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127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 语文组第14周教研材料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 优秀的教学成绩来自一堂堂的优质课,或者说:优秀的教学 成绩是一个个优质课的“结晶”。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优质课呢?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 、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教师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向学生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传授的正确性。教师如果对教材不熟甚至不懂,就容易在传授知识中犯错误,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一些:如果把“束缚”中的“缚”读成,把“陶冶情操”中的“冶”读成,把“糠”读成,还有些教师把“”说成“除”等等。教师向学生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还不如不向学生传

2、授任何知识,因为学生接受了错误知识后,就很难纠正过来,容易向“反面”发展。 、重点是否突出。教师所要讲的每一堂课,应该是有 计划的,并且是要按计划进行的。该堂课的内容是哪些、重点是什么,必须清清楚楚地装在讲课教师的脑海里,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所要讲的内容讲漏、才会把重点内容作为重点来讲,最终实现“一课一得”的目的。反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豪无计划和重点,就像平时“吹牛”一样无边无际无方向地乱讲一通,只求语言的丰富性、词语的华丽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的听者往往会把这类教师评价为:“知识丰富、良好口才”等等,其实 这种讲课法讲完一堂课后,学生找不出主要说什么问题,甚至跟本节课的内容格格不入,实现

3、不了“一课一得”的目的。 、逻辑性是否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先讲什么、然 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讲究的,否则就没有逻辑性,当然就难以收到良好效果。语文课没有逻辑性,学生就很难对该堂课的内容有系统性的掌握;数学课没有逻辑性,学生就很难学懂。 、举止、表情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在课堂中,除 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举止、表情要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例如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教师在课堂中不宜手舞足蹈、喜笑颜开,而应始终呈现出严肃、庄重、悲伤的表情,才能和课文内容相吻合使学生们更加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和怀念。 总之,一堂课的优劣衡量标准不尽一致,但我认为只要没有 知识性错误、重点突出、逻辑

4、性强、举止和表情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就可算是一堂好课。 数学组第14周教研材料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

5、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6、(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

7、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

8、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

9、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