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1188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从古至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都是很复杂的。如今,因为日本侵犯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国土,中日关系又走向了新的低谷,下面我说一下我自己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字:历史 现状 未来 中日关系 日本和中国是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近年来,中日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两国的关系关系对世界各国与中日两国之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人谈到日本时就愤愤不平,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记住历史和耻辱,再去和平发展。 一、从历史

2、的角度分析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唐代在中日友好和文化关系史上,都是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时代。尤其在文化方面两国关系之密和影响的深远,在历史上也是稀有的现象。以下从各个时期分析中日关系。 1. 唐代时我国最强的时期,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也交往作为密切。首先从唐朝的政策看,当时唐朝奉行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因此与日本的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交流。唐朝前期的100多年里, 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前期, 经济高度繁荣,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唐*实行开明,兼容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相处,平等往来,积极主动地发展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唐允许不同民族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

3、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唐王朝和亚洲、欧洲甚至非洲一些国家的往来都较频繁,而与我们交往最亲密的是邻邦的朝鲜和日本。在教育方面,唐朝*还奖励和重用学有所成的日本留学生,给予其很高的荣誉和充分的信任唐朝*对日本留学生的友善政策,为中日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各层人士对日本留学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广泛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很多感人的诗篇。中日不只文化方面交流密切,经济方面交流也是很密切,当时中日两国互遣使者日本自东汉时已遣使来华,唐代时更经常派遣唐使来华。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到明朝时,日本民众自发组成团队到中国沿海行杀人越货之

4、事,到明成祖时,其规模越来越大,大的寇群多达万人,小的数百人,其据点深入沿海各省,到处为害,已形成一股极为残暴的海盗武装,其所侵犯的地方,无不杀个鸡犬不留。如成祖三十四年,拓林一带倭寇“犯乍浦,海宁,攻陷崇德,转掠西塘、双林、乌镇、菱湖诸镇、杭城数十里外流血成川,巡抚李天龙束手无策”成祖四十一年春,“倭馅福建永宁卫,大掠数日而去。复攻永宁城,破之,大杀城中军民,焚毁几尽”。总计沿海倭寇肆虐达七十八年之久,明朝天下骚动,耗费国库巨额经费,军队死伤数十万。后经戚继先等与之苦斗多年,才告平息,但中国也因此元气大伤。而倭寇屠杀中国居民十多万,抢劫财产难以计数,更从此开始轻视中国。 3.抗日战争时期,日

5、本犯下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扶植建立伪政权,屠杀大量民众,奸污大量妇女,焚烧大量民房,劫夺大量财物,掠夺大批矿产资源,强迫大量民众为其劳动,组建细菌工厂,建立细菌实验基地,使用民众进行细菌活体实验,释放大量带菌动物,进行毒气战和细菌战,进行殖民教育。 一、中日关系现状 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收益,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主导地位,对中日的整体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

6、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今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低谷近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篡改历史并参拜晋国神社 晋国神社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象征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北的一个神社,供

7、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指围绕日本国内历史教科书而衍生的争议。争论主要围绕书中近代、现代史等课题,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学省教科书检定与采纳等议题。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不止引起日本国内关注。周边的国家例如中国、韩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关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如何记载、评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所做的事。因此,此事对中日关系影响很大。 2.钓鱼岛事件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

8、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日本*曾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自x月x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以来,日本方面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并不顾中方十余次的严正交涉,继续非法扣押渔船船长的行径,对中日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钓鱼岛领土归属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在这次撞船事件上,日本*一意孤行,任由事态恶化,也是基于所谓“钓鱼岛历史上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的立场。要想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识,首先必须正视和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 三、中日关系的症结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

9、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中

10、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

11、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三、中日关系展望 由于日本既是中国的历史宿敌,又是中国的心腹大患,既是世界经济大国,又是中国的近邻,既是美国封堵中国的第一帮凶和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又是企图挑起争端妄图永久霸占我国领海的罪恶国家。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亚太

12、地缘战略的高度分析一下中日关系。 1日本是一个与地震共生的国家,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在日本人的四最怕中位居第一,地震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这个樱花盛开的国家。日本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日本海深处,有一条巨大的鲇鱼,倘若太阳女神不满人间的统治者的话,鲇鱼就会翻身,地震就会爆发。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这个古老的传说, 地震改变着日本的历史和未来: 2. 中日两争的前景展望,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与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之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中日两争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海底石油相当于中东的储油量,又有巨大贡献的战略价值钓鱼岛既处在日本的海外生命线上,也处在中国海军出入太平洋的航道上;同时还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保持自身的长期霸主地位而扶日制华紧密相联。因此,在美国的霸权还没有一定程度之前,中日两争和台湾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当美国的霸权衰落到顾不了那么多或横加干涉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时,中日两争和台湾问题方可一并解决。 参考文献 1、日本驻华使馆编:日本简讯,第110期。 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XX年第8期。 3、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范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