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0945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未对青年技术人才给予高度的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以及人才教育培训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和不足,然后以国有企业为例,从薪酬分配制度、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才 激励机制 问题 措施 一、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未对青年技术人才给予高度的重视 近年来,国企中年轻的技术人员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并且在招聘优秀毕业大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与同行业的薪资标准相比,国企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这

2、是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二是由于在年轻技术人员和毕业大学生的期望中,国企并没有他们想要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即国企的工作内容、职位晋升以及国企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符合他们成才发展的要求,这就是他们宁远选择离开国企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赢得更多个人利益一个重要原因。可见,国企自身的特点及其对待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致使出现了人才流失及招聘困难的问题。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 企业中专业技术人才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是由于企业激励机制的导向问题造成的。企业受到激励机制导向的问题,致使出现工作绩效不能与员工的薪资水平直接挂钩,不利于提高企业中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

3、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由于他们付出的多与少,薪资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浮动,从而导致管理人才没有上进心和积极奋斗的热情,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方面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积极性较低。再加上民营企业发展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以高薪的条件广招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不少在国企工作的员工都选择利于自己发展的民营企业,致使国企出现了“墙内栽树,墙外结果”的情况,对自身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3.人才教育培训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和不足 国企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仅仅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形式,而忽视培训的效果,缺乏较强的实用性,不仅不能提

4、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反而会出现负面的效果。此外,国企尚未建立健全培训体系,特别是那些刚进入国企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很少能够接受企业内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使自己能够胜任份内的工作。尽管如此,缺乏企业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员工的工作能力依然会有所欠缺,使企业不能拥有一批专业的、积极进取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的措施 1.强化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基本工资制度,使薪酬分配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动态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应将员工的工作绩效

5、与员工的薪资待遇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动态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怀揣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为实现职位晋升及提高薪资水平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可见,在这一动态体系的鼓励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习宽带薪酬分配方法,适当提高薪带的重叠度。企业在制定薪酬分配制度时,可以借鉴和参考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如宽带薪酬设计方法等,使企业上下等级之间的薪酬分配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以及具有一定的重叠。采用这种薪酬分配制度的优势在于员工的薪资水平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员工全心全意、付出多于其他员工,甚至上级的努力,并且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就能

6、够得到相应的薪资报酬,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制定完善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 企业应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取,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学位,使其积极参与到学历教育和专业的培训活动当中。根据短缺和急需的专业人才需求,有计划地选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或专家参加国内外高校的继续教育学习或国内重点科研、工程项目、国外高新科技项目的实践,努力开辟出一条联合办学的、大力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道路,为使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才接受专门的、系统的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可靠的保障。 企业应积极创造工作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对年轻的技术人才给予一定的帮助,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如企业可以采取“师带教”的措施加强新录用青年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积极建立和完善“师带徒”的考核奖励制度。 本文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