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594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规范知识培训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特点及主要内容介绍,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卫生部2012年4月5日发布2012年8月1日实施,2,特点,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理念:先清洗、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法;方法:低温灭菌方法、新的化学消毒剂如邻苯二甲醛等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有关标准一致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如将原来的手术器械灭菌、缝线的灭菌等归类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3,特点,删减了按照科室归类进行消毒的有关内容,充实了消毒技术的内容,突出重点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消毒管理方面的要求,4,特点,删除了以下内容:1二溴海因2内镜

2、的消毒灭菌3医务人员手消毒4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5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5,特点,删除了以下内容:6口腔诊疗器具的消毒7织物的消毒8污水的处理9污物的消毒10尸体及相关环境的消毒,6,特点,增加了以下内容:1 管理要求2 清洗与清洁方法 3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4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5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6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方法,7,特点,增加了以下内容:7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C.4)8邻苯二甲醛(C.8.2)9 碘酊(C.12.2)10 煮沸消毒(C.16)11 流动蒸汽消毒(C.17)12 过滤除菌(C.18.1)13 微波消毒(C.18.

3、2),8,主要内容-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6清洗与清洁方法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8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9,主要内容-目录,11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12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4清洁用品的消毒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附录B(规范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10,主要内容介绍,3 术语和定义(30个)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去除诊疗器

4、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11,3 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12,3 术语和定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

5、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13,4 管理要求,新增加内容应制定消毒与灭菌制度,并具体落实。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14,4 管理要求,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11的规定。,15,4 管理要求,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

6、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应根据本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需要,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16,4 管理要求,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从事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17,5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新增加的内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等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等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应遵循本规范11的要求。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

7、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18,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并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9,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20

8、,职业防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因子职业暴露。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燃烧和爆炸。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黏膜损伤。处理锐利器械,防利器伤。,21,微生物监测,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 使用中消毒剂每月检测一次,22,空气采样,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将平板放在各点处,打开平板盖,扣放于平板旁暴露规定的时间,盖好、无菌巾包好立即送检,23,开盖顺序 出门收集顺序:门口(盖收联合),室内面积30M2,

9、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布点顺序:门口,24,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个点,布点顺序:门口 开盖顺序:门口,收集顺序:,25,室内面积:50M280M2 设:4角及中央8个点,布点顺序:门口 开盖顺序:门口收集顺序:门口,26,暴露规定的时间15分钟,手术一区、手术二区、日间OR、特诊OR、麻醉科、器官移植一区、器官移植二区、骨髓移植、血液一区、血液二区、MICU、SICU、神经外科ICU、烧伤外科、产房、生殖中心、胎儿医学中心、新生儿室、PICU、神经ICU、心外ICU、心儿ICU、CCU、心导管室、静脉配置中心、放射介入OR、PET-CT,27,暴露规定的时间5分钟,肾二区、腹透

10、中心、血净中心、爱婴区、儿科二区、ENT一区、ENT二区、ENT三区、口腔病区、皮肤病区、心外科、眼科门诊、皮肤门诊、口腔门诊、ENT门诊、供应室、急诊室、输血科、超声介入室、内镜科,28,空气微生物结果判定,4CFU/15min.直径9 cm平皿 手术一区、手术二区、日间OR、特诊OR、麻醉科、器官移植一区、器官移植二区、骨髓移植、血液一区、血液二区、MICU、SICU、神经外科ICU、烧伤外科、产房、生殖中心、胎儿医学中心、新生儿室、PICU、神经ICU、心外ICU、心儿ICU、CCU、心导管室、静脉配置中心、放射介入OR、PET-CT,29,空气微生物结果判定,4CFU/5min.直径9

11、 cm平皿 肾二区、腹透中心、血净中心、爱婴区、儿科二区、ENT一区、ENT二区、ENT三区、口腔病区、皮肤病区、心外科、眼科门诊、皮肤门诊、口腔门诊、ENT门诊、供应室、急诊室、输血科、超声介入室、内镜科,30,物体表面,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采样方法:棉拭子涂擦法,31,操作,1.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2.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3.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直接涂抹法:用棉拭子浸湿中和剂后直接在物体表面上

12、反复涂擦采样。,32,操作,4.剪去手接触部分5.将棉拭子放入含中和剂的无菌试管内6.酒精灯烧管口和管塞7.盖好8.及时送检,33,物体表面微生物结果判定,细菌总数5CFU/cm2,未捡出致病菌手术一区、手术二区、日间OR、特诊OR、麻醉科、器官移植一区、器官移植二区、骨髓移植、血液一区、血液二区、MICU、SICU、神经外科ICU、烧伤外科、产房、生殖中心、胎儿医学中心、新生儿室、PICU、神经ICU、心外ICU、心儿ICU、CCU、心导管室、静脉配置中心、放射介入OR、PET-CT,34,物体表面微生物结果判定,细菌总数10CFU/cm2,未捡出致病菌肾二区、腹透中心、血净中心、爱婴区、儿

13、科二区、ENT一区、ENT二区、ENT三区、口腔病区、皮肤病区、心外科、眼科门诊、皮肤门诊、口腔门诊、ENT门诊、供应室、急诊室、输血科、超声介入室、内镜科,35,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卫医发2004100号,消毒后的内窥镜应每季监测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 灭菌后的内窥镜应每月监测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活检钳等,36,内窥镜微生物采样卫医发2004100号,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采样方法: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37,操作,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中和剂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捡口注入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酒精灯烧管口和管塞盖好立即送检,38,内窥

14、镜微生物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 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无菌为合格,39,医务人员手,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采样方法:棉拭子涂擦法,40,操作,被检查五指并扰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41,手微生物结果判定,手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卫生手消毒10 cfu/cm2外科手消毒 5 cfu/cm2,42,使用中的消毒液,1.监测浓度: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

15、:每天1次 戊二醛:每周1次2.染菌量测定:消毒剂:每季1次 灭菌剂:每月1次,43,浓度测定,含氯消毒剂(健之素)、过氧乙酸、次氯酸钠、酸性氧化电位水 用“G-I型消毒剂浓度试纸”戊二醛 用“3M戊二醛测试卡”,44,(mg/L)(%),205010030050010001500,0.0020.0050.0100.0300.0500.1000.150,G-I型消毒剂浓度试纸 四环牌,当消毒液浓度1500mg/L时,应如何进行监测?,45,消毒液浓度监测,当溶液有效成分1500mg/L时,消毒溶液稀释至20500mg/L浓度后再进行监测。2000mg 500mg公式:X+1L=1L X=0.0

16、03L=3ml取1ml(2000mg/L含氯消毒剂)3ml清水500mg/L进行测试、比试。,46,消毒液染菌量测定,采样时间:使用中有效期内采样采样方法:抽吸法,47,操作,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消毒液1ml加入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试管内混匀酒精灯烧管口和管塞盖好立即送检,48,消毒剂、灭菌剂微生物判断标准,1.使用中灭菌剂:无菌生长2.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3.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4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照射强度监测: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每季1次,50,操作,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关灯取出指示卡图案正中

17、光敏色块与标准色块比较记录,51,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结果判定,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W/cm2为合格,70 W/cm2应更换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 180 W/cm2,52,注意事项,1.要求全面监测:包括固定的和流动的2.光敏色块变色后存放时间久会退色,为备查,应将结果及时记录3.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53,消毒剂采样注意事项,消毒剂采样要有计划,应交替进行如:碘酊 安尔碘 酒精 安多福 戊二醛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 酸化电位水 洗必太 洁芙柔消毒凝胶 洁芙柔消毒啫喱,54,微生物采样注意事项,1、操作前洗手2、穿戴要符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要求3、全过程注意无菌操作4

18、、选择未开封的棉签/棉球5、尽量靠近酒精灯火焰区操作6、培养管(皿)取回后立即采样7、采样后立即送检,55,物体表面采样注意事项,物体采样要有计划,应交替进行。如:病房:治疗室、注射室、治疗车、托盘、配药架、无菌操作台面、专科消毒(灭菌)仪器等。ICU: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接头、气管切开用品、简易呼吸器、专科消毒(灭菌)仪器等。,56,其他注意事项,1、遇特殊情况(意外)时,原样本不送检,更 换培养管(皿)重做。2、凡由供应室供应的无菌物品,由供应室采样 抽检,各科室不作抽检。3、健之素只作化学监测,不须作生物监测。4、送检验单要注明具体物面、消毒剂的名称。5、采样应由病区指定专职人员完成,不得由非专业人员进行。,57,资料记录与保存,1.记录:消毒隔离效果监测记录本2.浓度监测:填写测定的实际浓度3.微生物采样结果按月份顺序张贴在微生物监测粘贴表上4.紫外线灯强度监测结果,每季上交一次,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