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014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

2、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

3、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

4、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

5、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

6、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7、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8、。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

9、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

10、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谈几种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一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阅读。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

11、是快速浏览。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就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因此,我们要努力带领学生去

12、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外阅读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

13、中去。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也可以在班级中树立读书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2.赏析文段,激发兴趣。教师撷取课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给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学写景散文时,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

14、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衔接,相得益彰。还可以定期举行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展示成果,激励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会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

15、外书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2.指导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和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略读的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阅读指导时,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

16、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把读物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效果 小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里进行,教师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由家长督促、检查子女的课外阅读情况。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节课前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开拓其他学生的阅读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