用患儿说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如当患儿会说“我”字时,可引导扩展成“我是宝宝”这个完整的句子。 7.训练是要常常给予必要的提示,示范动作,如拿出一个实物香蕉,说出名字,让患儿跟着学习香蕉的发音,体会香蕉的实物感觉,然后不用实物,只用语言的提示,引导出语言的发音,或者训练师只是拿出图片,患儿看到后就可以发出香蕉的声音,并会说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成员的名字

23、。 语言训练的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脑瘫患儿要早期发现孩子有无语言障碍,如有障碍的话,最好早期开始干预与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早期发现有语言障碍的患儿是训练的关键期。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期开始治疗。 2.评定准确,针对性强 语言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估,了解言语障碍的类型以及障碍的程度,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要定 期的评估,了解训练的效果,或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治疗计划。 3.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言语训练的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如果患儿的听、说、读、写等功能均有障碍,就应该从听理解力开始,重点应该放在口语的训练上。治疗内容及时间的安排要适当,避免患儿出

24、现过度的疲劳。 4.及时反馈,增强信心 根据患儿的训练反应,强化其正确的反应,不断给孩子鼓励,淡化错误的反应。 5.患儿主动参与 言语训练的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过程,需要患儿的主动参与,训练师和患儿之间,患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是训练的重点。 6.形式多样,长期坚持 教育要持之以恒 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 语言训练的形式 1. “一对一”训练: 即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儿的训练方式。其优点是患儿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刺激的条件容易控制,训练的课题针对性强,并可以及时调整。 2.集体训练 治疗师可以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组成小组,开展多项活动。为的就是逐步接近日常交流的真实情景,通过相互接触,减少孩子的孤独感,把学会的语言在实际中和其他孩子有效地应用。 2. 家庭训练 应将制定的训练计划介绍和教导给家长,让家长也可以帮助患儿做简单的训练,让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