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6085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如何上好小学英语课?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真实的情景,组织形式多样和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设计的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实效;有的教师盲目拔高教学目标,一节课安排内容过多,在学生没有理解和熟练地情况下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

2、还有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活动效率,而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活动设计。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需要把握五个要点,即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高频性与趣味性。 一、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活动必然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此,从课堂活动的整体规划,到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乃至每一个细节的安排,教师都应予以充分考虑,使所设计的每一项活动以及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明确的

3、目的。 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与落实本课、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无关或关系不大,这一活动便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甚至会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 试比较以下两个教学内容相同的案例。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Lesson5 Lets go to the city. 案例取自:warming-up环节 授课教师刚上课就开展了Listen and do游戏,要求学生听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可是,当学生期待教师讲授有关动作方面的知识时,授课教师却话题一转进入主题:“Boys and girls, What are your numbers?.”活动用时近6分钟。 新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做了

4、一个游戏。教师从口袋里摸出数个乒乓球,让学生用英语说出乒乓球的数量,之后又让学生根据教师手中乒乓球数量的变化做猜数游戏,学生参与这一活动时很积极。活动用时近3分钟。 Warming-up环节的作用有三:激活思维;激活行为;激活己有知识(即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Warming-up环节一般不宜超过3分钟。 新课伊始,案例1中教师采用了全身反应法,让学生快乐、快速地融入课堂,但却出现了一个失误:只强调了活动的形式营造了热闹的课堂气氛,而忽视了开展活动的目的教授numbers或city等几个地点名词,这个近6分鈡的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了肢体,对本节课的主题没做任何铺

5、垫作用,造成活动与本课教学内容不相关。 案例2中老师的导入活动与该课主题关系密切,具有明确的目的。游戏不但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作用,而且很好地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和激活学生行为的作用。此导人环节干脆利落,使教学能顺利而迅速地进入主题。 在本次送教研讨课上,作课教师秦老师采用歌曲How are you?导入,虽然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作用,但该活动只用时25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欢乐、明快的歌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激活其思维,使其快速进人课堂学习状态。活动效率比较高。 二、要考虑活动的高效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高效性。判断某一活动是否高效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原则: 1、看

6、学生的参与面:活动是否面向全体;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 2、看学生的操练量:每位学生操练了多少句子;是否通过个人活动、两人活动、小组活动和整体活动等形式扩展了学生的操练面与操练量。 3、看学生操练的质量:学生操练内容是否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操练是否重点突出,并着力解决难点。 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学生的参与面广、操练量大和操练质量高这三个特点,则该活动就是高效的。 试比较以下两个教学内容相同的案例。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Lesson4 Do they work? Part2 What do they do?(功能句型为:Is he/she a bus driver?) 案例取自:Presen

7、tation环节 活动过程:在复习了职业名称和引人新句型“Is he/she?/Yes, he/she is./No,he/she isnt.”后,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游戏。 案例1 授课教师设计了“说唱配乐问答”的游戏:教师手拿一沓职业图片走到学生中间,一边从中抽取一张,一边唱着问某学生:nurse nurse Is she a nurse? 该生唱着回答:Yes, Yes,Yes,she is.I/.No,No,No,she isnt.教师除了利用手中的图片进行问答外,还就学生父母的职业边唱边问:mother mother Is your mother a waitress?学生亦

8、一一作答。该活动也持续了约3分钟,近20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开口操练了“Yes,he/she is.”或“No, he/she isnt.”等句型20次左右。整个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 案例2 授课教师设计了“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一停,接到花的学生起立。此时,多媒体屏幕上左边呈现一男一女两个职业特征很明显的人物,右边呈现一个职业单词。教师指着其中一个人物,其他学生集体用屏幕右边所给职业词提问接到花的学生:Is he/she a cashier.?持花的学生回答:Yes, he, is./No,she isnt,该活动用时约3分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操练了主题句型近

9、600次左右,接到花的10位学生操练答句共20次。 案例分析 在案例1中,教师本人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活动几乎成了教师的操练;活动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而且都是用已学句型“Yes.”或“No.”回答。此活动看上去热闹,但效率却很低。 案例2的活动设计目的明确,紧紧围绕了本课Part2的教学目标,并让全班学生操练了本课的重点句型,学生的参与面广,操练量大,并具有较高的操练质量。因此,该活动具有高效性。 三、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从课堂活动的角度来分析,一节英语课中一般会有几个大的活动,大活动之内又包含一些小活动。大小活动之间都需衔接有序,层次分明。 1、要合理安排活动的序 英语

10、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操练与巩固层次以及交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英语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 2,要合理安排活动的量 科学地设计活动层次不仅要考虑活动安排的序,也要考虑活动安排的量。即便活动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活动的量,在需要扎实操练之处匆匆而过,同样会导致活动的低效。我们经常会见到如下不妥的活动安排: (1)有的教师刚导人新课内容,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还末操练几遍就匆忙安排学生上台表演,或设臵情景让学生对话。由于没有经过巩固环节的操练与实践,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时结结巴巴,

11、既费时低效,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 (2)安排机械操练的时间过长。机械的操练形式与过长时间的反复操练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这一层次的活动要保证充足的量,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操练的枯燥和乏味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3)所设计的活动只停留在操练阶段,未向深处延伸。教师应在每课或每单元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交际活动,即便是初学阶段,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4)不少教师以为,只要安排几个学生进行情景交际展示就算有了交际操练环节,就完成了交际操练任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交际活动步骤:进行示范,为学生操练提供参考;学生独立操练,为顺利转人小组合作操

12、练做准备;小组操练,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情景交际展示。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大组或全班参与的交际活动,这样既能检查操练效果,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试比较同一位教师在两次教案中设计的交际操练任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Lesson22 I like winter!(操练的句型为:Do you like to?) 案例取自:pratice环节 活动名称:interview 这位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其中一人扮演周杰伦,其他学生用所学句型“Do you like to?”采访“周杰伦”。活动开始后,学生纷纷提问“周杰伦”,“周杰伦”则不停地回答“Yes, I do.”或“No,I

13、 dont.”,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场面甚是热闹。 活动流程和教案1基本相同,这次唯一所不同的是老师给各小组扮演周杰伦的学生提供了一份“周杰伦”日常喜欢做的活动单。 教案1中这个活动最大的问题是情景不够真实,忽略了英语课的本质是交际。不可否认,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学生对新授句型掌握的好,问答流畅。但是,这个活动仍处于机械操练层面,因为小组内的学生只是依次提问就像句型替换操练,而“周杰伦”也只是随口应答,无从判断回答的真实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学习和运用语言。教案2教师在活动前能给各小组扮

14、演周杰伦的学生提供一份“周杰伦”日常喜欢做的活动单,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会变得比较真实和有趣 试比较秦老师在两次送教研讨课中同一个大活动中的几个小活动的顺序安排。 活动取自:Presentation环节 活动名称:Listen and do. 为了让学生听懂并会初步运用句型“I put on/take off ”,老师设计了Listen and do活动,该活动中又包含了3个小活动 教案1 1.老师做动作,学生跟着老师边做边说句子。 2.师说口令,学生迅速反应做动作。 3.师说口令,叫学生来表演。 教案2 1.老师做动作,学生跟着老师边做边说句子。 2.师说口令,学生迅速反应做动作。 3.叫几名生

15、说口令,其他学生来表演。 案例分析 教案1的活动步骤有些凌乱、重复,没有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样的课堂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导致学生遇到容易的学习内容时积极踊跃,遇到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沉默不语。 教案2 的安排较为合理,教师通过步步引导、层层深人的合理安排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操练新句型,使此环节的活动落实到位。 四、要考虑活动的高频性 在充分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及层次性的前提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还要遵循快节奏、高密度的教学原则。 快节奏与高密度的教学原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落实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节奏与密度的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试

16、比较同一位教师在两次教案中设计的活动。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Lesson16 Again, please!( 课型为复习课) 活动取自:pratice环节 活动名称:Guessing Game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进行强化记忆,教师让学生猜测并说出她手中或屏幕上的图片或单词 教案1 在游戏过程中,每当有学生猜中时,授课教师或口头表扬,或奖励小奖品,或记录优胜情况。教师与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两分钟时间内大约有近20位学生参与了此项活动,总共读了约20个单词。 教案2 针对每幅图片或每个单词,授课教师都让7-8位同学连续进行快速猜说,在单词或图片再次或多次被学生猜中时暂时停下来,让进行猜测的某

17、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齐读该单词两遍;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猜测图片或单词的活动。在两分钟时间内,全班学生都参加了此项活动,单词朗读达800次左右。 案例分析 在教案1的问答活动过程中,过多的停顿,使活动节奏变慢;单一的个体参与形式使活动密度降低,故此活动效率低下。 在教案2中,教师让学生接连快速说单词或图片,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学生参与活动时,个体交替的快节奏、个体与集体共同参与的高密度使活动效率大幅度提高。 五、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 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是落实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高效率的操练只有通过生动活泼以及不断变换的活动形式才有可能得以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与趣味性

18、相辅相成。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本次送教研讨课上,秦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把教学内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充满童趣的语言形式来体现,用歌曲、歌谣来操练巩固本课的重点内容,将歌曲、歌谣的学习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有效。另外,秦老师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四季的导入和操练活动,把教材中的情景内容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其产生新奇感,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让学生想学、乐学、善学,减轻了学生的学生负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考虑活动设计的目的性、操练的高效性以及层次的合理性,恰当把握活动的节奏与频率,并注重趣味性与多变性,学生才有可能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扎实地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运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