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0961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感恩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当前的小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精心呵护中,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自私自利形成的原因,学校能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学会感恩,确立感恩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应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知恩图报,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从而促使学生道德行为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 感恩教育

2、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很多行为习惯就是在此时养成的。在中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对感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感恩。能够促进学生与他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处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之中,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说一不二。他们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奉献,认为父母、老师的一切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天经地义地接受别人的奉献。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不懂得感恩的原因 现在的许多小学生养成了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的唯我意识,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我行我素

3、,为所欲为。形成了 “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任何人都无权要求我做什么”的习气,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更不必说感恩报恩了!那么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但很多父母对孩子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在农村有不少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更甚者跟着亲戚朋友生活。父母没有陪伴孩子生活,不能随时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不能时时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正面的影响

4、孩子、教育孩子。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根本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孩子其实处于任其发展,随波逐流的状态。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认为满足了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气;更有许多父母认为分数决定一切。一说到培养孩子成才,就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似乎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这样一来许多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就被忽了,导致孩子没有感恩意识,根本不理解父母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和良苦用心,反而认为父母的责备是干涉自己的自由生活,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坦然

5、受之。 、社会环境的原因 中学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定型,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非常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近年来旧的道德伦理规范已被慢慢瓦解打破,新的道德体系却未建立,社会上一些忘恩负义、不讲诚信的新闻、事件屡屡发生,如做好事反被讹诈,加上一些媒体在宣传导向上的偏斜,都在混淆着儿童的视听,冲击着孩子纯洁的心灵,社会上恶劣事件的影响啃噬着对孩子正面教育的成果。这些都是儿童不懂感恩的重要外部原因。孩子们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他们不懂得要去感激父母、感激师长、感激社会,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学校教

6、育方面,不少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把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孩子的人格教育。而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结果使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考得好分数考个好大学才是自己唯一的追求,而自己所得到的来自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的帮助似乎是一种应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得知道让孩子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 二、学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班级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营造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充分接受感恩意识的熏陶,逐步培养和形成感恩思维和习惯。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学校可以采取进行如下措施:

7、、通过召开“爱在我心中”的全体师生专题大会,让所有学生对“学会感恩”有一个感性认识。用身边的事例、社会上的有关“感恩”的个案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为了教育学生常怀一颗对父母热切的感恩之心,我列举身边的几件事例激励学生孝敬父母。我校七三班田震荣同学,她幼时母亲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田震荣同学跟随姑姑生活,姑姑已经六十多岁,姑姑为了供应她上学省吃俭用有病了也不舍得买药,田震荣同学非常体凉姑姑的辛劳,放学回家除了做家务活还帮姑姑下田干力所能及的农活,学校星期五的早餐吃两个肉包子,而田震荣同学只吃稀饭,把两个肉包子包起来放到书包里。她说:“姑姑太辛苦了,我要拿回去孝敬她老人家。”我校八年级的屈

8、晓铭同学,自幼丧母,跟随单身的伯父生活,伯父经常捡拾废品供应他交伙食费。屈晓铭同学虽然年龄小,但是能深深的体会到伯父的艰辛,伯父对自己不求回报的深沉挚爱。他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零用钱钱攒到一定数量后,我一定会给我伯伯买一双胶鞋,这样,伯伯雨后外出捡废品时就不会把布鞋弄湿了”。这两个感人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波,激励同学们从每天做起,从每件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安排学生们上台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恩或负恩小故事,讲述自己是如何做到感恩于父母、老师、朋友。通过具体的事例,宣扬正面感恩形象,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使学生们认识到感恩是做人根本,是受人欢迎

9、的美德。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编排学校板报、班级学习园地、写一篇与感恩有关的作文。用生动的版面、真实的内容,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感恩故事,使学生对感恩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体会到感恩并不遥远,也不必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感恩就在身边。 、播放以献爱心、感恩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今天有许多孩子已经习惯于索取、缺乏对他人的关爱与付出。要让处于这种思想状况的孩子去感恩,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更应用身边的事例,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关爱自己不是义务,感恩是一种责任。马上就是5.12了,这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大地震的惨烈场景,也组织学生观看了众多企业、个人对地震的捐款视频。在汶川大地震中有父

10、母营救孩子,还有老师舍身救学生,解放军救灾民累倒在现场。很多个人都拿出不少的钱财捐献灾区,比如曹德旺、曹晖父子捐献3000万。捐款大王陈光标累计捐款8亿元。让孩子在感同身受的氛围中学会感恩。 、巧妙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节到了,我们让学生知道课堂上专心地听课是感恩;课间从老师手里接过批改好的作业本,说一句“谢谢老师”, 这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对老师的感恩。“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布置孝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给父母打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总之,要让孩子们明白,感恩,不是去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对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心存敬意和感激。孩子们只有学会感恩,长大后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痛苦,多些宽容、友善和快乐;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良好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只要我们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一定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