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0926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帮助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新会区古井镇官冲小学 林双屏 有不少学生,或因学业成绩较差,或因在家中常遭父母训斥,在校常挨老师批评,或因有某种生理缺陷,或因有过一两次失败体验,便不自信,甚至变得异常自卑。进而,因自卑,本可以做的事却没有勇气做,本可以做好的事,却出现了差错。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是保证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几个尖子生身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

2、和素质有一定的差异,个性与成绩也有差别。作为教师,切不可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各方面较差学生的教育。差生之所以差,除少数由于智商低下外,大多是由于所得到的温暖、关爱、尊重比别人少的缘故。他们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不但缺“水”,而且少“肥”。如我班林晓辉同学,由于父母常常忙着做生意,对他欠缺管教,使他养成一些不良的环境习惯。平时,他调皮捣蛋,无心向学,时常欺负同学,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家长也要求老师不要让自己的子女与他同位或坐在他的附近,因此,他就更反叛了,经常无事生非。但我没有放弃他,平时我注意观察他的言行,经常找他谈心,有时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帮他补;扣子掉了,帮他钉。发现他有小小的进步

3、就给予表扬,并且利用他的爱好与特长,让他负责检查、督促值日的同学做好清洁保洁工作。能过这些工作,培养了他的集体观念,同时也教育同学们要多关心他,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基本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学习也有了进步。因此,教师要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尊重差生的人格和尊严,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积极的一面去消除消极的一面,变阻力为动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并激发学生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尊重孩子,要以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去因材施教。对活泼

4、好动的孩子,要多给予发散精力,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在工作和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保护他们的热情,不要轻易动怒去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沉默内向的孩子,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多在公开场合经受煅炼,逐步适应。对好胜者稍加抑制,对懦怯者鼓励进取。 二、关怀激励,让学生走出自卑阴影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任何学习中的挫折一旦使他感到灰心,始终得不到成功体验,他就有可能怀疑自已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不行”的思维定式,给他们带来消极被动的负面影响。对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用热情的言语与真挚的爱心帮助遇到障碍的学生。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向师生”,常常把老师的话看成是“绝对真理”。

5、老师的一句“再试试看,你一定能行”就有可能带给学生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如我班的日财同学,因为他反应慢,接受能力不够强,所以有的老师说他笨,同学们都叫他“傻子”。他很难过,很自卑,不敢开口读书,作业不会做也不敢问,常常受欺负。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启发诱导他找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败的原因。他说:“有一次,我和几位同学因一道题不会做去问老师,老师很耐心地讲解了,但我还有一些不明白,老师随口就说我笨,同学们也笑我,我就”我开导他说“只有一些不明白,说明你大部分都是明白的,你看到别人都会做,心里着急,越急越不会做,这是很正常的,而老师随口就说,这说明老师也急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吧。当然

6、,老师这样说也是不对的,我就替他向你道个歉吧。”日财默然了。经过一番交谈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开始转变了,人也比以前活跃了,学习也进步了。这说明,老师的关怀应该是豪不吝啬地施予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视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轻视他们。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老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用自己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关怀去激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开个好头。 三、 正确认识成败,让学生不断获得提高 面对成功与失败,学生一般都会寻找其中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就是归因过程。归因不同,带给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

7、同的。有的学生总是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成功了只会感到惊奇,而不会感到自信;失败了只会感到无助沮丧,而不会有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勇气和决心。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应引导自卑的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从而产生胜任感和欣慰感,使他们认识到“我是完全可以学好的”、“我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收获”;把失败更多地归因于自己内在的不稳要素,如“我努力不够”,而产生内疚感,从而有向上的积极性。教师自身也应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归因。学生考试没考出水平,不要责怪学生“你真是太差劲了”,以免导致学生时行能力归因。可以这样说:“我想,凭你的能力,你应该考得比这好得多”。如我班的班长小冰同学,她

8、平时成绩很好,每次测验她都名列前茅,但每当期末考试,她都是排在十名以后。她很沮丧,总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不配当班长,要辞去班长职务。我找她谈心,从中了解到:她认为平时得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扬与支持,同学的尊崇与羡慕,处于这样的地位,她是衰不得的,她就这样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使她在期末考试时无法正常地发挥自己水平。我就引导她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平时多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这样,就肯定了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学生在知识技能上没有提高,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感到自己在进步,不断在掌握新知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走出自卑,获得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